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財經報道 記者 李文瑤】上週,港股職業教育板塊異動。龍頭股粉筆(02469.HK)盤中漲幅突破25.5%,最高觸及3.8元/股,創下年內最大單日漲幅,吸引衆多投資者高度關注。
浙商證券研報指出,AI產品有望提升參培人次及利潤率,已經上調至“買入”評級。資本市場的強烈回應並非孤立事件——其背後是公考培訓行業全面擁抱AI技術的產業變革浪潮,以及頭部企業技術商業化路徑的實質性突破。
行業拐點:AI破解傳統培訓結構性困局
中國職業教育市場正走進萬億規模時代。據信達證券,中國的職業教育行業的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5167億元增至2021年的7811億元,年增速達8.6%,預期2026年將會達到1萬億元。
然而傳統培訓模式長期面臨三重矛盾:標準化課程與個性化需求的錯配,名師資源稀缺與服務承載力不足的衝突,離散化知識傳授與系統化能力培養的割裂。
“過去行業依賴名師經驗驅動,但人的精力終歸有限。”某頭部機構教研負責人向記者透露,“當名教師需面對上千學員,精準診斷、動態調課成爲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一困局正在被AI技術打破。2025年以來,粉筆、中公教育、華圖教育三大巨頭密集推出AI戰略產品。教育部等九部門《關於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的意見》的出臺,更從政策層面爲“AI+教育”按下加速鍵。
技術破局:AI矩陣構建全週期閉環
粉筆此輪股價強勢表現的直接催化,源自其AI產品矩陣的商業化突破。目前,粉筆已構建起以四大核心產品爲支柱的AI技術生態體系,實現了從底層技術到商業應用的全鏈條覆蓋。
2024年7月,粉筆推出自主研發的首個職教行業垂域大模型。2024年底全面擁抱DeepSeek大模型後,在用戶練習點評、面試點評等關鍵環節形成差異化競爭力,有效優化用戶體驗並提升運營效率。其內部測評數據顯示,在題目答疑場景中,該自研垂域大模型於言語、判斷推理、常識、資料分析等科目跑分均優於DeepSeek等通用大模型,充分印證其在公考培訓領域的技術領先性與商業化能力。
基於底層模型支撐,粉筆迅速推出覆蓋學習全流程的AI產品矩陣:截至2025年4月,粉筆AI老師粉筆頭累計會話4000萬次,日活最高22萬次;AI刷題系統班作爲首個以AI主導的課程產品,2025年上半年銷售額1600萬元,全年有望破億。
此外,粉筆計劃年內推出基於自研大模型打造的AI硬件產品。
2025年上半年運營數據驗證了該技術生態的商業價值與運營效能:AI刷題系統班自上線以來與粉筆AI老師、精品面試AI點評共同形成“高頻學習-剛需場景-系統提升”學習閉環,構建數據飛輪與技術壁壘,成爲未來收入持續增長的核心引擎。
浙商證券研報指出:“AI 刷題系統班的推出,有望使公司通過更有質價比的產品及具有更高利潤-規模彈性的產品模式,擺脫行業競爭泥潭,迎來參培人次穩健增長、同時增厚利潤的奇點時刻。”
行業競速:AI重構培訓價值鏈
在粉筆收穫資本市場強勁表現的同時,主要競爭對手的AI戰略佈局同樣呈現加速態勢。
華圖教育於5月推出“個性化輔導系統”,依託其積累答題數據庫,採用“雙軌聯動”教學模式。該系統將傳統面授課程與AI動態題庫深度結合,實現顯著優化學習效能。
中公教育則於7月推出硬件載體“AI就業學習機”,整合千萬量級崗位資源與七大AI工具,推出“1+1+N”服務生態,即一個AI智能助手,一套專屬服務體系,和34項特色服務的專家團隊。
差異化競爭格局由此成型:粉筆依託先發優勢構建“教、學、練、測、評”全流程閉環;華圖憑藉海量數據沉澱實現教學場景深度賦能;中公則以硬件爲載體打造服務生態。
值得注意的是,QuestMobile數據顯示粉筆APP擁有近千萬月活用戶,爲其AI產品轉化提供了流量基礎。
增長空間:技術紅利釋放新機遇
據艾瑞諮詢2025Q1報告,儘管當前AI在職業教育領域的滲透率不足10%,但技術紅利釋放路徑已清晰顯現,三大增長極正加速形成:
場景應用方面正從公考單點突破到泛體制全域覆蓋。粉筆現有AI產品主要聚焦公務員考試賽道,而泛體制內招錄市場存在顯著協同效應。若將其技術模型複用於事業單位、教師招聘、醫療編制等關聯場景,理論市場容量可擴容2-3倍。
同時,OMO融合(線上融合線下)開啓硬件增量市場。隨着年內AI硬件終端上市,粉筆將完成“軟件算法+智能硬件+人工服務”三維生態構建。參考全球AI教育標杆多鄰國(DUOL.US)164億美元市值及近10倍市銷率(傳統教育企業平均PS 2-3倍),技術驅動型模式的估值溢價已成全球資本市場共識。
值得關注的是,頂層設計催化技術基建加速。在國家人力資源升級戰略框架下,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教育部等九部門關於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的意見指出,探索“人工智能+教育”應用場景新範式,推動大模型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華金證券認爲,人工智能與教育的融合創新或已成爲未來教育重要趨勢。根據艾瑞諮詢統計,截至2023年,我國AI+教育B端市場規模約爲213億元。未來3年內,隨着AI大模型等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市場規模的增長預計將保持超過20%的複合增長率。預計到2027年,AI在在線教育市場中的貢獻率將增長至16%左右。
資本邏輯:從市盈率到技術溢價的重估
粉筆股價自4月低點累計上漲超40%的背後,是資本市場對教育產業估值邏輯的根本性轉變:"傳統PE估值法已不適用AI驅動型企業。"某港股基金經理向記者分析,"粉筆的垂域大模型數據每日交互量不斷增長,資產滾雪球式積累形成正向循環。其技術溢價尚未充分定價。"
浙商證券在研報中認爲,目前公司 AI 產品僅覆蓋公考領域,未來有望打開事業單位、教資考試等場景,粉筆 AI 硬件產品有望進一步完善場景、增強粘性、提升學習效果和學員體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