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觀望、印度IT人叫苦……“天價”H-1B簽證費實施一個月,對美國產生了哪些影響?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陳子帥 丁雅梔 苑基榮 李萌】“這些工作應該由美國人來做。”本月29日,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稱,美國佛州州長德桑蒂斯已下令該州大學停止僱傭持H-1B簽證的外籍工作者。今年9月,美國頒佈新規,對H-1B簽證徵收10萬美元的“天價簽證費”,一度引發外籍員工的恐慌性“返美潮”。此後,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SCIS)多次調整H-1B簽證實施細則。

如今,距H-1B簽證新規發佈已經過去了一月有餘,新規對美國商業活動與社會產生了哪些影響?大量持H-1B簽證的中國人和印度人又經歷了什麼?《環球時報》記者採訪了多位美國企業代表、親歷“返美潮”的H-1B簽證持有者及移民律師等,聽他們講述新政落地一個月引發的風波。

“許多美國中小企業正十分頭疼”

9月19日,美國政府發佈行政令,大幅改革H-1B簽證項目,要求申請人每年繳納10萬美元費用,否則不得入境。這一消息在社交媒體上迅速發酵,引發大量外籍員工的恐慌性“返美潮”。

當時正在昆明參加表妹婚禮的Jesse正是其中之一。他是一名在紐約從事教育諮詢工作的華人。得知消息後,他立即聯繫美國的同事和律師,對方給出的建議驚人一致——“立刻、馬上返美”。

情急之下,Jesse連夜訂票,卻發現機票價格每分鐘都在上漲,餘票也在快速減少。經過幾番周折,他終於搶到機票,踏上返美行程。“過海關時我非常緊張,但工作人員似乎對政策一無所知,不到一分鐘就放我過去了。”Jesse回憶道,“那一刻我幾乎確定,他們根本沒收到政策變動的通知。”

這場“虛驚”過後,隨着政策細節陸續公佈,Jesse才弄明白,新規並不針對已經持有H-1B簽證的人,無需重新辦理或補充材料。但這次經歷讓他十分不安,以至於現在每次H-1B政策有任何“風吹草動”,他都會第一時間關注並覈查。

根據USCIS9月20日發佈的公告,10萬美元H-1B簽證費僅適用於爲美國境外人士提交的新申請。已在美國境內的工作者和學生提交的簽證修改、身份變更或延期申請無需繳費。美國官方的澄清說明進一步確認,該費用爲一次性繳納費用,按申請次數收取,並非年度重複收費。此外,該費用不具有追溯效力。

然而,業內人士指出,這並不意味着H-1B新規的影響可以忽略。公開信息顯示,H-1B簽證是美國的一種臨時工作簽證,屬於非移民簽證,有效期通常爲三年,可延長至六年。該簽證允許美國公司僱傭外籍專業技術人員,以填補國內難以找到合適人才的職位空缺,主要被美國科技企業用於吸引高學歷外籍人才。

美國政府數據顯示,在H-1B簽證受益企業中,亞馬遜位列第一,2025年上半年獲批簽證數量超1萬份;截至6月,微軟、Meta、蘋果和谷歌均通過該項目獲批超4000份簽證。除科技巨頭外,初創企業及小型公司也會通過H-1B簽證僱傭員工。

過去,H-1B簽證費約爲3000美元,通常由僱主承擔。如今費用猛然飆升至10萬美元,已在美國職場中引發廣泛擔憂與連鎖反應。美國李斌律師事務所主管律師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10萬美元的費用由僱主支付,對大型企業而言或許影響有限,但對中小企業來說卻是沉重負擔。若企業難以承擔,可能將費用轉嫁給申請人,導致部分外籍員工失去工作機會,也使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10萬美元的簽證費,對我們想引進的優秀海外人才來說,是一道門檻。”美國一家電商直播公司的人事負責人Wikiy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她所在的公司共有50多名員工,以美國人爲主,外籍員工比例僅約十分之一。“過去,公司願意爲‘表現95分’的外籍員工申請H-1B簽證;但現在,只有當對方的能力達到‘120分水平’,且屬於不可或缺、能力獲得高度認可的人才時,我們纔會考慮支付這筆不小的費用。”她說。

於女士任職于波士頓一家擁有約2000名員工的美國智能家電公司。她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公司員工以本地人爲主。爲控制成本、保障利潤,公司已決定不再參與H-1B簽證抽籤,也不再爲員工提供相關支持。“H-1B簽證費用沒有上漲時,對公司已經是一筆不小的支出。除了向移民局繳納約3000美元的費用外,公司還需支付律師服務費等額外成本,僅在抽籤階段就需承擔可觀開銷。”於女士介紹稱,若選擇加速審覈,支出還會進一步增加——她的一位朋友所在公司曾爲此額外支付7000美元。

然而,事實上,不僅一些依賴H-1B簽證僱傭員工的小公司正因新規面臨“相當頭疼的局面”,一些大型企業也感受到了壓力。彭博社日前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沃爾瑪公司目前有將近2400名持H-1B簽證的員工,但該公司已暫停向需要申請H-1B簽證的候選人發放工作邀約。

