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優時比全球CEO江睿甫:以創新驅動發展 踐行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承諾

【環球網報道 記者 李青雲】當下,中國堅定不移地推進對外開放政策,特別是在醫療健康領域,中國通過深化制度改革、擴大開放,積極構建創新生態,爲跨國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2025年3月13日,優時比(UCB)全球首席執行官江睿甫(Jean-Christophe Tellier)結束了爲期數天的訪華行程, 在接受環球網健康記者專訪時,分享了他對中國市場及政策環境的深刻洞察,以及優時比獨特的創新發展路徑。

江睿甫表示,中國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制度性開放和創新驅動戰略,不僅展現了深化改革的決心,也爲全球醫藥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此次訪華,他深刻感受到中國在推動創新藥械早期准入、優化政企對話機制等方面的積極努力,這些舉措爲跨國企業在中國市場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近年來,全球醫療健康產業正在邁入一個充滿機遇和前景的創新時代。作爲一家成立近百年的全球性生物製藥公司,優時比在免疫系統、神經系統領域獨樹一幟,2023年成爲全球最具創新力製藥公司第二名。江睿甫表示,保持行業領先的研發投入,正是構築優時比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數據顯示,2024年,優時比年度銷售額達到61.5億歐元,預計2025年將增至65億歐元。而每年,優時比將年銷售額30%左右投入研發,遠高於同行業的研發投入水平。在江睿甫看來,創新纔是企業發展源源不斷的動力。“我們仍將保持高水平的研發投入,以確保公司能夠持續推出新藥和獨特治療方案,滿足患者所需。”

以病患爲本:重構醫藥創新的價值邏輯

在全球範圍內,儘管地緣政治與政策等不可控因素帶來了諸多挑戰,但醫療需求始終是企業戰略佈局的核心。優時比的“患者價值戰略”正是基於這一理念,致力於爲全球患者提供解決方案,構建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全球患者未滿足的醫療需求仍然非常巨大。”江睿甫強調,我們始終將患者放在首位,通過科學創新來解決他們的需求。這一戰略的核心在於將患者與科學緊密結合,並且體現在優時比提出的“病患爲本,科學爲證”的價值主張中。

“最初的科學洞見來自於患者。”江睿甫解釋道:將患者作爲一個完整的生命體來看待,深入瞭解他們在疾病治療、改變生活質量等方面的需求,而不僅僅只着眼於控制病情,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才能夠科學地解決他們未滿足的需求。

然而,從患者需求出發的科學設想如何轉化爲實際的治療方案?江睿甫指出,這需要構建完整的價值轉化鏈條,而這正是優時比的核心優勢。

以優時比自主研發的重磅產品——比奇珠單抗(商品名:倍捷樂®)爲例,江睿甫詳細介紹說,這款產品誕生於對銀屑病關節炎患者關節滑膜的臨牀觀察。“在與患者的溝通中,研究團隊發現中軸型脊柱炎患者的白介素-17A/F(IL-17A/F)的表達水平出現顯著增高。然而,以往的治療方案主要針對IL-17A,許多醫生並未充分認識到IL-17F的重要性。基於這一發現,優時比通過醫學工程方法,成功開發出一種能夠同時作用於IL-17A/F的抗體,並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了三項頭對頭的III期臨牀研究(BE SURE、BE RADIANT、BE VIVID),均達到了預設的主要終點。”

從患者洞察出發,到抗體工程突破,最終實現治療標準的重塑——這一路徑正是優時比“以病患爲本”進行藥物創新的最佳實踐。

值得一提的是,優時比的“患者價值戰略”之所以與衆不同,關鍵在於其對細節的關注。例如,在一項臨牀試驗完成並將結果發表於科學期刊後,工作並未止步——爲受試者提供一份專屬報告,也成爲科研流程中的重要一環。“這件事本身並不複雜,但並非每家企業都能像我們這樣堅持去做。這背後體現的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對患者的尊重。”江睿甫談到。

