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 陳子帥 塗蕾 馬晶晶】11月5日下午,《世界開放報告2025》(以下簡稱《報告》)發佈暨國際研討會在進博會期間舉行,本次活動發佈《世界開放報告2025》及最新世界開放指數,爲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貢獻智慧力量。
《報告》顯示,世界開放小幅收緊。2024年世界開放指數爲0.7545,同比下降0.05%,比2019年下降0.34%,比2008年下降5.39%,比1990年增長7.08%。
《報告》顯示,高收入經濟體延續收縮,而新興市場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持續擴大開放,二十國集團放緩收緊腳步,金磚國家開放水平繼續創新高,“南熱北冷”的全球開放新版圖正在繪製,爲全球治理體系注入增量動能。
《報告》顯示,中國擴大對外開放成效顯著。1990—2024年,開放指數從0.5891升至0.7634,提高29.6%,升幅位居全球前列。2024年,中國開放指數同比增長0.5%,在129個經濟體中排第38位,與2023年相同。
《報告》編寫團隊成員,虹橋國際經濟論壇研究中心、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付麗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背景下,中國以對外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發展的主動、國際競爭的主動。中國的開放實踐、開放舉措更是成爲了世界開放的確定性力量,不斷爲經濟全球化做增量、提供新動能。
《報告》還顯示,新加坡是2024年最開放的經濟體,其開放指數高居129個經濟體之首。自1990年以來的35年中,新加坡有14年爲全球最開放的經濟體,另外21年(1994—2014年)排第2位。
中國香港排第2位,比2023年上升1位。自1990年以來,該地區從第 5、6位較穩定地上升,共計16年排第3位,6年排第2位。愛爾蘭排第3位。德國、瑞士、馬耳他、荷蘭、盧森堡、比利時、英國分別排第4—10位。中國澳門、塞浦路斯、澳大利亞、新西蘭、法國、加拿大、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丹麥、希臘分別排第11—20位。
《報告》系統梳理了中國在共建“一帶一路”、舉辦進博會、跨國公司同中國相向而行互利共贏等開放實踐,表明中國不僅通過持續擴大開放爲經濟全球化注入新動能,更以“越開放越發展,越發展越開放”的生動事實爲世界樹立典範,旨在爲充滿不確定性的全球前景提供確定性,並以“十五五”規劃爲新起點,爲世界穩定發展貢獻中國方案。
付麗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報告》今年有多個亮點,包括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研究深度和維度大幅拓展、議題選擇更加前沿、時代價值不斷凸顯。比如,今年報告邀請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參與專章撰寫,提升了研究的國際化水平。再比如,報告《自由貿易還是保護主義?》章節直面當前全球自由貿易困境,捕捉當前的全球熱點前沿。報告從跨國公司的視角看中國的開放實踐,表明中國與跨國公司互利共贏、相互成就,這其實是中國與世界經濟良性互動的縮影,也是報告在研究維度上的多元化嘗試。
據瞭解,《世界開放報告》和世界開放指數在2021年首發。《環球時報》記者關注到,這份報告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關注與認可。國際知名專家與國際組織研究團隊表示,願意將自己的智慧融入到報告中來,與中國專家共同推動對世界開放經濟演化規律與階段性特徵的研究,讓這份報告逐漸成爲該領域的重要參考資料。
《報告》編寫團隊成員,虹橋國際經濟論壇研究中心、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王寧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正逐步豐富對世界開放經濟發展的“中國方案”。“從學習西方國家經驗,到依據國情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中國正從發展的成功實踐中不斷增強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與理論自信。中國在與世界經濟的發展互動中,逐步掌握主動。”這份由中國專家學者撰寫的《世界開放報告》正是在世界開放領域做出的主動研究探索。未來,這份報告將成爲各方瞭解世界開放最新動向、解析中國開放故事的國際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