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當地時間10月2日(週四),特斯拉在官網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生產與交付數據,核心業績呈現“交付創新高、生產同比降”的分化態勢,疊加政策變動與市場預期博弈,公司股價在盤前衝高後顯著回落。
數據顯示,特斯拉本季度汽車交付量達497,099輛,同比增長7.4%,不僅刷新季度交付紀錄,更大幅超出市場預期,FactSet彙總的華爾街預測值僅爲447,600輛。與此同時,公司當季汽車生產量爲447,450輛,較去年同期出現下降;儲能業務則表現亮眼,部署量達12.5吉瓦時(GWh),同樣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區域市場表現呈現明顯差異。在歐洲,特斯拉銷量持續疲軟,部分源於消費者對埃隆·馬斯克爭議性政治立場的反感,大衆等競爭對手正藉機搶佔市場份額。而美國市場需求因政策窗口期得到階段性提振:根據法案條款,2025年9月30日後購車的消費者將無法享受最高7500美元的聯邦稅收抵免,這一政策調整直接衝擊了美國市場需求,此前符合條件的車輛可享受該補貼。
這一政策節點引發行業對後續需求的擔憂。本週早些時候,福特汽車CEO吉姆·法利明確表示,預計10月美國純電動汽車需求將明顯降低,最差情況下可能縮減一半,反映出補貼退坡對市場的潛在衝擊。
市場對特斯拉交付數據的反應呈現短期波動。受超預期交付數據推動,特斯拉美股盤前一度漲超4%,開盤後衝高至2%,但隨後出現明顯回落,年內漲幅已收窄至10%以內。這種逆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資者對“補貼透支需求”的擔憂,以及對業績數據背後真實市場動能的審慎判斷。
特斯拉後續仍有多重事件待落地。據新聞稿披露,公司將於10月22日美股收盤後發佈第三季度財務業績;下月召開的年度股東大會上,還將對馬斯克的新薪酬方案進行投票表決。該方案若全部達成,價值可能高達1萬億美元,其核心條件是特斯拉市值需攀升至8.5萬億美元(約爲當前水平的8倍),背後既有董事會留住核心領導的考量,也與馬斯克對公司控制權的訴求相關。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投資者正逐步淡化汽車銷售領域的疲軟信號,轉而聚焦公司長期增長敘事——無人駕駛汽車、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技術領域的發展承諾成爲市場關注核心。素材中提及投資者關注點已轉向上述領域,這一趨勢正成爲支撐市場信心的重要因素。(陳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