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切”牛羊肉,咋檢出添加劑?

一段時間以來,不少讀者網友來信留言,反映自己所購買的預包裝牛羊肉存在質量問題,在形態、色澤、口感上都有些“奇怪”,懷疑並非原切肉,而是添加過東西的合成肉或調理肉。民以食爲天,食以安爲先。記者根據讀者網友反映的問題展開調查,一探究竟。

12種預包裝牛羊肉經權威機構檢測,7種含有食品添加劑,其中2種超出“調理肉”的國家標準

今年2月,記者在天貓、抖音商城等平臺線上購買了5種預包裝牛羊肉,在盒馬鮮生、物美超市等北京線下平臺購買了7種預包裝牛羊肉。

查看這些牛羊肉的外包裝可以發現,有的標有“原切”字樣,有的只寫有“羊肉卷”或“牛肉卷”,均沒有標註“調理肉”的字樣。查看配料表可見,大部分僅標註“牛肉”“羊肉”,有些爲“冷凍去骨牛肉”“羊肉、水、沙蔥”“去骨牛肉腹肉片”等字樣,均未標註任何食品添加劑成分。

記者將這12種預包裝牛羊肉通過順豐冷鏈物流寄送到中國檢驗認證集團中檢科(上海)測試技術有限公司進行檢測。經過15個工作日的檢測,記者收到了蓋有“中檢科(上海)測試技術有限公司檢驗檢測專用章”的12份檢測報告。

結果顯示,其中7種含有食品添加劑,包括焦磷酸鹽、焦磷酸鈉、三聚磷酸鹽、三聚磷酸鈉等磷酸鹽類。分別是:在抖音商城購買的安徽浩達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餚老闆”原切肥牛卷,在天貓平臺購買的梁山縣喜來客食品有限公司分裝的“大希地”原切肥牛卷和上海橙逸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肉管家”巴西菲力,在物美超市購買的內蒙古恆都食品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恆都”精選肥牛卷和河北燕城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伊盛”原切羔羊肉卷,在盒馬鮮生購買的河北燕城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聚寶源”草原肥牛片和正陽牧歌牛業有限公司生產的精選肥牛卷。另外5種產品未檢出。

“根據規定,原切肉屬於鮮凍肉,不允許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劑。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的相關規定,調理肉等預製肉製品允許使用磷酸及磷酸鹽添加劑的最大量爲5克/千克。”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臧明伍說。

值得注意的是,7種檢測出食品添加劑的預包裝牛羊肉中,有2種磷酸鹽總量超過國家標準:一種是“餚老闆”原切肥牛卷,磷酸鹽含量爲9.024克/千克。標籤顯示,生產商安徽浩達食品有限公司位於安徽宿州市靈璧縣,原料名稱爲冷凍去骨牛肉塊,爲進口原料。另一種是“大希地”原切肥牛卷,磷酸鹽含量爲6.343克/千克。標籤顯示:分裝商梁山縣喜來客食品有限公司位於山東濟寧市梁山縣,原料名稱爲冷凍去骨牛前部位肉,爲進口原料。

其餘幾種,如內蒙古恆都食品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恆都”精選肥牛卷,磷酸鹽含量爲4.464克/千克,雖然按照調理肉的標準,添加劑含量未超標,但其配料僅標註“牛肉”,沒有標註任何添加劑。

調理肉和原切肉的區別是什麼?“原切肉是切下來的整塊肉,未經過任何預處理或添加,保留了天然的口感和外觀,在切割後僅經過物理分割和包裝,不進行任何調味或調理。調理肉以肉類爲主要原料,經過初加工後添加輔料和保水、保鮮、護色等添加劑。”中國肉類協會副會長高觀說。

專家表示,調理肉和原切肉在外觀上是有差別的,但是普通消費者可能難以通過觀察來辨別,對於調理肉的一些添加劑,如磷酸鹽類需要專業的檢測機構才能查證。

以調理肉假冒“無添加”的原切肉,違反食品安全法,過量攝入添加劑對人體有害

這些磷酸鹽類添加劑是肉類本身存在,還是人爲添加?是有的進口原料已經添加,還是國內生產廠商再加工後添加?

專家表示,肉類本身並不存在這些添加劑,肉類變質腐壞也不會產生,進口商一般也不會對肉類添加這些食品添加劑。

“肉類變質主要是微生物的繁殖和酶的作用,導致肉的顏色變深、表面發黏、彈性變差、產生異味。但肉類變質不會產生磷酸鹽,而是會產生一系列的腐敗產物,如胺類、吲哚、酸類、酮類等物質。”中檢科(上海)測試技術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說。

高觀則表示,“進口商一般不會對肉類添加這些磷酸鹽,因爲海關會對進口肉進行檢測。”

明明使用了食品添加劑,卻不作任何標註,且添加劑用量超過了國家標準,是否觸犯了法律底線?

“根據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七條規定,預包裝食品的包裝上應當有標籤。標籤應當標明成分或者配料表以及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在國家標準中的通用名稱。”北京市時代九和律師事務所律師賈龍飛說,“第七十條規定,食品添加劑應當有標籤、說明書和包裝。標籤、說明書應當載明食品添加劑的使用範圍、用量、使用方法,並在標籤上載明‘食品添加劑’字樣。”

“這7種預包裝牛羊肉產品,在標籤上沒有標註食品添加劑,但實際含有添加劑,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生產廠商是負有責任的。”賈龍飛認爲,調理肉標籤不規範或者遺漏依法應當標明事項,使消費者誤將其認作原切肉,不僅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損害了正常的市場交易秩序,大量生產銷售這樣的產品就涉嫌存在以次充好、食品欺詐的故意。

那生產廠商爲何添加這些食品添加劑卻不標註?高觀說:“其實消費者更希望買到零添加的原切肉。調理肉品質不及原切肉,但成本相對較低。以調理肉冒充原切肉,賣價更高,也可以有更好的銷路,生產商可賺取更多利潤纔會這麼做。”

那麼,添加劑用量超標準會造成什麼影響?

