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不夠燒了? 垃圾焚燒產業開始到海外市場“搶垃圾”

【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歷經多年發展,我國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已居全球首位,但如今面臨局部地區“垃圾不夠燒”的挑戰,行業走到發展“分水嶺”。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數據顯示,2005 - 2023 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填埋處理佔比從 85.2%降至 7.5%,焚燒處理比例從 9.8%升至 82.5%,無害化處理能力從 3.3 萬噸/日增至 86.18 萬噸/日,垃圾焚燒廠從 67 座增至 1010 家。然而,近兩年國內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平均產能利用率約 60%,多家上市公司公告提及“垃圾量不足”,如光大環境稱行業垃圾量缺口持續加大,綠色動力直言面臨國補退坡和垃圾量不足問題。

專家指出,“垃圾不夠燒”在局部地區突出,多因規劃規模偏大、脫離實際,或村鎮垃圾收集不足。部分地區垃圾焚燒產能擴張過快,與垃圾量失衡,出現產能利用不足。

爲提升產能利用率,企業“花式搶垃圾”。一方面拓展多源垃圾處理,加大協同處置力度;另一方面開挖存量垃圾填埋場,但成本高且非所有填埋場都適合。如廣州市興豐應急填埋場開挖項目投資估算約 12 億元,龍港市新美洲垃圾填埋場治理項目每立方米垃圾開挖治理平均成本高達 528.26 元。

在此背景下,行業併購整合趨勢顯現,呈現“一超多強”格局。中科環保 7 月 1 日宣佈以逾 3.5 億元收購廣西兩家垃圾焚燒發電公司;深圳能源同日宣佈在肇慶封開縣投資建設含垃圾焚燒子項目的產業特許經營項目,兩項投資均爲跨區域佈局搶垃圾量。瀚藍環境以 119.5 億港元私有化粵豐環保,偉明環保 2021 - 2022 年先後收購國源環保和盛運環保,未來還將關注存量項目整合機會。不過,專家認爲行業或不會出現“大併購潮”,現存項目八成屬國企,國企決策體系和考覈機制決定國資背景的垃圾焚燒發電廠難成被併購對象。

此外,企業還往縣城、海外市場“搶垃圾”。國家推進“垃圾焚燒下縣”,2023 年上半年全國縣域釋放多個小型垃圾焚燒項目,但專家不看好縣域市場,認爲應推行跨縣協同處理。而海外市場更具誘惑力,我國環保企業海外焚燒項目佈局較多,偉明環保重點聚焦印尼市場,已簽訂首個印尼垃圾焚燒項目設備採購服務協議。過去 20 年,我國垃圾焚燒發電廠解決國內問題的同時,也成爲出海“新名片”。(陳十一)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