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於10月10日發佈《關於加強非車險業務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標誌着備受關注的“報行合一”監管將全面延伸至非車險領域。這項旨在規範市場秩序、防範經營風險的新規,將於2025年11月1日正式實施,爲近年來快速擴張但承保虧損問題凸顯的非車險市場踩下“剎車”,引導其迴歸高質量發展軌道。
所謂“報行合一”,即保險公司實際執行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必須與向監管部門報送的備案材料保持一致,嚴禁通過虛列費用、拆分保費等手段突破備案標準。此前,該原則主要在車險領域得到嚴格執行。
近年來,非車險業務已成爲財產險市場的重要增長引擎。據國信證券數據,其保費佔比已從2019年的37.1%攀升至2024年的47.4%,佔據財險市場“半壁江山”。然而,規模的擴張伴隨着承保虧損的隱憂。在2025年中期業績發佈會上,中國人保副總裁於澤曾一針見血地指出,非車險長期虧損的根源在於脫離了保險定價的大數法則,部分產品通過差異化競爭變相降低費率、提高手續費,導致定價失真。
爲扭轉這一局面,《通知》首先從源頭上要求財產保險公司優化考覈機制,合理降低對保費規模、業務增速的考覈權重,轉而提高合規經營、質量效益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考覈比重,推動行業經營理念從“追求規模、速度”向“追求質量、效益”深刻轉變。
在具體執行層面,《通知》列出了多項“硬核”規定:
強化費率管理:要求公司合理設置預定附加費率和手續費率上限,並建立費率定期回溯和動態調整機制,當精算假設與實際經營偏差過大時,必須及時調整並重新備案。
嚴禁變相調價:明確禁止通過特別約定、批單、協議等方式實質改變經備案的保險條款責任,也禁止通過違規拆分標的、更改被保險人屬性等形式變相調整費率。
嚴控費用套利:嚴禁通過宣傳費、技術支持費等名目變相支付手續費,或通過虛掛中介業務、虛列費用等方式套取資金,突破報備的手續費率上限。
強化中介管理:保險公司不得委託不具備合法資質的機構銷售保險,保險中介機構需設置與服務價值相匹配的手續費,並嚴禁賬外經營。
《通知》明確,對於違規行爲,金融監管總局各級派出機構將依法採取監管措施或實施行政處罰,並對財產保險機構和保險中介機構強化“同查同處”。
此外,新規也強調了行業組織的協同作用。保險業協會、精算師協會、銀保信公司及上海保交所等機構被要求在制定示範條款、測算基準損失率、完善智能檢核系統和數據共享平臺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共同構建非車險健康發展的生態。
金融監管總局表示,《通知》的發佈是深入調研後的重要舉措,是引導市場理性競爭,促進非車險業務高質量發展,從而爲經濟社會提供更加充分有效的保險保障。(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