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美國網紅“甲亢哥”在中國各地開啓了他的“神州文化之旅”,通過直播向世界傳播了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剛看到這新聞時,想必不少人納悶:他爲啥叫“甲亢哥”?“甲亢哥”本名爲小達倫·沃特金斯,由於他直播時情緒亢奮、肢體語言豐富,很像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的症狀——容易激動,被中國網友戲稱爲“甲亢哥”。
在大家討論“甲亢哥”直播帶來的諸多熱搜話題時,並沒有太在意這種稱呼方式本身的問題,直到“甲亢哥”到了成都同仁堂中醫館。經過把脈,中醫診斷他的脈象平和,爲“甲亢哥”正了名——沒有甲亢,而且沒有積食,胃口好。
“中醫爲‘甲亢哥’正名”馬上就上了熱搜,怎麼看待這件事呢?首先,對中醫的海外傳播來說是個好事。“甲亢哥”坐擁3700萬粉絲,而且絕大多數是國外粉絲。通過他的直播間,中醫一下子就實現了指數級傳播。讓海外觀衆馬上就能感受到中醫的魅力——沒有儀器,不用化驗,看上去就是手搭腕,竟然能診斷出是否患有某種疾病。
中醫藥“走出去”的一大障礙就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對於患者來說,不管白貓黑貓,能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療效是“金標準”。如何能迅速拉近二者的距離?如何讓中醫藥能惠及更多海外民衆?擴大知曉面是重要一環。這次成都中醫抓住了機會,別看號脈只是中醫每天都在進行的標準操作,但給網紅號脈,就能在公共輿論場中放大這一行爲。
所以,鏡頭前中醫抓住的不只是“甲亢哥”的手腕,而是高質量流量,這比花多少錢打廣告,效果要好得多。對於今後的傳播,是一個很好的啓示——中醫藥應有網紅意識,或借力網紅傳播,或成爲網紅。
另外,對於網友也是一個提醒,就是給公衆人物起綽號時,應該考慮到病恥感的問題。當然,網友給小達倫·沃特金斯起名“甲亢哥”時,並不就真的認爲他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症。但是進入了傳播語境,受衆會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強化“拿疾病開玩笑是可以的”“調侃疾病是沒問題的”這樣的意識。
好在這種無意識正在被淡化、被糾正。“瞅我一眼就渾身發抖”的“吳老二”,剛在舞臺出現時,大家哈哈一笑,沒覺得有什麼。但這些年下來,我們會慢慢意識到,這種稱呼對於相應病症的患者來說,並不友好。同理,我們在生活中給色盲症患者看各種顏色,打趣近視眼患者爲“小四眼”,都屬於“開玩笑但沒意識到對他們是一種污名化”。在全民健康素養不斷提升的當下,我們應該慢慢捨棄這種做法,您說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