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4月8日電 美國政府近日宣佈對所有貿易伙伴徵收所謂“對等關稅”,這一舉措將其推向了與全球對抗的局面。經濟學家及貨幣專家表示,美國新關稅政策或加速全球“去美元化”進程,並可能引發主要海外債權國拋售美債,最終適得其反。
這是4月2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歐盟總部外拍攝的歐盟旗幟。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3日發表聲明說,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將給全球經濟帶來沉重打擊並引發保護主義進一步抬頭,歐盟方面將採取反制措施。(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銀國際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表示,中長期來看,美“對等關稅”政策勢必會影響美元的國際地位。他分析稱,爲了確保全球美元流動性,美國必須維持貿易逆差。但由於華盛頓試圖通過關稅減少赤字,全球美元流動性將收緊,削弱美元的國際地位。
根據市場追蹤機構萬得資訊(Wind Info)的數據,對經濟衰退的擔憂已經影響了美元,由於市場預期美聯儲將降息以應對經濟放緩,衡量美元兌一籃子貨幣匯率的美元指數持續走弱。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長趙忠秀在接受《中國日報》專訪時也指出,美國濫用關稅措施正使其從國際規則的“制定者和維護者”,變成“破壞者和脅迫者”。“對等關稅”政策對世界多邊貿易規則體系和商業實踐帶來巨大沖擊,同時導致美國自身經濟更加孤立。
3月10日,在加拿大溫哥華,一家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酒類專賣店的店員從貨架上撤下美國酒類產品。(圖片來源:新華社)
他認爲,美國此舉將削弱自身信譽,進一步動搖世界對美國和美元的信心,進而加速各國在國際貿易結算中使用其他貨幣來替代美元的過程,降低美元在國際結算貨幣中的比重。此外,“對等關稅”生效後,美貿易伙伴對美出口預計減少,導致各國美元收入減少,各國可能會通過賣出美債以換取美元流動性,滿足國際支付結算的需要。
此外,分析人士還批評稱,美國的最新關稅政策將擾亂正常的國際經濟秩序,使自由貿易機制陷入不確定性,並給多國經濟及消費者帶來諸多負面影響。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傑弗裏·薩克斯(Jeffrey Sachs)表示,美國應致力於構建共同繁榮的世界,而非獨善其身,漠視他國困境。
巴林大學(University of Bahrain)工商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阿尼斯·卡亞蒂(Anis Khayati)在接受《中國日報》採訪時指出,美國與主要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摩擦及其關稅政策將對“中東地區經濟體和消費者造成多維度的負面效應”。
4月3日,車輛陳列在加拿大溫哥華的汽車經銷商店面外。 加拿大總理卡尼3日宣佈,對美國汽車關稅採取反制措施,對等徵收25%關稅。(圖片來源:新華社)
他分析稱,關稅上調將加大進口商的成本壓力,中東地區進口商最終或被迫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從而加重普通民衆的財務負擔。他強調,中東經濟高度依賴進口,涵蓋醫療、軍事、工農業設備等領域。由於關稅造成的成本增加,貿易摩擦導致的供應鏈中斷或迫使生產商更換原材料來源,將引發生產停滯和商品短缺。
管濤認爲,美國此舉可能加劇全球經濟衰退風險,不排除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的情形重現。1930年,美國胡佛政府簽署《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廣泛提高進口商品關稅,引發美國主要貿易伙伴提高對美國產品的關稅進行反制,導致全球貿易大幅萎縮,被認爲是將經濟衰退推向大蕭條的催化劑之一。
阿根廷主流媒體《號角報》也在日前發表的文章提到,“對等關稅”重現近百年前《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的保護主義,不僅不會讓美國重回所謂的“黃金時代”,反而使其站在了全球對立面,世界其他國家將減少與美國的貿易往來。
(編譯:高琳琳 編輯:馬芮 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