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網文、網劇、網遊爲代表的新載體,在全球範圍內颳起“中國風”,被稱爲文化出海“新三樣”。從“出圈”到“出海”,再到走紅海外,文化“新三樣”的破圈密碼,究竟是什麼?《工人日報》文化新聞版將推出系列報道,與您一道關注文化出海“新三樣”乘風踏浪的故事。
今年上半年,由劉慈欣科幻小說《三體》改編的同名奈飛版劇集正式上線,播出範圍覆蓋全球超190個國家和地區,引發不少海內外網友關注,向世界展示了中國IP的獨特魅力。不僅僅是《三體》,越來越多的中國造網文、網劇、網遊,在世界舞臺上拉滿影響力,創新的文化表達方式,讓中國文化成爲絢麗的世界風尚。
“老外也愛看‘霸總’”
從《贅婿》《地球紀元》《大國重工》等16部中國網文被大英圖書館收錄,到《許你萬丈光芒》《天道圖書館》等9部作品的英文版在線閱讀次數突破億級大關,中國網文在國際上的吸引力已顯而易見。
“老外也愛看‘霸總’!”在英國留學的蔣菲告訴《工人日報》記者。在她的同學中,不少人是中國“霸總文”的狂熱愛好者,“他們還會在起點國際(閱文集團海外門戶)上追更各類型的小說,比如仙俠、民間傳說、科幻等,我也經常給他們推薦。”《2023中國網文出海趨勢報告》顯示:“目前我國網文作品的翻譯語種達20多種,涉及東南亞、北美、歐洲和非洲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網文正成爲中國文化海外傳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文名爲“星辰”的法國小夥兒Sahil曾在社交平臺上分享過一部網劇,並和網友們探討劇情走向:“已經熬夜看了兩天了,根本停不下來,推薦給還沒看過的朋友們。”這部讓他“欲罷不能”的劇集,就是由芒果TV出品的懸疑冒險題材網劇《19層》。
國產懸疑劇《開端》登陸美國視頻網站奈飛,影視劇《慶餘年》海外獨家發行權被迪士尼預購,《田耕紀》在愛奇藝泰國站、日本站登頂……網劇在海外備受熱捧。如今,國內微短劇的爆火也第一時間帶動了海外市場。記者瞭解到,僅2024年1月,一款名爲ReelShort的應用軟件在蘋果和谷歌應用商店的移動下載總量就達到600萬次,這款軟件由中國公司打造,專門針對海外微短劇市場。
網遊的海外表現同樣突出。據瞭解,在近期data.ai公佈的2023年TOP50遊戲發行商中,中國遊戲廠商騰訊、字節跳動、米哈遊、網易進入前10名,幾乎佔領了全球遊戲前10的“半壁江山”,米哈遊旗下熱門網遊《原神》《崩壞:星穹鐵道》便是“出海”網遊中的佼佼者。
“中國範兒”成破圈密碼
“去海德堡的路上認識了一個20歲左右的德國小哥,發現他是《原神》的忠實玩家,跟我聊了一路的角色和劇情。《原神》在德國真的好火!”來自浙江的張詩倫曾在德國留學,他與記者分享了在國外偶遇遊戲夥伴的經歷。張詩倫告訴記者,這位德國小哥說自己很多朋友都玩《原神》,“他們覺得遊戲裏中國功夫、舞獅等中式元素很有意思。”
記者瞭解到,在中國龍年農曆新年期間,《原神》也曾同步“上新”。《原神》世界的“海燈節”與中國春節同步,全球玩家可以在遊戲世界裏體驗濃濃中國風情。“我覺得《原神》之所以在國外廣受歡迎,是因爲外國朋友對中國山水風光、中式建築藝術,以及一些傳統戲曲音樂都有着濃厚的興趣,這些在《原神》裏都能沉浸式感受到。”張詩倫說。
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丁漢青教授在接受《工人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文化“新三樣”風靡海外,主要原因是市場供應的這三種形式的文化產品數量巨大,出現一些符合國外用戶口味作品的概率高。同時,“新三樣”爲通俗文化產品,消費者基數龐大。“此外,博大精深且具有獨特性的中國傳統文化也吸引了不少受衆,‘新三樣’中嵌入中國元素,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文化的海外傳播。”丁漢青說。
網文也不例外。《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指出,我國網文出海作品已形成15個大類100多個小類,都市、西方奇幻、東方奇幻、遊戲競技、科幻成爲前五大題材類型。其中,在東方奇幻類型中,很多作家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在主題設定、人物角色、作品內核上都帶着濃濃的“中國風”。“把一些國學文化、民間傳說、歷史故事等見縫插針地植入作品中,往往對海外讀者有莫大的吸引力。”曾做過4年海外網文編輯的倪可告訴記者。
同樣,中國網劇之所以能在海外取得突破,很大程度上正是因其獨特的文化背景吸引了海外受衆。B站力推“國創”動畫出海,攜手海外機構掀起熱潮。日前,B站與日本富士電視臺達成合作,設立B站國創專屬頻道,專門播放來自中國的動畫作品。這是第一次有國內視頻平臺與日本主流電視臺達成頻道合作,實現國創出海及開發。“動畫是一個跨越年齡、跨越膚色、跨越種族的作品,未來希望我們的原創內容,從開始製作那一天起,就立足於全球。”B站副董事長兼COO李旎在2023-2024國創動畫作品發佈會上說。
“出海”也要出彩
隨着網文、網劇、網遊不斷拓展全球市場,文化產品正逐漸成爲中國文化對外交流的新媒介。與此同時,有微短劇創作者坦言,如何實現因地制宜的本土化,是微短劇出海中遇到的最大挑戰,“拿一些網紅短劇來說,東南亞觀衆、日韓觀衆和歐美觀衆,喜歡的類型是不一樣的,想要的‘沉浸感’也是不一樣的。”
對此,丁漢青認爲,承載着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化產品進行海外傳播時,要取得好的傳播效果,首要一點是要具備“可見性”,即能有效觸達目標人羣。同時,文化產品需要能打動人,引起不同文化背景中消費者的情感共振與廣泛認同。丁漢青表示,要做到打動人,“出海”的文化產品需要追求獨異性。“承擔文化‘出海’使命的文化資本、製作者、生產者等,需要在打造具有內在厚度的獨異品上多下些功夫。”
倪可也告訴記者,目前,“出海”的網文類型較爲單一、同質化問題嚴重,“大概類型都是古裝玄幻、都市愛情、甜文、爽文等,雖然輕鬆養眼,但海外觀衆看多了也會膩。”
丁漢青表示,此階段存在的同質化、類型單一等問題,有望在市場優勝劣汰的過程中得以糾偏。畢竟,當用戶對同質內容厭棄時,提供優質創作內容的生產者就有可能勝出。
“助力文化‘新三樣’海外傳播更加出彩’亦離不開主管部門的引導。”丁漢青建議,主管部門應以國際傳播專項資助計劃爲槓桿,助力那些弘揚中華文化的優秀作品生產與傳播,發揮風向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