新政“風暴”下的印度外包公司

英國廣播公司(BBC)認爲,印度可能會最先感受到此次H-1B簽證新規則的衝擊——印度信息技術產業規模約2830億美元,其中超過一半的收入依賴向美國輸出技術勞動力。另據印度《商業標準報》27日報道稱,前狗狗幣(Dogecoin)公司顧問詹姆斯・菲什巴克呼籲美國企業完全停止從印度及其他國家招聘技術人員,轉而將重心放在培養和僱用本土人才上。

按國籍看,印度人是近年獲得H-1B簽證最多的羣體,佔比超過70%。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亞馬遜公司獲得最多H-1B簽證覈准,共10044份。排名第二的是印度IT外包巨頭塔塔諮詢服務公司(TCS),共獲得5505份。多位熟悉H-1B簽證業務及美國IT行業的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印度IT外包公司受到的影響將是明顯的。

“新規對外包公司來說成本非常高,幾乎難以承受,將直接影響我們的軟件開發業務。”美國一家成立20多年的IT外包公司創始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該公司主營IT軟件開發與應用業務,客戶遍佈全球,並在印度班加羅爾設有運營中心。公司擁有超過2800名員工,其中大多數來自印度。

他介紹稱,美國的H-1B簽證政策對公司影響很大,主要體現在短期內簽證費用暴漲帶來的成本升高,“短期來看,這將影響那些希望通過H-1B簽證赴美的印度IT人才。相比承擔高額費用,我們更傾向於在本地直接招聘。”

印中經濟文化促進會祕書長、經濟學家穆罕默德·薩奇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美國簽證新規是一種“短視的保護主義舉措”,不僅會阻礙人才流動,也將削弱美國自身的創新能力,並妨礙雙邊關係的深化。新規對印度IT外包企業帶來負面影響,但總體影響屬中等程度,“雖然造成了一定干擾,但尚未達到災難性水平。企業正迅速調整,以應對這些變化。”他同時認爲,這項政策未來或許仍存在調整空間。

不過,上述IT外包公司的創始人認爲,從長期來看,美國的簽證新規反而可能利好印度和中國等國家。“目前,成本優勢和人才優勢至關重要,而印度和中國擁有大量聰明的人才。未來,許多業務將以‘全球能力中心’(GCC)的形式迴流印度。最近,谷歌宣佈將在印度投資150億美元建設AI項目。未來,谷歌、微軟、蘋果等公司的部分開發業務可能直接回到印度,而不再依賴外包形式,而美國新的簽證規則正加速這一趨勢。”

“哪怕只是幾年的人才短缺,也可能對美國經濟和國民福祉產生嚴重影響”

多家外媒警告稱,H1-B新規或將對美國造成更大影響。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高校的管理者們最近幾周分別通過公開和私下渠道遊說白宮和國會,反對徵收簽證費,表示H-1B簽證持有者填補了美國高校的關鍵教學和研究崗位。

BBC認爲,H-1B簽證持有者填補了美國實驗室、學校、醫院和初創企業的人才空缺。卡託研究所移民研究主任戴維·比爾表示,簽證費上漲將迫使美國公司徹底改變招聘政策,並將大量工作轉移至海外,還將影響高管赴美管理美國業務,“這將對美國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造成毀滅性打擊。”而在科技和醫療等領域,哪怕只是幾年的人才短缺,也可能對美國經濟和國民福祉產生嚴重影響。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王聰悅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說,新規的核心意圖是提升入境門檻,擇優“錄取”。避免H-1B制度被部分企業用來以較低成本替代美國本地勞動力,從而壓低工資、弱化美國工人的議價權。這是特朗普在回應“被遺忘的美國人”羣體和民族主義的訴求,意在向選民表明其“優先美國利益”的立場,背後自有其政治動員邏輯。

但她認爲,該政策能否順利實施仍面臨重大障礙,前景也不確定。首先,其法律基礎遭到質疑,多家企業和行業團體已提起訴訟,認爲新增費用可能超出總統行政權權限,應由國會立法決定。其次,執行細則尚不明確,在執行過程中已引發許多企業和移民律師的混亂與恐慌。再次,該政策對科技企業、初創公司以及高技能人才流動等關鍵經濟領域或將產生深遠衝擊,部分大型企業已調整H-1B僱傭策略,而中小企業更可能放棄相關招聘。總體來看,若政策想長期有效,需克服法律審查、制度配套及行業反彈三大難題;其中任何一項處理不當,都可能導致政策被修正、延緩或部分廢止。因此,其實施前景更可能是“高阻力、緩慢推進”,而非“快速全面落地”。

一位在北京從事對美簽證服務的吳先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過去一個多月來,他尚未接到任何新的H-1B簽證申請業務,但續簽需求依然存在。“許多美國公司仍在觀望,希望政策確定穩定後再提供相關服務。”

不過,他表示,原本直接從中國境內獲得美國工作機會並申請H-1B簽證的情況就非常少見。“從我經手的業務來看,大概一百個辦理赴美簽證的人裏,只有一人屬於這種情況。絕大多數中國申請者仍以在美留學生爲主,而這一羣體在後續留美期間申請H-1B時暫不涉及10萬美元的費用。”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