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觀進博】美國大豆出口協會CEO:兩國元首韓國會晤讓我們重新燃起了信心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 陳子帥 塗蕾 馬晶晶】11月5日,第八屆進博會在上海開幕。美國大豆出口協會CEO蘇健(Jim Sutter)在開幕式現場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上週中美元首在韓國會晤,讓他們重新燃起了信心。“當前雙方面臨的問題是短期問題,我們擁有攜手合作的機會。”

中方10月30日表示,中美就擴大農產品貿易達成共識。這一消息讓美國豆農如釋重負,對中國採購企業再次光臨充滿期待。根據公開報道,今年3月,中國海關在進口的美國大豆中檢出麥角和種衣劑大豆。爲保護中國消費者健康,確保進口糧食安全,海關總署暫停3家涉事企業大豆輸華資質。

“我們對美國大豆出口商與中國大豆進口商的重新合作充滿期待。”蘇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美國大豆產業的發展一直與中國緊密相連,“自中國進口美國大豆以來,雙方實際上是共同成長的。我認爲美國豆農對此感受頗深……現在,他們希望來到這裏,向中國客戶介紹美國大豆的優勢、他們農場的種植情況,同時表達對這份合作的重視,希望能繼續深化合作。”

據美國大豆出口協會介紹,今年進博會期間,該協會將與美國谷物協會(USGC)、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CFNA)聯合舉辦“2025中美農產品貿易合作論壇”。該協會發給《環球時報》記者的一份通稿稱,論壇將圍繞當今世界面臨的地緣政治、貿易摩擦、供應鏈中斷等諸多挑戰,就加強中美兩國農產品貿易合作和互信,爲全球糧食安全和經濟發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和確定性,共同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等一系列重要話題,進行交流探討。“2025中美農產品貿易合作論壇”將努力推動中美雙方的開放溝通,進一步拓展兩國農業經貿領域的合作空間,實現兩國農業經貿領域合作共贏。

《環球時報》記者瞭解到,本次進博會來了一些美國豆農的代表。蘇健介紹說,他們在進博會設立了展位,“這讓我們有機會與大量中國客戶交流。我們非常重視中國客戶的反饋。”蘇健說,他們的職責相當於“中間人”,主要是搭建橋樑、創造條件,確保美國出口商與中國進口商之間的業務能順利開展。他說,如今美國豆農看到兩國的貿易磋商出現了進展,“他們很多人都感到欣慰和高興。”

“我們希望能與中國衆多大豆客戶續存長期合作關係。我們在中國市場深耕多年,期間經歷了不少起起落落。上週,兩國領導人在韓國舉行了會晤。我認爲這次會晤讓我們重新燃起了信心。維繫這種長期關係至關重要,因爲當前面臨的所有問題本質上都是短期問題,而我們雙方擁有攜手合作的機會。”蘇健說。

美國大豆出口協會東亞區執行總監撒加羅(Carlos Salinas)在現場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雙方已建立起長期的合作關係,我們也期待着能重新開啓貿易往來,繼續爲中國市場供應優質的美國大豆。”他認爲,貿易是兩國關係的支柱與壓艙石,大豆在其中發揮着重要作用。“美國的種植戶希望出售自家的大豆,雙方在歷史上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關係。我們從1982年起就已進入中國市場。”

今年10月1日,撒加羅被任命爲該協會的東亞區執行總監。美國大豆出口協會介紹說,撒加羅的工作之一是建立信任、拓展合作關係。

“中美兩國有着悠久的交往歷史,也曾共同渡過不少風浪,眼下也正處於一段挑戰時期。但我們如今有望迎來風平浪靜的新局面。”撒加羅說,“我們確實不希望看到貿易出現這種波動,對於美國大豆種植戶來說,這種波動更是不利。”

10月25日至26日,中美兩國經貿團隊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中美經貿新一輪磋商。10月30日,中美元首在釜山會晤。彭博社10月31日引述美國豆農的話報道稱,中美元首成功會晤對美國農民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此前,他們一直苦於糧倉爆滿和利潤因投入成本上漲、價格下跌而縮水。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