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環球網赴越南特派記者 邢曉婧 範安琪 朱悅】在越南河內街頭,摩托車羣的轟鳴聲依舊鮮明。喧囂之上,一道現代化的軌跡劃破天空。由中國企業承建的河內輕軌2A線即吉靈—河東線,穿梭在城市的高架軌道上,兩者交織在一起,構成這座城市獨特的交通網絡。
越南河內輕軌2A線即吉靈—河東線是河內市軌道交通線網中的一條主幹線,全線長約13公里,車站12座,全部採用中國技術和中國標準。2021年11月,這條由中鐵六局承建的吉靈—河東線正式投入運營,從此越南有了第一條城市輕軌,越南籍小夥張成興也幸運地成爲越南第一批輕軌司機。
“我的確非常幸運。”13日,張成興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我很幸運可以成爲越南第一批輕軌司機,家人和朋友們都爲我感到驕傲。”張成興身着一身制服,精氣神十足地出現在記者面前。
時鐘撥回到2014年,彼時軌道交通在越南尚屬新興行業,經過層層選拔,張成興得到一個赴中國北京參加培訓的機會。在那裏,他遇到了手把手教會他開輕軌的中國師傅。“我還記得,剛去北京的時候語言不通,不太適應,在培訓、工作還有生活上,中國師傅們始終給予我們越籍學員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時隔多年,張成興依然對中國師傅的情誼念念不忘。
爲了保障越南河內輕軌順利運營,人員培訓是重要環節。中鐵六局越南公司物資設備負責人王宏偉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介紹說,早在2014年,中鐵六局越南河內輕軌項目和北京地鐵公司聯合培訓的越南河內輕軌司機班在北京開班,整個培訓計劃按照不同專業劃分爲11批、合計歷時1年8個月,涉及運營、車輛、通信等多項內容,幫助越籍學員全面系統地掌握了輕軌機車駕駛及運營管理方面的理論和知識,並可達到獨立上崗操作的水平,爲河內輕軌項目的運營奠定基礎,張成興就是首批學員之一。
每個工作日,張成興凌晨4時就要到崗,爲河內輕軌的運行工作做準備。“能把在中國學到的知識、技術帶回祖國,服務於廣大市民,我感到非常自豪。”張成興表示,越南和中國都有句俗話——“一日爲師終身爲父”,在中國學會開輕軌是他一生的難忘記憶,他也由衷地希望越南和中國的關係越來越好。
河內輕軌的從無到有貫穿了越南女孩阮清河的青春。阮清河出生於1991年,曾就讀的河內大學是輕軌的途經路段,每天都能看到輕軌施工的痕跡。大學畢業後,阮清河應聘進入中鐵六局,負責河內輕軌項目,現在每天乘坐這條輕軌上下班。
阮清河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由於輕軌的建設,周邊的商業和住宅區域發展迅速,家人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升。當地民衆可以更方便地獲取各種服務和商品,同時也帶來了更多就業機會。輕軌的建設還促進了文化交流,讓人們更容易接觸到不同的文化和思想,對社區發展也起到了促進作用。
“可以說,河內輕軌陪伴我成長。”阮清河說,“中國領導人此次訪問越南無疑將促進兩國交往更加密切,相信會有更多項目落地。從更廣泛地角度而言,我有一種越南和中國共同成長的感覺,而我自身也有幸參與其中。”
在這條越南首條輕軌上,73歲的老人阿德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越南雖是摩托車大國,但老年人騎摩托車太危險了,多虧中國企業幫助修建了河內輕軌,讓他們得以放心出行。採訪當天,阿德和他的夫人還有另外一對朋友相約4人出遊,一同乘坐輕軌抵達吉靈車站。
通過新聞,阿德得知中國領導人即將訪問越南,感到“興奮又期待”,在吉靈車站以河內輕軌列車爲背景的網紅打卡點前,阿德夫婦和他們的朋友同《環球時報》記者合影留念,表示“歡迎你們常來越南”,“期待更加美好的中越關係”。
據報道,連接越南北部省份與中國西南地區的老街—河內—海防鐵路項目預計於2025年年底開工,2030年年底竣工。王宏偉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建設老街—河內—海防鐵路,有助於中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越南“兩廊一圈”戰略對接加速推進,滿足優質、快捷、方便、安全的運輸需求。通過連日來同越南民衆的交流和實地探訪,《環球時報》記者切身感受到,這一條條軌道並非僅僅是交通線路,在進一步深化區域互聯互通的同時,更是連接中越友誼的橋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