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邊霸凌不會得逞,多邊合作纔是正道”(國際視點)

美國濫施關稅廣遭各界反對和批評——

“單邊霸凌不會得逞,多邊合作纔是正道”(國際視點)

美國政府濫施關稅加劇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嚴重干擾世界經濟和貿易秩序,美方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做法持續遭到國際社會強烈反對和批評。多國人士認爲,美國肆意揮舞“關稅大棒”無視規則與底線,人爲製造各種不確定性,將極大增加全球發展風險,最終將損害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中國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堅持同各國開展互利共贏合作、共享發展機遇,彰顯了負責任大國擔當。

“美政府將關稅當作簡單粗暴的手段使用是極其不理智的做法”

當前,美國各界對經濟前景的悲觀情緒不斷上升。亞特蘭大聯儲銀行的經濟分析模型顯示,3月以來,美國第一季度經濟增速預測值始終在負增長區間波動。4月17日更新的數據顯示,一季度美國經濟將萎縮2.2%。美國密歇根大學發佈的數據顯示,美國消費者對未來一年的通脹預期升至6.7%,顯著高於3月的5%,達到1981年以來最高水平;長期通脹預期從3月的4.1%進一步上升至4.4%。長期通脹預期4個月來連續走高,顯著高於去年12月3%的水平,顯示通脹失控風險加大。

美國《財富》雜誌網站報道說,關稅政策正成爲美國經濟格局中極具破壞性的因素,它顛覆生產供應鏈,推高通脹,對消費者構成威脅。美國關稅規則不斷變化,整個流程變得更加隨意無序,本土企業難以跟進。不少經濟學家警告,美國關稅稅率的劇烈上調將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美國小企業可能首當其衝。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美國“混亂的關稅”及嚴苛的新徵關稅,正迫使美國衆多小企業陷入困境:成本迅速飆升,長期存在的供應鏈被擾亂,增產擴張計劃瞬間受阻,這些本土企業的生存面臨威脅。一些小企業主抱怨,“多年的努力、樂觀的前景似乎一夜之間就消失了”。

美國企業家貝絲·貝尼克2017年創立了一家嬰幼兒用品公司,今年她經營的產品進入了沃爾瑪、塔吉特等連鎖超市。貝尼克日前計劃對她最大的一筆訂單進行補貨,但這一集裝箱貨物運抵美國的成本卻高達23萬美元。貝尼克說,小企業主正面臨徹底破產的風險,“因爲關稅太高,我根本無力將產品進口到美國銷售”。

不少小企業主抱怨,他們嘗試在美國本土進行採購、生產,但根本無法實現。經過兩年的努力,美國小企業主凱瑟琳·伯克的一款玩具今年4月在中國的工廠正式投產,但現在面臨高額關稅衝擊。伯克說,數十年來,中國在廠房建設、設備投資和勞動力培訓方面投入巨大,產業鏈很完整。她曾嘗試在美國製造相關產品,“但能合作的本地企業根本沒有,(這類企業)已經消失幾十年了”。

美國PNC金融服務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古斯·福徹說,員工人數少於50人的小企業僱用了近一半的美國勞動力,這是美國就業和經濟增長的關鍵驅動力,但如今小企業面臨關稅帶來的最直接風險,“如果你是小企業主,你就沒有議價能力”。如果小企業不堪重負,將會顯著拖累經濟。

代表美國汽車經銷商、供應商和幾乎所有主要汽車製造商的六大汽車行業組織日前罕見聯名致信美國財政部長、商務部長和美國貿易代表,呼籲聯邦政府不要對進口汽車零部件加徵關稅。信件警告:“大多數汽車供應商沒有做好準備應對關稅政策突然引發的混亂,很多供應商已經處於經營困難並將面臨停產、裁員和破產。只要一個供應商無法供貨,就會導致整條汽車生產線關停。”信件強調,這六大行業組織代表着美國第一大製造業,在全美50個州提供1000萬個就業崗位,每年爲經濟注入1.2萬億美元。

《今日美國報》專欄作家戴斯·波塔斯刊文稱,“美政府將關稅當作簡單粗暴的手段使用是極其不理智的做法”。美國如今甚至無法填補現有的製造業崗位空缺。據美國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數據,美國目前有近50萬個製造業崗位空缺。

