今天上午,國家統計局2023年10月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
數據顯示,10月,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城市個數略增,9 月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有15 城,到了10月,則下降爲11城。環比看,西安漲幅0.6%領跑,一線城市中,除了上海漲0.2%,其他北京、廣州、深圳分別爲跌0.4%、跌0.7%、跌0.5%。
各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同比漲跌互現。
房價環比下降
各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具體來看,10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由上月持平轉爲下降0.3%,其中北京、廣州和深圳環比分別下降0.4%、0.7%和0.5%,上海環比上漲0.2%;二手住宅環比由上月上漲 0.2% 轉爲下降0.8%,其中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環比分別下降1.1%、0.8%、0.8%和0.5%。
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1 個百分點;二手住宅環比下降0.5%,降幅與上月相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分別下降 0.5% 和 0.6%,降幅比上月分別擴大0.2和0.1個百分點。
10月,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城市分別有 56個和67個,均比上月增加2個。
各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漲跌互現。具體來看,10月,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0.4%,漲幅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其中北京和上海同比分別上漲2.1%和4.4%,廣州和深圳同比分別下降 2.0%和2.8%;二手住宅同比下降1.9%,降幅比上月擴大0.5個百分點,其中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同比分別下降0.2%、2.3%、3.9%和1.3%。
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0.3%,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二手住宅同比下降3.3%,降幅比上月擴大 0.1個百分點。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分別下降1.5%和3.6%,降幅均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
10月,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下降城市有47個,比上月增加2個;二手住宅同比下降城市有67個,個數與上月相同。
“房價低迷有點出乎意料”
對於10月70城的房價指數,廣東省規劃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總結,呈現三個特徵:
1、新房環比跌幅再次擴大。
10月全國7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環比下跌0.4%,連續5個月下跌,跌幅比上月擴大了0.1個百分點。70城的房價6月份開啓下跌以來,整體呈現跌幅擴大態勢,9月在銷售環比回升的支撐下,跌幅保持,但10月再次擴大。其中,一線城市環比下跌0.3%,9月指數爲0%,有點出乎意料;二線城市環比下跌0.2%,上月爲0.3%,三線城市跌幅由上月的-0.3%擴大至0.5%。同比方面,10月新房同比下跌0.6%,連續19個月同比下跌,跌幅連續4個月持平在0.6%。
2、一線城市二手房價跌幅再次居前。
10月,全國70個城市二手住宅價格指數環比下跌0.6%,連續5個月環比下跌,跌幅連續三個月持平後再次擴大。其中,一線城市環比下跌0.8%,9月止跌反彈後再次下跌;二線、三線環比分別下跌0.5%和0.6%,均連續5個月下跌,二線城市跌幅持平、三線城市跌幅繼續擴大。同比方面,9月70城房價下跌3.4%,連續下跌20個月,但跌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
3、二手房下跌城市數創新高。
10月,新房環比上漲的城市只有11個,比9月減少了4個,下跌城市數有56個。二手房環比上漲城市數只有2個,創2014年10月份以來的新低,下跌城市數67個,同樣創下新高。新房方面,一線城市繼續分化,京滬表現相對較好,廣深相對較弱,新房環比分別下跌0.7%和0.5%。二手房方面,一線城市表現更弱,特別是京滬,其中北京下跌1.1%,上海下跌0.8%,廣州下跌0.8%,深圳下跌0.5%。昨天退出限購的廈門下跌0.9%,跌幅居前。一、二線熱度城市二手房價跌幅居前。
10月,商品房市場沒有延續9月份跌幅趨緩的走勢,李宇嘉認爲主要是因爲4個因素:
一是10月國慶期間外出人數創新高,買房情緒下降。10份單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比9月環比下跌28.4%,對房價的支撐力度下降。
二是開發商國慶期間加大折扣賣房力度,大多數開發商推出一口價、特價等房源,一方面是爲了去尾貨(今年以來新推盤去化率熱度城市不到50%),另一方面也是爲了迎接年底業績。
三是供給端風險繼續蔓延,國企、穩健型民企也在列,導致買房情緒進一步下滑。
四是限購退出以後,二手房掛牌量明顯增加,而新房折扣力度大,分流需求導致二手房不得不降價促銷。
展望11-12月,李宇嘉認爲,房價還會繼續保持10月的低位徘徊走勢,開發商爲了緩解資金鍊,以及全年業績,必然會進一步加大折扣營銷力度。目前看,除了低價策略外,並沒有更好的營銷手段,預計年底價格指數繼續表現低迷。
建議關注二手房消化問題
從另外一方面來看,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爲,10月房價指數下跌城市數量有所增加,或和各地四季度放鬆限價政策有關係,說明房價讓利優惠空間大,購房的性價比進一步提高。
觀察房價指數環比增速,總體上呈現了小幅擴大的態勢,這說明房價趨穩的基礎還需要鞏固。其中,三類城市均出現房價指數爲負的情況,說明各地還需要再接再厲做好保障工作。包括昨天廈門對於島內取消限購,說明各地市場復甦還需要有更強的政策刺激。各地對於市場形勢認識更精準,更有助於促進市場復甦和向好發展。
嚴躍進認爲,各地在消化既有的政策基礎上,進一步讓利促銷是比較主流的做法,有助於增強購房者的入市積極性。總體上此類價格的調整是合理的,是供求關係變化下的正常體現。各地要把好的購房政策和性價比高的購房價格做結合,做好四季度的營銷工作。
對於後市,10月數據已經說明,房價指數的回暖還需要進一步努力,要進一步把各地的購房政策宣傳好和釋放好,真正促進購房信心回升。同時一些地方的價格讓利動作,也要用足用好,真正讓購房者的購房成本降下來。另外各地要觀察樓市的運行情況,進一步做好政策儲備,以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向好發展。
對於二手房市場,可以看出,10月,房源掛牌量是明顯增加的,供大於求的矛盾有所凸顯。但嚴躍進提醒,此類房東掛牌其實還是希望進行住房改善的。只是這背後是有一定的堵塞的,關鍵還是要把堵塞點打通。尤其是,三類城市二手房價格都出現下跌,說明二手房矛盾是比較普遍的。關鍵在於,一線城市二手房的跌幅比較大,說明矛盾要更加尖銳點。“二手房掛牌房源的消化”應該是後續政策方面重點關注的內容。
從各地反饋的情況看,二手房價格下降,既有掛牌增加帶來的供應壓力原因,也有房東降價幅度增大的原因。破解此類問題,嚴躍進建議要從全面放鬆限購、鼓勵中小戶型加快交易等角度進行,逐漸促進各城市二手房價格的企穩。
當前對於二手房的政策是偏少的。如果二手房盤活了,居民家庭就有收入,就有能力換購新房,也有能力促進房企新房去庫存,也進一步改善房企的資金狀況和解決債務問題。嚴躍進建議後續要重視二手房的交易情況和市場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