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馬“兩國雙園”合作譜新篇

走進位於中國廣西的中馬欽州產業園,載有建築材料的大型貨車往來穿梭,道路兩旁不時看到吊臂運轉和推土機作業,新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園區招商引資保持良好勢頭,入駐企業越來越多。”中馬欽州產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左孔天說,截至2024年12月,產業園區一期已累計簽約落戶項目345個,工業總產值1060億元人民幣,外貿進出口總額451.4億元人民幣,實際使用外資約8.22億美元。

12年前開園的馬來西亞馬中關丹產業園,與中國中馬欽州產業園聯動發展,開創了“兩國雙園”國際產業合作模式,爲中馬兩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注入澎湃動力。

發揮園區集聚效應

“企業入駐園區可否享受廣西自貿區欽州港片區免稅政策”“貨物抵達欽州港後能否直接轉運到站”……在中馬欽州產業園政務服務大廳,不少企業負責人正在諮詢相關政策。產業園已經從55平方公里的單一園區轉變爲“一園多區”,增加了沿邊臨港產業園區和中國—東盟產業合作區、自貿試驗區欽州港片區、欽州綜合保稅區等功能分區,整合平臺優勢和產業協同效應。

位於馬來西亞東海岸經濟特區彭亨州的馬中關丹產業園,讓關丹這座海濱小城遠近聞名。園區已開發約10平方公里,佔園區面積的71.5%,簽約項目15個,涵蓋鋼鐵、輪胎、造紙、汽車零配件製造、食品加工等行業,累計工業總產值超1000億元人民幣。

距馬中關丹產業園不遠處,兩艘工程船正在關丹港泊位附近作業。中企入股關丹港以來,關丹港新港的貨物吞吐量從每天1萬噸提高到3萬噸。“在新深水港區,雙方合作建設的兩個15萬噸級深水碼頭每年爲關丹港貢獻近1000萬噸貨物吞吐量,成爲馬來西亞最大的公共散貨操作碼頭之一。”關丹港口(集團)有限公司運營總經理王超介紹,欽州港至關丹港直航集裝箱航線2017年開通後,兩地海運直航時間縮短至3到4天,極大便利“兩國雙園”間的貿易往來。據介紹,如今欽州港—關丹港雙向集裝箱直航航次已增至每週3班,中國和馬來西亞特色產品及大宗商品運輸更加便捷。

在園區3號地塊,馬中關丹國際物流園正在建設中。依託關丹港和東海岸鐵路兩大重要基礎設施,馬中關丹國際物流園以國際物流和加工製造業爲核心特色,未來逐步形成“港—鐵—園”協同發展模式,預計將吸引各類入園企業投資50億美元,進一步促進馬來西亞東海岸地區經濟發展。

激發產業發展活力

在馬中關丹產業園內的聯合鋼鐵生產車間,隨着滾輪轉動,一條紅色“長龍”在四濺的火花中疾馳而來。經過一道道工序,燒紅的粗鋼坯將被加工成相應類型的棒材和線材。

作爲首個入駐馬中關丹產業園的項目,聯合鋼鐵項目2019年全面投產運營,如今年產能已超350萬噸,成爲馬來西亞最大、最先進的全流程工藝鋼鐵企業之一,產品銷往全球。“聯合鋼鐵帶動馬來西亞鋼鐵行業實現質的飛躍,讓馬來西亞實現了從鋼鐵‘進口國’到‘出口國’的轉變。”聯合鋼鐵(大馬)集團公司總工程師、副總經理胡玖林表示。

“聯合鋼鐵的碳排放標準高於當地標準,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貫穿建設和運營始終。”胡玖林介紹,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餘熱、廢氣等都被收集起來用於發電,實現了循環經濟和節能減排。

“馬中聯合開發的低碳冶金技術,讓傳統產業穿上‘綠色新裝’。”馬來西亞《南洋商報》總編輯羅依薇表示,馬中關丹產業園是馬中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生動實踐。

在中馬欽州產業園廣西中馬金谷燕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車間內,工人們正用鑷子小心翼翼地對來自馬來西亞的毛燕中的雜質一一剔除。處理後的燕窩經定型、殺菌、包裝、檢測等流程後貼上溯源標籤,分銷至各地。目前,園區有22家燕窩企業,其中14家入駐中馬燕窩加工貿易基地。2024年,園區燕窩年產值達1.4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4.73%。

近年來,來自馬來西亞的燕窩、榴蓮、咖啡等特色產品亮相進博會、東博會等大型展會,受到中國消費者普遍歡迎,其中不少產品都是在中馬欽州產業園加工處理的。馬來西亞東海岸經濟特區發展理事會首席運營官拉古表示,越來越多來自馬中兩國的優質產品通過產業園進入對方市場,雙方企業也因此獲得更多發展機遇。

提供廣闊發展平臺

欽州港附近,馬來西亞閔和糧油產業基地項目正在建設中。該項目致力於打造棕櫚油和棕櫚粕的進口、貿易及儲運轉口的重要基地。“從馬來西亞進口的棕櫚油將來在這裏加工後,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銷售,可以輻射中國西南部市場。”項目負責人潘南達表示。

潘南達和中馬欽州產業園結緣已久。2018年至2022年,他在中馬欽州產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擔任總裁。“我參加了產業園區一期項目的建設工作,還參與設計制定了企業入駐園區享受的優惠政策、標準。”潘南達說,後來他加入馬來西亞閔和國際有限公司,負責棕櫚油等糧油產品的出口。憑藉對中馬欽州產業園政策的瞭解,他推動公司在園區內建設產業基地,拓展對中國市場的進出口業務。

在馬中關丹產業園,記者見到了說一口流利中文的聯合鋼鐵企管部勞動關係組主管凱利。2017年入職的凱利見證了公司從建設到投產,再到如今引領當地鋼鐵行業發展的全過程。“我父母在我小時候就把我送到華文學校學習,強調學好中文會帶來更多發展機遇。事實證明他們是對的。”凱利說。

凱利是關丹本地人,馬中關丹產業園離他家只有十幾分鍾車程。“大學還沒畢業的時候,我就聽說這裏要建一個馬中合作的產業園。看着一座座高樓和廠房拔地而起,很多當地年輕人都希望來產業園內找工作。”凱利說,馬中關丹產業園提升了關丹的知名度,也爲當地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目前,僅聯合鋼鐵就聘用了4000多名本地員工,薪資高於當地平均水平。“在產業園工作已經成爲當地年輕人的優先選擇。”

近日,關丹港—北部灣港冷鏈精品航線首航,中馬“兩國雙園”合作邁出新步伐。馬來西亞交通部部長陸兆福表示,新航線不僅是一條物流通道,更是馬中長期合作的成果體現。“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馬中‘兩國雙園’爲雙方加強工業、貿易和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黃海志對本文亦有貢獻)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