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觀進博】上海美國商會主席:美國商界看到了希望,我們將繼續擴大兩國的商業往來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 陳子帥 塗蕾 馬晶晶】6日,在進博會美國食品與農業館開館儀式現場,上海美國商會主席傑弗裏·雷蒙(Jeffrey S. Lehman)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美元首在韓國的會晤釋放了積極信號,給予了美國商界信心,他們接下來將繼續擴大和中國的商業往來。

中美兩國以及全球貿易在過去一段時間經歷波動。上海美國商會有1000多家會員企業,作爲在華美企的代表,雷蒙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很清楚地知道美國商界如何受到這種波動和不確定性的影響。“我認爲所有行業都受到了關稅的不確定性和出口限制的干擾。”

10月30日,中美兩國元首在韓國釜山舉行會晤,達成重要共識,爲中美經貿合作和世界經濟注入更多穩定性。雷蒙對此表示,“美國商界非常感激兩國領導人帶來的穩定局勢,這無疑將對我們的會員企業非常有利。”

在6日的開館儀式上,有19家美國的農業參展商前來推介產品,包括威斯康辛州的花旗參、加州的巴旦木等。還有與之相關的美國農業協會代表,如美國家禽蛋品出口協會、美國稻米協會等。“這表明美國的農業部門非常重視其在中國銷售產品的機會,我認爲現在的穩定對美國的農業來說非常好。”雷蒙還說,“中國是這些產品的絕佳市場。中國以美食而聞名,中國人喜歡美食,因此美國的生產商和中國的消費市場聯繫起來,自然會取得成功。”

11月4日,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李成鋼在京會見美國農產品貿易代表團。雙方就中美經貿關係、農產品貿易等進行了交流。美方代表團成員表示,中國是美國農產品重要出口市場,美國農業界珍視對華夥伴關係,致力於與中方共同做大合作蛋糕。

雷蒙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商人有長遠的眼光,他們往往會說,干擾是暫時的,但買賣雙方之間的合作是長期的。(對美國企業來說),重要的是要在中國立足。即使有時有波動,隨後也會迎來一個更加穩定的時期。”他還強調,中國市場非常龐大,消費者也有辨別力,人們瞭解質量、瞭解價值,這對美國企業來說是一件好事。

中美近期相繼調整多個關稅或非關稅措施,開始落實雙方吉隆坡經貿磋商達成的成果共識。當地時間4日,美國白宮連續發佈兩項總統行政令,宣佈自2025年11月10日起,取消針對中國商品加徵的10%所謂“芬太尼關稅”以及延長一年對中國商品加徵24%“對等關稅”的暫緩期。5日,中方兩部門先後發佈了相對應的調整措施。

“現在有了爲期一年的穩定框架,美國商界看到了希望,露出了樂觀情緒。這樣一來,我們將能夠制定更具體的計劃,並繼續擴大兩國之間的商業關係。”雷蒙說。

據介紹,今年是上海美國商會成立110週年。雷蒙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長期以來,我們一直促進美國企業與中國社會的接觸。商業是將人們聚集在一起並改善買賣雙方生活的絕佳方式。同樣,進博會是將潛在買家和潛在賣家聚在一起的平臺,上海美國商會非常自豪能夠參與並支持進博會的工作。”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