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沙姆沙伊赫峯會留給“和平”的四個問號

新華社埃及沙姆沙伊赫10月14日電 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領導人13日晚在埃及紅海海濱城市沙姆沙伊赫舉行峯會,聚焦加沙地帶停火第一階段議題。埃及、美國、卡塔爾和土耳其四國元首簽署一份文件,以擔保方身份承諾支持加沙停火協議落實。

專家指出,這場峯會以及會前簽署的加沙地帶停火協議給巴以和中東地區留下諸多疑問。“隧道盡頭的光”尚未顯現,“衝突黑手”也並未消失,通往持久和平的道路依然充滿曲折險阻。

10月13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埃及總統塞西在峯會上致辭。新華社發(埃及總統府供圖)

三個細節引發關注

這場峯會的幾個細節引發國際觀察人士和各國媒體關注。

細節一,峯會有20餘國領導人蔘會,包括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和多位歐洲國家領導人等,但加沙衝突的當事方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和以色列的領導人均未出席。中東地區重要國家沙特和阿聯酋只是派出代表參會。伊朗則未派代表。

細節二,英媒披露,峯會開始前,各國領導人在接待室等待幾個小時纔等來美國總統特朗普。對於如何實現美方此前提出的“20點計劃”中下一階段安排,特朗普在峯會期間沒有提供任何具體答案,只是稱一些與會領導人有意加入爲戰後監管加沙治理設立的所謂“和平委員會”。

細節三,白宮公佈的峯會簽署文件顯示,這份文件強調“致力於”結束加沙衝突,並以“希望”“安全”“和平”“繁榮”定義該地區的願景。但文件幾乎沒有涉及具體措施,尤其是完全沒有提及“兩國方案”。

埃及總統塞西說,“兩國方案”是實現巴勒斯坦人與以色列人和平共存的唯一途徑。埃及有意舉辦一場關於加沙地帶重建和發展的國際會議。

留給中東的四個問號

多名中東問題專家認爲,這場峯會諸多細節表明,巴以之間存在的棘手問題再次被擱置到下一階段,峯會留給巴以和整個中東地區四個巨大的問號。

疑問一,加沙停火能維持多久。目前的停火協議沒有規定以色列從加沙地帶全面撤軍的時間表。以色列區域外交政策研究所專家羅埃·基布里克認爲,以方後續很容易找到藉口再次發動軍事行動,不排除內塔尼亞胡政府“有興趣”在接收到被扣押人員後再次動武。

疑問二,加沙戰後重建如何展開。巴勒斯坦分析人士胡薩姆·達賈尼說,各方目前沒有就加沙重建的資金來源等作出任何安排,如何滿足近兩百萬失去家園和生計的加沙民衆迫切的人道主義需求,是停火後加沙治理的最大挑戰。

10月12日,在加沙地帶南部汗尤尼斯,重返家園的巴勒斯坦人走過嚴重受損的建築。新華社發(裏澤克·阿卜杜勒賈瓦德攝)

疑問三,如何推進落實“兩國方案”。巴勒斯坦專家哈尼·馬斯里說,目前巴方代表被排除在衝突後加沙治理之外,這將加劇加沙地帶與約旦河西岸分裂,等同於剝奪巴勒斯坦人的自決權,將侵蝕“兩國方案”的基礎。

疑問四,加沙停火如何牽動地區態勢。中東專家解讀,如果國際社會能建立起可信的安全保障,那麼這次停火有望緩解地區緊張局勢。但一旦停火破裂,敘利亞分析人士穆罕默德·納迪爾·奧馬裏擔心,戰火可能會迅速擴大至黎巴嫩、敘利亞及紅海地區。

多名中東專家說,這次峯會及停火協議之所以留下這麼多疑問,根本原因在於停火很大程度上緣於衝突方的疲憊和域外國家的施壓,並沒有公正顧及各方利益。埃及專家穆斯塔法·阿明說,在本次加沙衝突的升級和停火過程中,美國充當了“劊子手、陪審團和法官”的角色,本質上仍是“強權政治的極致體現”。

美國政府的考量

專家認爲,從提出“20點計劃”施壓加沙停火,到用沙姆沙伊赫峯會造勢,美國政府有多重考量。

北京外國語大學阿拉伯學院副教授劉辰認爲,美國並非“和平締造者”,其在巴以和地區問題上的核心訴求有以下三點:一是維護美國在中東地區的主導權,二是確保盟友以色列的利益和在中東地區的優勢地位,三是推動阿拉伯國家尤其是沙特與以色列關係的正常化。

10月13日,在以色列本-古裏安機場,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前)同到訪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同乘一輛車。新華社記者陳君清攝

埃及前常駐聯合國代表穆塔茲·哈利勒說,美國希望通過維持以色列的地區優勢地位以及推進關於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所謂“亞伯拉罕協議”來實現其政治和經濟利益。

但本輪加沙衝突給美國帶來新的棘手問題。在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方面,埃及金字塔政治和戰略研究中心專家賽義德·奧卡沙認爲,加沙衝突進一步增強了阿拉伯世界對美以的不信任,以色列與埃及等已簽署和平條約的阿拉伯國家間關係已相當緊張,而阿拉伯世界關鍵國家沙特已將巴勒斯坦建國進程作爲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重要前提條件。

巴以問題是中東問題的核心。劉辰認爲,沙姆沙伊赫峯會和加沙停火協議並非“隧道盡頭的光”。中東若要實現持久和平,需要解決根源問題。如果和平進程不以“兩國方案”爲核心,不能確保巴勒斯坦人合法權利問題得到公正解決,持久和平就無法實現。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