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丁雅梔】“今年以來,金價飆升逾50%,達到每盎司近4400美元的歷史高點,但最近卻失去了光澤。” 美國財經新聞媒體TheStreet日前報道稱。伴隨着黃金價格暴漲暴跌,各國央行對當前處於“4000美元關口”的黃金態度出現分化。目前,已經有國家央行官員表示其國家應出售部分“過量”黃金。另據澳大利亞“VT Markets”網站30日分析,全球央行購買黃金的速度明顯放緩。
在多位分析師看來,美元走軟、全球央行購金、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加劇等因素成爲此輪黃金走強的重要“推手”。但近期受中美經貿磋商取得進展的影響,避險資產需求下降,現貨黃金價格於近日一度跌破4000美元/盎司關口。伴隨着金價的大起大落,“各國央行的購金行爲已明顯降溫”,“VT Markets”在報道中稱,部分國家的購金活動已進入暫停狀態。
菲律賓貨幣委員會委員本傑明·迪奧克諾27日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隨着避險需求減弱,黃金價格或將從歷史高點進一步回落,該國央行應出售部分“過量”的黃金持倉。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9月,菲律賓央行的國際儲備總額約爲1090億美元,創下近一年來的最高水平。“我們持有的黃金已經過多。”迪奧克諾表示,黃金約佔菲律賓央行國際儲備總額的13%。理想情況下,黃金在央行儲備中的佔比應維持在8%至12%之間。
與菲律賓“出售”黃金形成對比的是,韓國央行正準備開始購買黃金。據路透社報道,韓國央行儲備投資部負責人鄭興順本週表示,韓國央行正在考慮購買黃金作爲中長期儲備。自2013年以來,韓國沒有購買任何黃金來增加其儲備。
全球央行“購金熱”已持續多時。據投資信息服務公司DiscoveryAlert統計,2022年至2024年,各國央行累計增持黃金超3200噸。從數據來看,全球黃金年產量平均約爲3000噸,央行購金在可用供給中的佔比已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雅虎財經27日報道稱,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外國央行持有的黃金首次超過了美國國債。這一里程碑表明,全球大國對安全、流動性和信任的資產看法發生了重大轉變。
不過,在這場全球央行“購金熱”中,印度央行並未大幅增持這一避險資產。但據彭博社報道,印度正在加速將存於海外的黃金運回國內。印度儲備銀行通常將部分黃金存放於英國央行和國際清算銀行。該行最新報告顯示,在從今年4月開始的財年前6個月中,印度已運回近64噸黃金。分析認爲,印度此舉旨在加強對本國黃金資產的直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