轉型與升級:開闢醫藥創新的多維路徑

在醫藥創新領域,突破不僅侷限於產品研發本身,更體現在商業模式革新、產學研深度融合以及數字化轉型等多維度的協同推進。這些要素正共同構築起行業升級的核心驅動力。

優時比在中國市場的創新轉型戰略頗具代表性。2024年11月30日,優時比宣佈剝離了在中國的成熟產品業務(涉及神經系統和抗過敏領域),進一步聚焦於深化創新與拓展合作。與此同時,優時比正深化與本土產學研的合作,2023年11月7日,優時比與天津經開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開展研發合作、加強產學研聯結和溝通,共同探索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合作。此外,優時比積極探索加速醫藥創新的新路徑,並將AI技術作爲重點“試驗田”,推動創新突破。2025年1月9日,優時比宣佈與晶泰科技Ailux Biologics達成合作,這次合作的重點,是使用 Ailux Biologics 自主開發的 XtalFold™ AI 平臺進行大分子藥物的發現和工程化設計,以加速生物製劑在各個研發階段的創新進程。

這一系列戰略部署源自優時比決策層對中國創新生態的深度洞察:政府層面持續釋放對創新藥的價值認可信號,患者端對國際前沿療法的需求日益迫切。通過戰略性業務聚焦,企業得以集中資源攻堅創新藥物研發,加速將全球最新科研成果轉化爲中國患者的臨牀獲益。

江睿甫十分看重AI技術作爲新藥研發“加速器”的潛力。在他看來,目前,AI平臺在新藥研發中的主要作用體現在加速藥物發現方面,例如在生物學發現、快速識別靶點以及評估可成藥性等環節,AI能夠顯著提升效率,遠超傳統人工方法。AI技術的應用已不僅限於早期研發階段,它還能爲醫藥創新提供全鏈條支持。例如,在臨牀階段,AI可以幫助更精準地篩選和招募合適的患者,從而加速臨牀試驗的進程。

“傳統藥物研發週期通常需要10到15年,而通過AI的全鏈條支持,我們有望大幅縮短這一週期。”江睿甫對AI助力醫藥創新充滿期待。

“公司的戰略重心始終建立在創新基礎之上。”江睿甫表示,優時比的創新管線迎來集中爆發期,在中國市場,倍捷樂®已獲批,近期還將有3個產品等待獲批(包含治療重症肌無力的羅澤利昔珠單抗和澤勒普肽注射液、以及針對高骨折風險的絕經後女性骨質疏鬆的治療藥物羅莫佐單抗),同時管線中還有衆多產品正在推進。爲確保這些戰略產品組合的成功落地,必須向創新方向轉型,並圍繞前瞻性技術進行能力重構。“這一轉型對於推動未來增長具有關鍵意義。”江睿甫強調。

加速“上新”:實現創新藥准入“零時差”

在創新藥研發與准入的賽道上,優時比正以雙輪驅動模式前進:一面加速創新,一面提速“上新”。

自2015年以來,中國藥品審評審批制度的改革使得藥品審批時間大大縮短,創新藥上市時間也顯著縮短。無論是本土藥企還是外資企業,都在這一政策東風下迎來發展新機遇,加速新藥上市進程。

在這一背景之下,優時比在2021年內部建立起中國深度參與全球創新的核心機制:五大核心管線產品全部納入全球多中心臨牀試驗,且默認要求中日市場同步接入,僅在特殊情況下啓動例外評估。該戰略突破傳統臨牀開發模式,使中國患者首次實現與國際市場近乎“零時差”的創新藥准入。以自免領域產品倍捷樂®爲例,中國上市時間僅比美國晚1年,較以往有了質的飛躍。

“還有我們罕見病領域的兩款藥物以及其他管線產品,也在加速推進,力求縮小與全球市場的時間差,儘快惠及中國患者。”江睿甫透露。

這種將中國納入全球創新核心圈的戰略佈局,意味着優時比在中國創新生態中的角色,已從“解決方案輸出者”向“價值共創者”轉型。

“從創新產品的引進速度提升,到將中國納入全球同步臨牀,都表明中國是我們至關重要的戰略市場。這也是我們以實際行動兌現‘讓中國患者同步獲益’的創新承諾。”江睿甫強調。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