專家表示,磷酸鹽是目前各國廣泛應用的食品添加劑,一般作爲水分保持劑、膨鬆劑、酸度調節劑、穩定劑、凝固劑、抗結劑等使用,添加磷酸鹽有助於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形,保持食品的新鮮度和質量。但過量攝入,對人體有害。“大量攝入磷酸鹽可能會導致體內磷酸鹽濃度過高,對人體產生一定的危害,包括缺鈣、結石、加重其他疾病等。”臧明伍說。

監管部門和商家需扛起責任,規範市場秩序,維護消費者權益

消費者在買到這些假冒僞劣的原切肉後,是否有暢通的投訴渠道,以維護自身利益?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將這些預包裝牛羊肉的問題向商家進行了投訴,得到了不同的回覆——

抖音商城客服以手機短信形式回覆“平臺將按照抖音內部商家處理規定進行判罰,加強平臺的監管力度,提升服務質量,儘量避免此類問題再次發生。”截至發稿前,記者發現抖音商城依然在售賣“餚老闆”原切肥牛卷。

對於“大希地”原切肥牛卷,天貓超市平臺客服要求出示商品外包裝圖片和商品條形碼,記者表示在拆封時已經丟棄,平臺回覆“提供不了外包裝圖片和條形碼照片,無法申請處理方案。”記者進一步表明自己手上有第三方機構的檢測報告,平臺客服表示會聯繫供應商進行處理。此後,記者收到短信通知,“可進行退款申請”。

對於“肉管家”巴西菲力,天貓旗艦店店鋪客服表示這款菲力是原切肉,如有疑問,需提供相關證明。在記者表示檢測出焦磷酸鹽等成分時,店鋪客服表示,“請提供完整的檢測報告,證明報告和下單的牛肉是同一片。我們也會對報告和第三方進行聯繫覈實,確保您的檢測具有真實性和法律效力。”

對於“聚寶源”草原肥牛片和正陽牧歌精選肥牛卷,盒馬鮮生平臺客服則進行了退款操作,並表示“已進行相應記錄,後續會統一提供給對應的負責部門,進行評估優化。”

物美超市的客服人員表示,需要提供檢測報告,他們才能與供應商進行溝通。“對於我們進貨的商品,我們都有相關檢測報告,報告合格我們纔會上架。”該客服人員說。

“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哪怕覺得拿到手的肉有問題,也不會爲了一兩袋牛肉再花錢去檢測,投訴時就很難拿出相應的證據證明。此外,生鮮類產品超過7天,電商平臺一般不再提供退換貨等服務,而如果走檢測程序的話則時間不會少於7天。這無疑給普通消費者維權增加了難度。”高觀說,“同時,由於電商平臺只負責銷售,當發現產品有問題,電商平臺往往會把責任推給供應商。”

網絡售假監管難背後還有深層次原因。“一方面,網絡售假呈現跨區域產業鏈特徵,從原料採購、包裝僞造到電商分銷往往有全國性網絡,考驗產銷區的監管部門信息互通和聯合執法能力。”高觀認爲,“另一方面,平臺自治與行政監管邊界模糊,部分電商平臺對商戶資質審查流於形式,導致質量安全責任主體難以界定。”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指出,完善禁止對牲畜、禽類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質的相關規定。同時,對於網絡銷售的食品,提出要壓實網絡食品銷售從業主體責任,並強化網絡銷售食品安全問題協同治理。

“《意見》給出了強化食品安全的明確方向,具體包括加強入網銷售行爲過程管控,食品生產經營者要嚴把質量安全關,強化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雙向銜接等。”高觀說,“監管部門和經營主體應當將這些具體措施落地落實,以更好保障網絡銷售牛羊肉產品的質量。”

“監管部門應當強化全鏈條法律監管與執法力度,通過網格化排查、突擊抽檢等方式,加強生產源頭監管,對食品配料表的真實性進行檢測,對供應鏈上下游建立溯源追責機制,加強對以調理肉冒充原切肉等食品欺詐行爲的打擊力度。”賈龍飛建議。

專家表示,還應當進一步明確生產廠商的責任,即原切肉製品應明確要求生產廠商標註“原切”並公示配料表;調理肉則必須明確標註“調理肉”並公示配料表,禁止使用誤導性表述,或者在配料表中遺漏所使用的添加劑。

與此同時,專家建議利用技術手段提高檢測水平。“可以針對禁用物質及添加劑,開發便攜式檢測設備並下沉至基層市場,結合第三方機構抽檢形成雙重保障。”高觀表示,可以整合全國牛羊肉添加劑使用記錄,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生產、加工、銷售全流程可追溯,爲監管部門提供精準執法依據,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喫得安心。

還有讀者建議,提升消費者權益保障機制水平和能力。河南南召縣讀者史洪舉表示,應通過製作短視頻、圖文教程等方法,普及肉質紋理、解凍形態等辨別真僞的方法,提升公衆對原切肉和調理肉的辨別能力。此外,還應暢通消費者投訴舉報通道,建立“一鍵舉報”平臺,對查實的摻假行爲依法賠償消費者,維護消費者權益。

(人民網記者黃鈺參與採寫)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