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20餘年迴歸,分紅型健康險能否重振重疾險市場?

【環球網財經報道 記者 馮超男】日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了《關於推動健康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其中,一項舉措尤爲引人關注,即支持監管評級良好的保險公司開展分紅型長期健康保險業務。

進一步來講,分紅型長期健康保險業務以分紅型重疾險爲主流。2003年前後,分紅型重疾險曾在市場上掀起銷售熱潮。但彼時銷售亂象頻繁,且由於分紅管理難度大,使得險企在風險控制上面臨嚴峻挑戰。在此背景下,監管方面出手整頓,分紅型重疾險逐步退出市場。

而如今,分紅型長期健康險再度被提及,意味着時隔20餘年後再度迴歸大衆視野。在此背景下,市場環境發生哪些變化?對傳統重疾險有哪些影響?險企又該如何精準施策?等,這一系列問題亟待深入探討與解答。

多因素疊加,傳統重疾險增長乏力

當前市場上,普通型重疾險產品並不具備分紅功能,定價因素主要取決於產品的預定利率。然而,近年來,這一關鍵指標卻呈現出持續下調的態勢:2019年12月,原銀保監會叫停預定利率4.025%的年金險,標誌着高利率時代終結;2023年7月,普通型人身險預定利率從3.5%降至3.0%;2024年9月,普通型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再降至2.5%;今年9月1日起,預定利率更是進一步下調至2%。

而每一次預定利率的下調,對於同等保額重疾險產品而言,消費者買入新的產品,所需繳納的保費便會隨之進一步攀升。不僅如此,百萬醫療險憑藉着低保費的優勢橫行市場,深受消費者青睞。再者,在低利率的大環境下,消費者愈發傾向於關注帶有分紅功能的儲蓄型保險產品。在上述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疾險市場整體呈現出低迷態勢。

今年年初,泰康長壽時代研究院在發佈的《健康險2025展望報告》中指出,重疾險已階段性完成其在中國健康險行業發展中的歷史使命,隨着行業銷售人力探底,重疾險難以找回過去的增長動力。隨着重疾新單不斷減少,重疾發生率惡化給存量保單帶來的經營壓力,成爲行業面臨的挑戰之一。

甚至,爲適應市場變化,今年9月末,多家險企集中上線短期重疾險產品。與傳統重疾險動輒數十年乃至終身的保障期限相比,這類產品保障期通常僅爲1年,同時在價格設定上大幅降低門檻。

“目前,傳統重疾險面臨增長乏力、產品同質化嚴重、消費者需求多樣化等挑戰。保費相對較高,保障內容較爲固定,缺乏靈活性,難以滿足消費者對資金增值和個性化保障的需求。”浙大城市學院副教授、中國城市專家智庫委員會常務副祕書長林先平接受環球網記者採訪時稱。

在當前如此市場環境下,監管層面拋出一項重磅舉措:明確支持監管評級優良的保險公司開展分紅型長期健康保險業務。業內人士認爲,這一舉措預示着分紅型重疾險迎來市場的重新審視與關注。

分紅型健康險迴歸,市場環境發生顯著變化

早在2003年前後,分紅型重疾險因兼具“保障+分紅”,一度成爲當時保險市場主力險種之一。只不過,由於銷售亂象頻出等問題,2003年5月,原保監會印發的《個人分紅保險精算規定》中提到,分紅保險可以採取終身壽險、兩全保險或年金保險的形式。保險公司不得將其他產品形式設計爲分紅保險。也就是說,重疾險未被納入可採取分紅設計的產品範疇。至此,分紅型重疾險逐漸淡出市場。

而此次分紅型長期健康保險獲得政策支持,東吳證券研分析認爲,2003年,原保監會發文叫停分紅型重疾險產品,此後只能設計爲傳統險。在預定利率連續下調背景下,重新引導分紅型健康險有序迴歸市場,將有助於提升產品吸引力,進一步激發健康險市場增長潛力。

再者,華泰證券研報提到,“支持監管評級良好的保險公司開展分紅型長期健康保險業務”,這是時隔二十多年後,分紅型重疾險的再次開閘,具有里程碑意義,潛在影響較大。一方面可以提升消費者福利,重疾險保障水平有望抵禦通脹侵蝕;另一方面,有助於增強壽險業增長動能、改善利源結構,抵禦利差損壓力。重疾險在經歷5年左右的銷售低迷期之後,負面因素逐漸消退,有利因素逐步累積,有望迎來新一輪增長週期。而代理人隊伍的質量和效率是決定分紅型重疾險發展的關鍵因素。

在林先平看來,與2003年相比,如今市場環境已發生顯著變化,一是監管體系更完善,風險防控能力增強,能有效管理分紅型產品的潛在風險;二是消費者的保險意識提高,對兼具保障和理財功能的產品需求增加;三是險企投資渠道和風險管理能力提升,能夠更好平衡分紅與保障。這些有利於分紅型重疾險的穩健發展,減少過去因市場不成熟導致的亂象。

優勢與問題交織,探索優化路徑

分紅型重疾險最大優勢在於,伴隨着保單生效的時間越來越久,產品的保額會越來越大,從而提升產品吸引力。此外,正如前述所言,通過增加分紅機制,產品可抵禦通脹對於貨幣購買力的影響。

不過,由於分紅具有不確定性,可能引發客戶預期管理困難,一旦實際收益低於預期,易導致糾紛發生。且此類產品設計較爲複雜,需要保險公司具備較強的精算和投資管理能力。同時,部分銷售人員在推廣過程中,可能過度聚焦收益,致使產品偏離保障本源,背離了保險保障的初衷。

當然,對於支持開展分紅型長期健康保險業務這一舉措,顯然不能簡單地視爲“舊瓶裝新酒”。保險公司需要緊密結合當前的市場形勢以及監管環境要求,進行深耕探索。

對此,奧優國際董事長張玥認爲,險企應從以下方面優化創新:一是產品設計上,明確分紅機制,設置合理預期,避免過度承諾;二是風險管理上,加強資產負債匹配,確保分紅穩定性;三是服務整合上,結合健康管理,提升保障內涵;四是銷售規範上,加強培訓管理,杜絕誤導宣傳;五是技術創新上,利用大數據優化定價和核保;六是客戶溝通上,定期披露分紅信息,增強透明度;七是投資策略上,穩健運作資金,保障長期收益能力。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