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外長訪華行程推遲,德方表示遺憾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原計劃於本週末開啓訪華行程的德國外長瓦德富爾將推遲訪華行程,引發外界關注。據路透社24日報道,德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此次訪問將延期進行,原因是“目前未能在中國安排足夠多的會談”。她還稱,鑑於中國在貿易和國際事務中的重要影響力,德方對行程推遲表示遺憾。

瓦德富爾此前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他原定於26日開啓訪華行程,這是他作爲外長的首次訪華。早些時候,德國總理默茨也表示計劃於今年晚些時候訪華。

據報道,瓦德富爾原計劃在訪華期間,就稀土與半導體等出口管制問題與中方交換意見。他表示,與德國一樣,中國首先關注的應是全球貿易關係和供應鏈的穩定與可靠,“只有各方都遵守公平、開放的國際貿易規則,這種穩定可靠的局面才能長期維持。”他還強調,德國政府希望同中國保持密切的經貿關係和良好合作,“脫鉤”並非正確策略。

瓦德富爾在採訪中還談及臺海問題。他表示,德國政府堅持一中政策立場未變,但將自行決定政策具體實施方式,不支持以武力改變臺海現狀。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24日回應稱,當前臺海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是“臺獨”分裂行徑和外部勢力的縱容支持,維護臺海和平穩定就必須堅持一箇中國原則,必須明確反對“臺獨”。只說維護臺海現狀,卻不說反對“臺獨”,這實質上是對“臺獨”活動的縱容支持,將對臺海和平穩定造成嚴重衝擊。

郭嘉昆還表示,當前國際形勢變亂交織,中德作爲大國和主要經濟體,要爲塑造新型大國關係做表率,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贏,以中德關係的穩定性爲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他希望德方秉持客觀公正態度,積極理性看待中國,同中方相向而行,確保中德關係沿着正確軌道向前發展。

德國《焦點》週刊23日評論稱,瓦德富爾在對華事務上延續了前任貝爾伯克的說教模式,但更明智的策略應是向中國學習,而非懲罰。文章稱,中國正通過多方面實踐展示其經濟發展能力,西方對此應保持好奇心,而非敵意。評論最後強調,德國外長若謹慎借鑑中國經驗,不僅符合自身利益,也有利於德國出口行業的發展。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