“保護主義和貿易壁壘不是解決問題的出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日前表示,美國實際關稅稅率顯然已躍升至“幾代人都沒見過的水平”。貿易壁壘升高會立即衝擊經濟增長,而從長期來看,保護主義將削弱生產效率,對小型經濟體的衝擊尤爲嚴重。格奧爾基耶娃說,現代供應鏈的複雜性意味着進口原材料影響着衆多國內產品,而一件商品的成本可能受到數十個國家關稅政策的影響。在這個雙邊關稅稅率起伏不定的世界裏,企業規劃變得異常困難,後果是貨輪在海上不知該駛向哪個港口、投資決策被推遲、金融市場動盪、預防性儲蓄增加。“不確定性持續越久,代價就越大。”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工發組織)近日在其網站上發表文章說,美方濫施關稅的做法是錯誤的。加徵關稅將推高工業生產成本,降低經濟效率,抵消貿易紅利,削弱競爭能力,最終危及全球就業,並且會給經濟最脆弱的國家帶來最沉重的打擊。美國加徵關稅並非基於事實,也不會取得預期效果,“保護主義和貿易壁壘不是解決問題的出路”。工發組織呼籲加強全球合作,共同構建更加公正、可持續的國際貿易和經濟體系,使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能從全球經濟中充分獲益。

德國經濟研究所日前發佈的研究報告說,美國關稅政策製造高度不確定性,對全球投資環境構成嚴重威脅,不僅違反世界貿易組織相關規則,其關稅計算方法也缺乏科學依據。美在對歐服務貿易等領域長期保持大規模順差,這一因素被美方有意忽略。報告呼籲歐盟採取有力反制措施。報告同時顯示,未來4年內,美關稅措施可能令德國損失2900億歐元、歐盟損失1.1萬億歐元。

阿聯酋政策中心主席伊卜提薩姆表示,中東國家應該重新評估對美貿易依賴,尋求更多元的經貿夥伴關係。國際社會迫切需要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可持續的多邊貿易體制,從而爲優化基於規則的全球經濟體系鋪平道路。阿拉伯政治經濟學家穆斯塔法·優素福也認爲,美國濫施關稅嚴重損害國際貿易體系,世界正加速“向東看”“向南看”,推動形成一個更加公正平衡的全球貿易模式。

“中國作爲一個可靠合作伙伴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

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刊登對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的專訪文章說,美國掀起的貿易戰可能會損害美國的國際信譽,美國的經濟領導地位面臨挑戰。當前的貿易不確定性正在動搖外界對美國的信任。

新加坡國務資政李顯龍近日表示,美國推行的“美國優先”本質上是零和博弈。作爲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退出國際規則體系將對世界其他國家造成顯著衝擊。新加坡將繼續堅定支持自由貿易、多邊主義及世界貿易組織。

《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稱,美國政府的做法損害了自身國際形象,加大世界經濟衰退風險,中國則日益成爲一個更穩定、更可靠的經濟夥伴。

瑞士《新蘇黎世報週日版》報道說,在當前關稅衝突背景下,各界應更加關注中國,“中國的政策比美國更穩定,中國也很好地遵守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

德國電視二臺近日援引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經濟學教授伊莎貝拉·韋伯的話稱:“美國成了一個極難預測的合作伙伴,而中國作爲一個可靠合作伙伴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

阿聯酋金葉諮詢公司專家若爾熱特表示,在美關稅政策衝擊國際經貿秩序之際,中國一季度經濟同比增長5.4%,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器。“中國經濟表現良好,展現了韌性,中國科技創新和高科技人才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前來阿聯酋投資的金融科技和數字服務企業正迅速增加,這折射出中企加快國際化步伐及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勢頭”。

摩洛哥“非洲精神”獎基金會主席貝勒哈亞特近日撰文指出:“美國挑起關稅戰,嚴重衝擊多邊主義和全球貿易體系,這種單邊霸凌不會得逞,多邊合作纔是正道。中國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系,呼籲加強對話合作,表現出彌足珍貴的智慧與成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