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本商會會長:我常告訴員工,要做到中國成本、中國速度、中國模式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 陳子帥】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將於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舉辦。連續八年參展進博會的日企代表松下集團10月31日在北京召開了座談會,該公司的全球副總裁、中國日本商會會長本間哲朗接受《環球時報》等媒體採訪時表示,許多日本企業都在制定投資中國的策略,而松下也將不斷擴大在華投資力度。

當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全球經濟面臨動盪不安局面,但許多外資企業表示在中國感受到開放的力度和營商的溫度,在外部的不確定性環境中收穫了寶貴的確定性。本間哲朗同樣認爲,“中國政府不斷給外資企業提供了成長、交流的機會。”

本間哲朗舉了他最近印象深刻的4個政策案例。一是,今年2月發佈《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落實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要求。“我們外國企業能夠看到中國政府進一步提升營商環境的決心,這也爲促進中日經濟深化合作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二是,去年11月中方決定對日本試行免籤。“據我瞭解,今年進博會期間,許多日本企業的領導都會訪問中國。我經常對日企高管說,‘百聞不如一見,我用任何PPT資料向各位報告都沒有意義,我希望你們親自來到中國觀察和體驗’。”三是,中國住建部提出要建設“好房子”。“松下也在致力於爲中國消費者打造健康社區”。四是以舊換新政策。“這爲外國企業帶來了很好的銷售機會。”

今年8月,中國日本商會發布面向在華日企的調查報告,結果顯示,2025年,超過半數日本企業表示將“增加或維持”在華投資,並繼續將中國視爲“最重要的市場”和“三個最重要市場之一”。

作爲中國日本商會會長,本間哲朗31日告訴《環球時報》等媒體,日本企業仍然對中國抱有積極投資態度。“最近我在日本參加一個活動,聽到許多在華日企高管說,過去幾年沒有及時和直觀感受到中國市場的變化——無論是人工智能、電動車還是自動駕駛技術等,而今他們都在重新準備投資中國的策略。現在我們可以明顯看到在華日企對中國投資的想法變化。”

對於鬆下來說,這家公司正在擴大在華投資,包括建設生產和研發中心。“我們的目標是,在公司的全球版圖中,逐步擴大中國業務的佔比。”本間哲朗說,他希望松下每年在華的業務增長率能追上中國的GDP增長率。他在近日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還表示,“忽視中國市場就會在全球敗北”,進一步顯示了日本企業對中國市場的堅定信心。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本間哲朗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中國成本就是全球成本,中國速度就是全球速度。”他此次告訴記者,他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爲“中國的製造業值得全球學習”。

本間哲朗於1985年加入松下集團,1987年該公司進入中國大陸開展業務。“40年過去了,如今松下中國業務從零增長到24%。可以說,我也是中國改革開放輝煌歷程的見證者。”這位高管提到,他於2019年4月來到中國時,就告訴松下中國的所有員工,要實現中國成本、中國速度、中國模式。6年過去了,“我們取得了許多成果,現在全球的松下團隊都以此爲目標。”

值得關注的是一個變化是,目前松下在上海設立了松下全球採購中心,“以前我們從全球採購零部件供應中國業務,現在我們從3000多家中國企業採購零部件供應全球業務。”此外,松下中國已經實現了從研發、生產到銷售的全部本土化,“我相信從明年開始這一規模一定會擴大,我們在中國研發的產品會向全球供貨。”據悉,松下中國AI戰略也將在進博會期間首發。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