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時深度】集聚國內情緒,變成外交衝突,反關稅廣告爲何攪動美加

【環球時報駐加拿大特約記者 陶短房】編者的話:11月1日,在韓國慶州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加拿大總理卡尼表示,他已就反關稅廣告向美國總統特朗普致歉。此前,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資助製作並播放了一則對美國前總統里根演講進行重新剪輯的廣告,以此批評美國現行的關稅政策,這引發美方強烈不滿。美國政府表示,將在現有關稅基礎上對加拿大商品額外加徵10%的進口關稅。安大略省爲什麼製作並投放這樣一則廣告?里根總統原本的講話想要傳達什麼?這次“廣告風波”又將給加美貿易關係帶來怎樣的影響?

“里根廣告”在加拿大引起跨黨派共鳴

“我不想見他(指卡尼),我一段時間內都不會和他們見面。”上週一,當談及美加“廣告風波”以及貿易談判時,特朗普在總統專機“空軍一號”上這樣對記者表示。而僅幾天之後,在10月29日於韓國慶州舉辦的一場歡迎晚宴上,特朗普和卡尼同桌面對面而坐。

10月16日,加拿大安大略省省長道格·福特在社交媒體X平臺發佈了一則廣告視頻,該視頻摘錄有美國前總統里根1987年一次廣播講話的多個片段,以此暗示批評美國現行的關稅政策。在視頻中,里根說道:“從長遠來看,這種貿易壁壘會損害每一名美國工人和消費者的利益”“當有人說‘讓我們對外國進口產品徵收關稅’時,他們看起來是在通過保護美國產品和就業來做愛國的事情。有時,這種做法在短時間內確實有效——但只是短暫的”“高關稅必然招致外國的報復,並引發激烈的貿易戰”。

安大略省方面表示,計劃以約7500萬加元(約合5353萬美元)預算,在多家美國主流電視網持續數月投放“里根廣告”,而這則廣告的第一輪投放時間定在了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世界大賽揭幕戰多倫多藍鳥隊對決洛杉磯道奇隊的比賽中。這一比賽的高收視率,加之“里根遺產”至今仍被共和黨視爲“精神支柱”,引起美國多方面不滿。

當地時間10月23日,負責管理里根總統任期內音像資料的機構“里根總統基金會”與研究所指責安大略省的廣告“斷章取義”,呼籲民衆“觀看完整視頻”。同一天晚上,特朗普宣佈“終止”與加拿大的貿易談判。

次日,福特發文稱,在與卡尼溝通後,安大略省將自10月27日起暫停廣告投放,“以便恢復與美國的建設性對話”。卡尼當天也對記者表示,加拿大聯邦政府“仍致力於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但他在講話中並未提及安大略省的廣告。

10月25日,因爲廣告已經按計劃投放,特朗普宣佈,將在現有關稅基礎上對加拿大商品額外加徵10%的進口關稅。目前,美國對進口自加拿大的不符合《美加墨協定》原產地規則的產品徵收35%關稅。另外,美國還對自包括加拿大在內的所有國家進口的鋼鐵、鋁等特定產品徵收50%的關稅。

不少觀察人士認爲,必須將這次“廣告風波”放在另一條美加關係惡化的更長時間線內進行系統全面的衡量和評判。他們認爲,正是美國政府的極限關稅施壓在過去一年中損害了美加關係。

據《環球時報》駐加拿大特約記者觀察,“里根廣告”在反美情緒高漲的加拿大獲得了跨黨派共鳴。安大略省布蘭普頓市市長帕特里克·布朗對安大略省投放廣告的做法表示理解,稱“有時候你需要往池塘裏扔一塊石頭才能濺起水花”“很高興省長有勇氣指出美方的前後矛盾之處”。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省長伊比表示,該省將在11月推出自己的反關稅廣告,以捍衛本省林業。加拿大執政黨自由黨在衆議院的領袖史蒂文·麥金農稱自己“不願批評”這則廣告,並稱贊福特“是一位了不起的愛國者”。上述政治家和官員分別來自政見差異很大的保守黨、新民主黨和自由黨,他們的情緒是整個加拿大朝野情緒的縮影。

“加拿大隊長”和他的安大略省

爲什麼安大略省會資助製作這則廣告呢?最直接的原因是安大略省受到美國關稅政策的影響最爲明顯。安大略省是加拿大人口最多且經濟總量最大的省份,也是對美貿易、產業依賴度最高的省份之一。數據顯示,2024年安大略省和美國的雙邊貨物貿易額超過3700億美元,其中安大略省對美出口額約爲2127億美元。按比例來看,美國是安大略省2024年對外出口的最大目的地國,佔出口總價值的近八成。據安大略省財政問責辦公室的評估,美國的進口關稅將適用於安大略省約20%的對外出口,這將使該省2025年的實際GDP下降約0.5個百分點,減少約6.8萬個就業崗位,並對製造業和汽車產業造成衝擊,因爲汽車與零部件、機械、電氣設備及化工品是安大略省主要的對美出口商品。

除此之外,該省省長福特也在“廣告風波”中起到重要作用。福特是反對美國關稅政策態度最強硬的加拿大官員之一,自稱“里根經濟學的忠實信徒”,被《紐約時報》形容爲通過“一系列吸引眼球的舉動與特朗普針鋒相對”,由此樹立了自己“加拿大隊長”的獨特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福特的政治立場在加拿大具有複雜性。加拿大政體較爲特殊,聯邦、省和市的政黨體系相互獨立。福特是安大略省保守黨人,該黨不是加拿大保守黨的“分部”而僅是同屬保守派陣營。在加拿大,保守派陣營被認爲總體上比自由派更“親美”、更重視加美戰略與經貿聯繫,但不同於其很多同僚,福特個人主張對美實行強硬的貿易政策。

