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22日連發動態,單方面宣佈與日本、菲律賓達成貿易協議。特朗普宣稱,日本將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而其中90%的利潤都將是美國的。特朗普政府的關稅真的讓美國賺了嗎?
從4月開始,特朗普就上演了他的“關稅魔術秀”,不久前,他又給20多個貿易伙伴的領導人發去了“演出通告”,威脅他們8月1日前把“關稅帽子”戴起來。
特朗普這場扣關稅帽子的魔術表演遠還沒有結束,但魔咒帶來的厄運已悄然顯現在美國民衆身上。
今年6月,美國通貨膨脹超預期,消費者價格指數爲2月以來最大同比漲幅。對於美國民衆來說,關稅的傷害僅僅是通脹嗎?特朗普的“關稅魔咒”究竟害了誰?
7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華盛頓白宮準備迎接到訪的菲律賓總統馬科斯。新華社記者胡友松攝
美國媒體認爲,關稅對美國消費者真正的傷害,不只是在於價格衝擊,更大的則在於它正侵蝕美國消費者自由選擇所需商品的權利。
首先,少了選擇性。
以洗碗機爲例。美國消費者本可以在美國貨、韓國產品或德國製造之間自由選擇,但施加關稅後,隨着進口商品在貨架上越來越少,消費者即使心儀某一型號也無能爲力,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選擇一些以前並不太喜歡的美國本土品牌。
第二,沒有替代品。
以咖啡爲例。美國人鍾愛的飲品咖啡基本依賴進口,因爲美國本土幾乎沒有咖啡樹生長所需的氣候和地形。美國去年進口咖啡接近150萬公噸,價值近9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來自受特朗普關稅威脅的南美國家,比如面臨50%關稅的巴西。當關稅迫使外國咖啡生產商轉向其他市場,美國國內咖啡消費量必然萎縮。
第三,性價比降低。
以冰箱爲例。若所需要的優質零部件供應商因關稅退出美國市場,美國冰箱製造商將被迫轉向次優供應鏈,尋找新供應商,而替代的零部件可能兼容性差。結果就是:消費者花同樣的錢,卻可能只能買到更差品質的冰箱。
一直以來,特朗普政府聲稱加徵關稅是爲了支持美國的本土產業,但結果真的如此嗎?
就在幾天前,夏威夷咖啡農戶控訴特朗普,說徵收關稅並沒有讓他們受益,最終將害人害己。因爲關稅造成的咖啡價格上漲將會打擊已經疲於應對通脹的消費者,抑制咖啡消費,從而導致人們離開咖啡市場,轉向能量飲料。
3月28日,顧客在美國紐約市一家超市購物。新華社發(郭克攝)
更殘酷的事實是,關稅重壓下,美國低收入羣體扛得更多。低收入家庭在食品、服裝、家電等必需品上的開銷佔收入的比重高於富裕家庭,更容易受到關稅影響。這些必需品的稅率有時高於奢侈品稅率。比如,最新數據顯示,進口男士羊毛西服的平均關稅爲18%,而人造纖維西服的關稅則高達41%。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最新報告分析,由於食品和服裝等必需品支出增加,美國低收入家庭的可支配收入的損失將是富裕家庭的三倍。
隨着時間推移,特朗普“關稅魔咒”的代價將日益清晰:更少的選擇、更差的品質、更高的成本。最後傷害的還是那些最經不起折騰的美國普通家庭。(記者:孫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