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倪浩】中方10月30日表示,中美就擴大農產品貿易達成共識。這一消息讓美國豆農如釋重負,對中國採購企業再次光臨充滿期待。
10月30日,中美兩國元首在韓國會晤,美國各界密切關注,尤其是美國農民。當天下午,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中美吉隆坡經貿磋商聯合安排介紹說,雙方就芬太尼禁毒合作、擴大農產品貿易、相關企業個案處理等問題達成共識。新聞發言人何詠前表示,中美吉隆坡經貿磋商取得積極成果,充分證明在兩國元首戰略引領下,雙方秉持平等、尊重和互惠的精神,通過開展對話與合作,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我想,這個消息對美國豆農而言再重要不過了,我們一直在等待,而這給我們帶來了一線希望……”彭博社10月31日引述美國豆農帕姆·約翰遜的話報道稱,中美元首成功會晤對美國農民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此前,他們一直苦於糧倉爆滿和利潤因投入成本上漲、價格下跌而縮水。
美媒稱,中國此前一直沒有進口美國大豆,美國豆農爲此敦促政府和中方儘快坐下來談。中美元首會晤前後,美媒根據美國政府的對外表態持續釋放中方將恢復採購美國大豆的消息,甚至披露中國企業已開始少量下單。
艾奧瓦州當地媒體KCCI 8 News網站報道稱,該州大豆協會市場開發高級總監、農場主格蘭特·金伯利表示:“本銷售年度至今,我們對中國的大豆出口量爲零,這種情況極不尋常。”據其介紹,美國大豆對華出口通常集中在9月至次年2月初。往年此時應有4億至5億蒲式耳(1蒲式耳大豆約重27.2公斤)大豆完成簽約,其中大部分已運抵中國。
美聯社提到,去年,美國出口的大豆總價值約245億美元,其中中國訂單的價值就超過125億美元。“不過,自美國政府今年開始對華加徵關稅後,中國暫停了美國大豆採購。”報道稱,相應地,中國已逐步將更多大豆採購轉向巴西及其他南美國家,“中國正通過大豆海外市場的多元化佈局來保障糧食安全”。
中美擴大大豆貿易的前景讓艾奧瓦州大豆種植戶受到鼓舞。據KCCI 8 News網站報道,金伯利說:“今年我們似乎無法完全彌補這一缺口,但至少目前情況正在推進,出口季正逐步迴歸正常軌道,這是一個積極信號。”艾奧瓦州農民聯盟主席、農民亞倫·萊曼表示:“近幾個月來,我們一直未能向最大客戶(中國)供貨,這已經造成了巨大損失。”“因此,我希望這預示着一個信號:我們將迎來務實的貿易政策,不再混亂無序。”
美國阿肯色州當地媒體KAIT報道說,來自瓊斯伯勒的豆農傑西·弗萊認爲,如果失去中國這個市場,失去50%的銷量,美國的大豆產業將陷入危險境地。“農民們一直在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如果貿易能夠繼續得到執行,這可能是一件好事。”弗萊表示。
截至文章截稿,中方尚未披露中美擴大農產品貿易的具體措施安排。《紐約時報》稱,最新中美經貿磋商達成的共識被定義爲“爲期一年的休戰”,目前尚不清楚農產品採購承諾是否需要重新談判;此外,中國是否會恢復大規模進口美國棉花、高粱、堅果等農產品也未可知。特朗普第一任期時,中美曾簽署協議促進農產品貿易。美國大豆協會和美國大豆出口協會的負責人稱,相關貿易協議尚未簽署,重要細節也未公開,但這仍不失爲利好農民的積極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