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盤點2024年藝術界爭議事件,展現藝術與社會文化的複雜交織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藝術界依舊爭議不斷。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5日盤點了本年度備受矚目的藝術爭議事件——

荷蘭LAM博物館的“烏龍事件”。在荷蘭LAM博物館,兩個帶凹痕的舊啤酒罐藝術品被工作人員誤當作垃圾扔掉。幸運的是,這些被誤扔的展品最終在垃圾袋中被找到,並在清洗後重新展出。

英國王室成員肖像引爭議。查爾斯三世國王在加冕後的首幅官方肖像畫裏身着威爾士衛隊制服,手持劍柄,背景是幾乎將他吞噬的火紅色彩。這幅畫作因其大膽的紅色筆觸而備受爭議。有人評價它是“殖民者屠殺的視覺再現”“像要下地獄”。英國百年雜誌《尚流》封面上的凱特王妃畫像也引發非議。

倫敦阿爾梅達劇院的戲劇爭議。在倫敦阿爾梅達劇院上演的戲劇《那些年》,因一段描寫墮胎的血腥場景導致數名觀衆感到不適而被迫停止。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古今藝術博物館的“女士休息室”爭議。該博物館的女性專屬藝術空間“女士休息室”今年捲入兩場爭議:一是因拒絕一名男性入場而引發歧視裁決,二是該展覽的3幅畢加索作品被揭發是由策展人僞造。

博物館工作人員的“成名時刻”。一名德國博物館的技術員因在博物館牆上偷偷掛上自己的作品而被解僱,並被禁止進入該博物館。

日本作家九段理江的AI寫作。日本作家九段理江承認其芥川文學獎獲獎作品《東京都同情塔》中約5%的內容由人工智能逐字生成。

納粹掠奪藝術品歸還進程緩慢。其中最具爭議的案件之一是卡米耶·畢沙羅的《聖奧諾雷街,下午,雨的效果》。這幅畫原屬德國的一個猶太家族,現存於西班牙提森-博內米薩博物館,但西班牙在法律上並無歸還義務。

世界名畫成環保組織抗議“人質”。“停止石油”等環保組織以文化遺產爲目標進行抗議活動,包括對《蒙娜麗莎》和《向日葵》等名作的破壞行爲,一些襲擊者因上訴成功而免於刑罰,而另一些則被判處長期監禁。

以色列海赫特博物館的“粉碎藝術”。以色列一名4歲男孩在參觀海赫特博物館時,不小心打碎一件青銅時代的陶罐,博物館官方並未責怪男孩及其家人,反而邀請他們再次訪問博物館,親眼見證專業人員如何修復這件文物。

藝術界欺詐醜聞。紐約曼哈頓藝術顧問麗莎·希夫承認犯下欺詐罪。在過去5年中,她通過隱瞞藝術品已售出事實或未購買客戶付款的55件藝術品,欺騙了至少12名客戶並獲利650萬美元。

CNN稱,這些爭議事件不僅娛樂了大衆,也對藝術界產生了廣泛影響,展現了藝術與社會、政治和文化的複雜交織。(盧斯睿)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