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債市迎來全球資本回歸

【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9月29日,新加坡《海峽時報》發表文章稱,在中國A股市場今年大幅反彈以及中國高科技行業顯著進步的雙重推動下,全球基金經理們正重新投資中國。2025年上半年,外資增持境內股票、債券、貸款和存款,這是自2021年以來的首次同時增加。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最新數據,截至6月,淨外資流入已經超過2024年的年度累計流入量約60%。這種勢頭可能會持續下去。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李斌在9月初的新聞發佈會表示,8月,跨境資金淨流入32億美元,銀行結售匯順差146億美元。分項目看,貨物貿易資金淨流入保持穩定,外資總體淨買入境內股票和債券。

高盛集團表示,今年8月,全球對沖基金在中國大陸股票市場上的活躍程度達到了近年來的最高點——這與2021年的情況形成了鮮明對比,當時一些客戶甚至認爲中國市場“不可投資”。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表示,投資者的關注度已經從擔憂風險轉變爲擔心錯失機會。作爲中國大陸股票的基準,滬深300指數本季度已上漲16%,達到超過三年的高位。科技聚焦的創業板指數在此期間上漲近50%,是全球最好的表現之一。2025年,中國股市上漲了2.7萬億美元,如此強勁的漲幅不容忽視,而全球基金的低配狀態也意味着仍有充足的空間來增加頭寸。整體來看,這些跡象表明,隨着中國市場加強監管並釋放房地產風險,市場情況正在轉好。

2025年,中國科技公司在香港賣出創紀錄數量的人民幣計價債券。匯豐環球大中華區債務資本市場負責人陳國恆表示,以人民幣計價債券的離岸金融市場的大幅增長,得益於全球各地更廣泛的投資者基礎。例如在本月騰訊的債券發行中,就有來自中東的投資者橫跨利率曲線進行投資,來自歐洲的高質量基金也參與進來。阿里巴巴的可轉換債券發行超額認購,競標者包括更廣泛的投資者和對沖基金。Pimco的亞洲投資總監兼亞太區投資經理尚慶表示,現在客戶的對話已經從‘如何降低風險’轉變爲‘在中國有哪些機會’。他管理的基金在2025年戰勝了98%的同行,他表示近期已購買了一些中國國債,可能還會購買更多。

海峽時報的文章稱,這與2021年峯值之後的“可怕”年份形成鮮明對比,當時一些基金經理表示,中國不值得冒險。如今的故事轉變成了信心。“得益於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實力以及在美國打壓下展現的經濟韌性。強勁的流入將支撐人民幣,並有助於提升人民幣在全球金融中的地位”。

文章認爲,推動國際投資人觀念轉變的重要背景是中國科技行業的進步,包括阿里巴巴集團等重量級企業推出了自己的人工智能模型,以及中國自主芯片製造的進步與突破。很多投資人認爲,中國致力於發展經濟,而且美中貿易摩擦只會增強中國的工業實力。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周小川上週在香港的一個論壇上表示,人民幣債券的名義利率仍然相對較高,爲全球投資者提供了非常好的投資渠道。所有這些都對人民幣構成了支持,本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至7.1,爲自2021年11月以來最強。瑞銀全球市場中國區負責人方滔表示:“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足跡與中國在全球投資者中低至個位數的佔比之間的巨大差距,代表了長期的重大機會。”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