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長王毅訪俄並接受俄媒專訪:當前中俄關系有三大特質

【環球時報駐俄羅斯特派記者 肖新新 環球時報記者 丁雅梔】4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訪俄期間接受俄媒專訪,提到當前中俄關系有三大特質:一是世代友好,永不爲敵;二是平等相待,合作共贏;三是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這一表述引發外媒關注。路透社1日稱,中國外長此次訪問俄羅斯,意在繼續深化兩國戰略協作。

王毅3月31日至4月2日訪問俄羅斯。4月1日,王毅在莫斯科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舉行會談。王毅說,今年以來,習近平主席同普京總統兩度戰略溝通,引領中俄關系在風高浪急的百年變局中堅毅前行,爲深化兩國全方位戰略協作作出新的重要部署。中方願同俄方落實好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共同推動中俄關系和各領域合作向前發展,繼續造福兩國人民。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稱,拉夫羅夫在會談時表示,俄中領導人決心持續加強俄中關係。拉夫羅夫強調,世界多數國家認爲,莫斯科和北京在國際舞臺上進行密切協調是當下困難時期最重要的穩定因素。

中俄雙方就國際熱點問題交換了意見,包括烏克蘭危機。拉夫羅夫表示,俄方着眼消除危機根源,致力於構建持久的歐亞安全架構。王毅闡述了中方一貫立場,表示中方支持一切有利於爭取和平的努力,願通過“和平之友”小組繼續爲和平積累國際共識,爲推動危機政治解決發揮建設性作用。雙方還就當前國際局勢尤其是亞太地區的動向協調了立場。

雙方一致同意,加強兩國外交部門協調,籌備好年內各層級交往。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夯實兩國關係的物質基礎。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稱,中國外長此訪正值國際形勢日趨複雜之際,美國政府急於讓烏克蘭停火、在亞太地區問題上指向中國。“中俄關系的延續性和穩定性很重要。”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所研究員張弘1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王毅1日在接受“今日俄羅斯”國際媒體集團專訪時,回答了記者“俄美互動升溫對國際政治和經濟格局會產生何種影響”的問題。他表示,現在有些人不甘寂寞,開始炒作所謂“反向尼克松戰略”,這不僅是將國際政治簡單交易化,更是陳舊的冷戰思維在作祟。他表示:“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歷經國際風雲考驗,站立時代進步潮頭,穩如泰山,牢不可撼。我們完全理解和支持俄羅斯通過外交努力維護自身的正當合法權益。”

“中國外長此次訪問,再次體現了俄中兩國各層級之間的密切溝通和協調配合。”塔斯社1日援引專家觀點報道稱,儘管國際形勢正發生急劇變化,俄中始終相互支持。俄“tsargrad.tv”新聞網認爲,俄中關係保持積極良好的發展態勢,不會受到國際形勢變化的影響和外部因素的干擾。

張弘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從安全的角度講,中俄相互尊重、保持良好關係對亞洲、歐亞地區乃至世界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在當前地區危機和現實矛盾頻發的背景下,這種關係的穩定性爲地區和平與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

張弘提到,王毅外長在接受俄媒專訪時總結了中俄關系的三大特質。“世代友好、永不爲敵”的表述超越一般外交辭令,強調兩國關係的長期穩定性;“平等相待、合作共贏”體現相互尊重的合作原則;“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則明確回應了西方關於“中俄軍事同盟”的猜測——中俄關系有自身的內生邏輯來支撐。

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副教授、國際問題專家季莫費耶夫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在俄中兩國元首戰略引領下,俄中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不斷深化,兩國關係正處於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去年,俄中雙邊貿易額超過244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生動體現兩國務實合作的巨大活力。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俄中兩國都曾爲此作出重大歷史貢獻。當下國際形勢充滿不穩定和不確定性,俄中深化戰略協作,有助於更好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今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週年、聯合國成立80週年。王毅在與俄外長會談時說,中方願同俄方一道,肩負起作爲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特殊責任,排除干擾,堅守正道,捍衛二戰勝利成果和國際公平正義,推動世界走向多極化和國際關係民主化,爲人類的和平與發展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