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據彭博社等外媒報道,高盛與花旗高管近日相繼就人工智能(AI)領域投資過熱風險發出警示。高盛首席執行官David Solomon在週二財報電話會議上暗示,當前AI基礎設施投資熱潮與互聯網泡沫存在相似之處,稱該行注意到這一領域可能出現"企業分化加劇"的局面,即部分企業蓬勃發展而另一些則面臨失敗。花旗首席財務官Mark Mason則更爲直接地指出,"很難不認爲某些板塊可能存在泡沫且估值過高"。
這些表態發佈於銀行業交出亮眼業績的背景下。本季度,華爾街交易活動與收入均創下新高,部分得益於AI技術引發的市場樂觀情緒。據報道,高盛三季度營收達到公司歷史上同期最高水平,花旗五大業務板塊收入同樣刷新紀錄。
高盛首席執行官David Solomon在週二財報會議上提及互聯網泡沫歷史,警告當前AI基礎設施領域鉅額投資可能面臨分化風險。該行首席運營官John Waldron週三在華盛頓一場論壇上進一步表示,美國經濟在AI領域押下"相當大的賭注"以推動增長的現象值得關注,但他同時認爲現在斷言泡沫存在爲時尚早。"這可能會有很好的結果。"
花旗集團首席財務官Mark Mason在週二電話會議上對估值問題表達了類似關切。他指出,從當前股票估值和市盈率水平來看,很難忽視某些板塊存在估值過高和泡沫化的可能性。
市場對AI投資泡沫的擔憂近期持續升溫。報道稱,OpenAI與英偉達之間的近期交易被部分市場人士批評爲"循環投資",即大量資金湧入一項尚未得到充分驗證的技術領域。不過,Evercore創始人Roger Altman本週早些時候表示,當前AI投資與歷史上的互聯網泡沫存在本質區別。他指出,與當年衆多缺乏可持續性的初創企業不同,如今AI領域的主要投資者是Meta和亞馬遜等財務穩健的大型企業。"這是一個重大區別,"他強調,但也警告市場不可能"無限期"維持上漲態勢。
儘管對市場風險保持警惕,華爾街各大銀行仍在積極推進AI技術應用。從美國銀行的虛擬助手Erica到摩根大通的成本削減項目,金融機構正探索AI在業務中的多元應用。華爾街大行高管普遍認爲,AI技術尚處早期發展階段,其帶來的實質性回報需要更長時間才能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