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12月11日,中證協召開證券經紀與財富管理及資產管理業務專業委員會全體會議,強調證券行業要專注主業、優化供給、提高價值創造能力,形成適合各類投資者需求的多樣化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堅持以客戶爲中心,正確處理好功能性和盈利性關係。
作爲財富管理及資產管理行業的主體之一,銀行理財子公司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11月末,6家國有行理財公司和8家股份行理財公司(招銀理財、興銀理財、光大理財、信銀理財、平安理財、華夏理財、浦銀理財、民生理財)合計14家理財公司存續規模近22.6萬億元,較10月份增長超4200億元,增長量略低於10月份的資金迴流影響。
近日有報道提到,有理財公司收到監管部門通知,要求不得違規通過自建估值模型平滑產品淨值波動。有理財公司人士也透露,監管部門傾向於理財公司使用中證、中債等第三方估值。未來理財產品與公募基金的差異將逐步縮小,銀行理財將直面淨值波動。
對此華西證券撰文指出,銀行理財對產品估值採取平滑處理或非長宜之計,而是2022年末至2023年初行業規模超預期下降背景下的應對之策。從本質上來看,理財平滑估值的做法有悖於2018年《資管新規》關於淨值化的核心思想。因此, 2024年初理財行業發展重回正軌後,監管開始陸續回收“戰時策略”,如一季度限制理財繞道保險新增高息的一般性存款,二季度終止存量手工補息合約,並叫停銀行理財與信託公司的平滑估值合作。本次監管打擊收盤價、平滑估值及自建估值模型,或是理財“去平滑化”整改的最後一環補丁。
華西證券還提到,對於銀行理財而言,“高收益、估值穩定與流動性”一直是投資層面的不可能三角,淨值平滑手段主要通過大幅抑制波動,降低居民贖回慾望,短暫打破了不可能三角限制。基於理財存款替代的負債特徵,當平滑工具被回收後,估值穩定性與流動性的優先級或上升,這也意味着當前理財收益達成業績基準下限的難度將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