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本週A股市場整體呈現震盪調整態勢,受外圍市場波動影響,主要股指普遍回調。上證指數上攻3900點未果,深證成指跌破13000點,創業板指失守3000點整數關口,科創50指數也創下近一個月以來新低。市場交投活躍度同步下降,全市場成交額結束了連續40個交易日突破2萬億元的紀錄。
在整體市場承壓的背景下,銀行板塊成爲資金“避風港”,本週獲得123億元的淨流入,在各行業中居首。交通運輸、鋼鐵、醫藥生物等行業也獲資金青睞,而電子、通信、計算機等行業則成爲資金流出最爲集中的領域,淨流出規模均超過75億元。
銀行板塊逆勢走強,板塊指數連續七日上漲,逼近歷史高點。農業銀行日K線走出罕見的“十一連陽”,股價刷新歷史紀錄;廈門銀行、青島銀行等城商行也同步上漲。
銀行股受捧的背後,高股息策略成爲關鍵邏輯。截至本週五,銀行板塊股息率中值達4.01%,其中張家港行、長沙銀行均超過6%,國有大行普遍維持在4%以上。即便股價連續上漲,農業銀行的股息率仍達3.27%,顯著高於一般理財產品收益。估值方面,銀行板塊動態市盈率普遍低於10倍,市淨率中值僅爲0.61倍,全部處於“破淨”狀態,顯示出較高的安全邊際。
機構分析認爲,當前市場短期謹慎與長期機遇並存。中金公司指出,“十五五”規劃或將成爲未來市場主線的重要指引,數字科技、空間經濟、醫療健康等新質生產力領域值得長期關注。德邦證券則判斷,短期市場縮量震盪反映資金謹慎心態,價值風格或繼續佔優,但隨着二十屆四中全會及“十五五”規劃逐步落地,成長板塊有望迎來新的佈局機會。
分析人士進一步指出,當前市場正處於結構性調整階段,資金從高估值板塊向低估值、高分紅資產遷移的趨勢顯著。如果市場量能不能有效恢復,指數或將延續區間震盪格局,而政策預期與產業升級主線仍是未來長期投資的重要方向。(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