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演進方向,向“新”而行的中國經濟將行穩致遠,爲全球發展增添新活力、注入新動能
7月15日,中國經濟2025年上半年成績單出爐,國內生產總值增速達到5.3%,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充分展示了抗壓能力和強大韌性。這其中,新動能成長壯大成爲重要亮點。中國各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大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力度,成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近年來,中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躍升到2024年的第十一位。從“人機共跑”的馬拉松賽場,到“賽博煙花”綻放的中國式浪漫,再到DeepSeek點燃全民人工智能熱潮,科技創新正深度賦能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更加廣泛地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2024年“三新”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18%左右。今年1至5月份,中國有效發明專利申請量接近500萬件,增長12.8%。一個創新的中國,處處閃耀着生機活力,發展動能更加強勁。
創新成勢背後是科創基礎的日漸夯實。目前,中國研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接近2.7%,已經超過歐盟平均水平,接近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平均水平。中國人力資源總量、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研發人員總量世界第一,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羣數全球第一,高新技術企業超過46萬家。豐富的創新要素與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讓創新成果競相湧現,有力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正如世界經濟論壇執行董事傑里米·尤爾根斯所觀察到的,中國擁有強大的研究機構和大量技術人才,助推中國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讓創新“勢能”持續向經濟“動能”轉化。通過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佈局建設未來產業,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動能十足。今年上半年,中國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1至5月份,規上戰略性新興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接近10%。當前,中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左右,即使與發達國家比,也處於較高水平。中國綠色發展提質增效,作爲全球綠色轉型引領者的角色正進一步鞏固。中國外貿企業抓住全球能源轉型新趨勢,持續增加優質綠色產品供給,上半年,鋰電池、風力發電機組出口增速都超過兩成。
中國着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也爲國際合作帶來了新機遇。得益於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技術突破和大規模應用,全球風電和光伏發電成本在過去10年間分別下降超過60%和80%。2014年至2023年,中國生成式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超3.8萬件,居世界第一,爲全球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繼去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出口市場份額躍居全球第二,今年上半年出口繼續增長61.5%。烹調、清潔、送餐、娛樂等機器人越來越智能,爲全球消費者生活帶來更多便利。施耐德電氣在北京新設立創新中心、西門子醫療全新研發製造基地項目在深圳奠基、空客與中國合作推動航空業綠色轉型……由於看好中國高質量發展前景,跨國公司持續加碼在華投資。中方歡迎更多外企立足中國、放眼世界,在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浪潮中實現雙向奔赴、多方共贏。
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新質生產力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演進方向,向“新”而行的中國經濟將行穩致遠,爲全球發展增添新活力、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