從聯邦層面上來看,保守派陣營通常與卡尼領導的加拿大自由黨政見對立。當前,卡尼政府正在就關稅問題與美國展開談判,加美雙邊關係略有回暖,所以平日裏被認爲更“親美”的保守派陣營反而對這種“妥協”持反對態度,福特作爲反對美國關稅政策的激進代表,選擇此時發佈廣告,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這位地方領導人對加拿大聯邦政府的不滿,以及想要藉此施壓卡尼采取更強硬對美經貿政策的意圖。

綜上所述,福特作爲省級中右翼政治家的觀點並不能代表聯邦中左翼自由黨和卡尼的觀點,這與同樣實行聯邦制的美國存在一定共性。因此,有分析認爲,美方因爲安大略省的宣傳行爲“懲罰”加拿大聯邦政府也存在不合理之處。

加拿大《環球郵報》資深社論主筆託尼·凱勒稱,就在美國總統對廣告表示氣憤的兩天前,他還很平靜地向記者對這則廣告進行了諷刺性的讚美:“我昨晚看到了一則來自加拿大的廣告,如果我是加拿大,我也會投放這則廣告。”凱勒還透露稱:“近幾個月來,美國政府對加拿大方面的要求,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強制措施明顯增多。”在他看來,這次“廣告風波”很有可能是美方對加拿大“極限施壓”的慣用做法,以此迫使加拿大在經貿關係上對美作出更多讓步。

里根原講話背景正是貿易戰

里根的那段廣播講話發表於1987年4月25日,原時長爲5分鐘。講話的背景是什麼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美國奉行自由貿易的背景下,日本對美出口大幅增加,經濟發展迅速。20世紀80年代,日本一躍成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半導體等行業甚至超過了美國。於是,美國里根政府在1987年3月以“違反兩國貿易協議”爲由,對這個亞太地區“最親密的盟友與合夥人”實施貿易制裁,宣佈對價值3億美元的日本進口商品徵收高達100%的關稅。

在完整版講話中,里根詳細敘述了當時其政府對“一些日本產品”徵收新的懲罰性關稅舉措,“以回應日本無力執行與我們在半導體電子設備方面的貿易協定”。如果完整觀看視頻,可以理解里根講話的主旨是他雖然支持自由貿易,但不排斥在必要時進行關稅戰。

對安大略省的廣告,美國公共廣播電視網報道稱,這則廣告沒有篡改里根發言的原話,卻調整了部分語句的順序。此外,這則廣告也在剪輯中刻意迴避了這一講話的背景。由此,安大略省的廣告可被視爲存在一定誤導性。

“繼續堅持剋制策略,並與亞太國家擴大貿易”

據美國“商業內幕網”報道,對於卡尼向特朗普的致歉,加拿大民衆的反應較爲複雜。有些網友批評“爲說出事實而道歉”的行爲是“軟弱”的體現,但也有人認爲,這是一個務實的選擇,也是爲重啓貿易談判所做的必要鋪墊。

美國《紐約時報》駐加拿大記者伊賽認爲,“消除所有刺激性因素”是卡尼政府應對美方施壓的總體策略。他分析說,此前加拿大已經讓步,試圖爲貿易談判奠定基礎,包括撤銷部分報復性關稅,並於6月暫停對美國科技公司徵收數字服務稅。

卡尼在緊急接任加拿大總理時從未當選過加拿大任何一個層級的議員,卻擔任過兩個七國集團(G7)國家(加拿大和英國)央行行長,被認爲是“經濟方面可以應對美國的強力人物”。當地媒體分析,作爲“政治素人”的卡尼臨危受命,正是因爲美方的極限施壓激怒了加拿大,因此他不會輕易表現出對美妥協。但作爲技術派官僚,卡尼並不激進,他也清楚加拿大對美國各方面依賴度很高,因此不會刻意刺激美方或拒絕和美國對話。

另一方面,卡尼政府清晰地闡釋了尋求貿易多元化以減少對美依賴的核心戰略。從去年5月至今年5月,加拿大向美國出口佔比已從約76%降至約68%。卡尼一直在尋求緩解上屆政府導致的與中國的關係波動。就在卡尼宣佈本月底開啓亞洲之行前不久,加拿大外長阿南德也在穿梭訪問中國、印度等亞太國家,近期加拿大聯邦和省級高官訪問亞太國家的頻率也很高。

一些貿易專家認爲,特朗普追加關稅和中斷談判的決定“可能影響美國家用電器、汽車和汽車零部件的價格”。加拿大是美國進口鋼鐵和鋁最大來源國,如果自加拿大進口的鋼鐵面臨高額關稅,美國汽車製造商需要支付的鋼鐵價格就會上漲,其製造成本也會增加,他們可能會提高商品價格,這些成本最終將轉嫁到美國消費者身上。

加拿大前駐美國大使麥肯納認爲,在卡尼的剋制回應下,加美事實上已接近達成關稅協議,“廣告風波”只是一段插曲。因此,麥肯納表示,卡尼應該“堅持目前正確的策略,繼續尋求與亞太國家建立更緊密的貿易關係,以減輕加拿大對美國的貿易依賴”,從而“敦促美國正視自身在貿易方面對加拿大的迫切需要”。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