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訊 (記者王春 通訊員黃艾嬌)11月10日,記者從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獲悉,該學院教授、同濟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轉化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毛志勇團隊研究發現,一種棲息於東非地下的齧齒類動物裸鼴鼠之所以能長壽不衰,是因爲體內藏着對抗衰老的祕密武器。研究發現,裸鼴鼠體內一種叫做cGAS的蛋白質和人類體內的同種蛋白質功能完全相反。在人類細胞中,這種蛋白質會阻礙DNA修復,但在裸鼴鼠體內,它卻能幫助修復受損的DNA。這爲抗衰老幹預提供了新靶點。該成果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科學》。
既往研究表明,DNA修復能力是決定物種壽命的關鍵因素之一。裸鼴鼠壽命可接近40年,且對多種疾病展現出高度抵抗力,因此成爲長壽研究的理想模型。儘管已有研究證實裸鼴鼠具有強大的基因組穩定性維持能力,但其背後的特異性分子調控機制尚不清晰。
2018年,毛志勇團隊與同濟大學醫學院教授、上海市感染性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戈寶學團隊合作發現,人類cGAS蛋白在DNA損傷後會抑制同源重組修復,導致基因組不穩定,而裸鼴鼠cGAS蛋白的功能可發生顛覆性逆轉——可顯著提升同源重組修復效率。
團隊利用前期開發的DNA修復報告系統對關鍵區段及功能位點進行篩選,最終認爲裸鼴鼠cGAS蛋白的C端結構域中4個進化特異的氨基酸位點介導了這種功能的逆轉。團隊隨後開展大量實驗,深入揭示了上述4個位點調控同源重組修復的分子機制。突變裸鼴鼠cGAS蛋白的上述位點後,會導致裸鼴鼠cGAS蛋白促進同源重組修復功能丟失;而將這4個位點引入編碼人類cGAS蛋白的基因時,可消除其對同源重組修復的抑制,從而逆轉其對細胞及個體衰老的促進作用。
此外,團隊成員還發現,裸鼴鼠cGAS蛋白在小鼠體內的過表達有助於其抵抗多器官衰老,降低系統炎症水平並延長其健康壽命。
此項研究探索裸鼴鼠獨特的DNA修復機制及其與長壽的關聯,有望爲人類實現“老而不衰”提供新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