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完善供應體系確保能源安全爲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能源保障(權威部門話開局)4月12日,國新辦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等介紹“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進能源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能源生產總量10年增長33%,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能源是經濟社會...
本報銀川4月11日電(記者王建宏、張文攀)黑乎乎的煤炭能“煉”出清亮亮的柴油?沒錯!作爲世界上唯一同時掌握百萬噸級煤間接液化和直接液化兩種煤制油技術的國家,我國目前煤制油年產能已超900萬噸,相當於遼河油田一年的原油產量。從實驗室打通全部工藝流程,到千噸級工業中試,再到工業化示範,我國以自主創...
◎本報記者葉青編者按被譽爲“21世紀的終極能源”的氫能,是一種公認的清潔能源,因具有重量輕、燃燒發熱理想、導熱性好、儲量豐富、可回收利用等多重特性而備受青睞,在消納可再生能源、電網調峯等應用場景潛力巨大。我國將氫能規劃爲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
本報北京4月10日電(記者冉永平、丁怡婷)記者10日從中國石化獲悉:“西氫東送”輸氫管道示範工程已被納入《石油天然氣“全國一張網”建設實施方案》,我國首個純氫長輸管道項目啓動。該管道起於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終點位於北京市的燕山石化,全長400多公里,是我國首條跨省區、大規模、長距離的純氫輸...
核心閱讀“雙碳”目標引領下,電器工業行業利好因素增多。今年以來,一批重大電力裝備成功下線,重點能源工程接連獲批,相關製造企業訂單不斷,電器工業迎來全面恢復性增長。全球最大!2月28日,三一重能8.5—11兆瓦陸上平臺230米葉輪直徑首臺風電機組成功下線。這是全球已下線的功率最大、葉輪直徑最大的...
本報北京3月26日電(記者冉永平、丁怡婷)3月26日,我國首座深遠海浮式風電平臺“海油觀瀾號”在廣東珠海啓航前往海南文昌海域。這是我國第一座工作海域距離海岸線100公里以上、水深超過100米的浮式風電平臺,其建成投用將使我國海上風電的自主開發能力從水深不到50米提升至100米級以上,爲我國風電開發...
本報哈爾濱3月26日電(記者崔佳、張藝開)3月26日上午,在中國石油大慶油田智慧指揮中心,屏幕上的原油產量數據不斷上升,觸達25億噸時,現場爆發掌聲和歡呼。截至當日,我國陸上最大油田大慶油田累計生產原油突破25億噸,佔全國陸上原油總產量的36%。大慶油田於1960年啓動開發建設,在極其困...
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列入八項重點工作之一,並強調要推進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和技術研發,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提升可再生能源佔比。近年來,我國能源結構不斷優化,截至2021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10.63億千瓦,佔總...
新華社成都3月20日電(記者薛晨)白鶴灘—浙江特高壓工程是我國“西電東送”重點工程。該工程西起四川布拖,東至浙江杭州,途經四川、重慶、湖北、安徽、浙江5省市,線路全長2121公里,宛如一條蜿蜒盤旋的巨龍,跨越山海、聯結西東。只需7毫秒,白鶴灘水電站發出的清潔電能就可“閃送”至2000多公里外的華...
編者按:“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去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場館實現100%綠電供應,來自河北張北地區的風光綠電,讓“綠色辦奧”成色十足。將風、光等自然資源變成綠電,離不開精細的氣象服務。張北地區每年可向北京輸送風光綠電約140億千瓦時,約佔北京年用電量的1/10。利用風、光資源發電,加...
從西北沙漠戈壁中的風光大基地,到東北的抽水蓄能電站,近期一批新能源重大項目密集開工。多地搶抓“風口”,產業佈局出現新動向,氫能、儲能等萬億級賽道正在徐徐展開,不僅爲能源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也爲經濟增長注入動力。一批重大項目火熱開建三月,黃河岸邊不遠處的戈壁灘被“光伏海洋”加速覆蓋。作爲國家...
本報北京2月13日電(記者丁怡婷)記者從國家能源局13日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2022年,全國風電、光伏發電新增裝機突破1.2億千瓦,連續三年突破1億千瓦,再創歷史新高。風電、光伏發電量首次突破1萬億千瓦時,達到1.19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佔全社會用電量的13.8%,接近全國城...
◎新華社記者陳子薇在位於海南三亞東南200公里外的深海海域,雄偉的“海洋石油982”鑽井平臺將鑽頭打向地層5000米深處,今年1月,“深海一號”大氣田的二期工程12口井的表層作業已經全部完成。執行該項目作業的是中國海油深水鑽完井團隊,他們負責我國南海西部深水水域氣田的勘探、開發以及科技攻關等工作...
如今,城市裏的新能源公交車、新能源出租車日漸增多,讓運輸更加環保、出行更加低碳;老百姓自覺踐行“光盤”行動等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持續提升……廣袤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人民享有更多、更普惠、更可持續的綠色福祉。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了《新...
清潔供暖絕不是搞“一刀切”去煤化,而應宜煤則煤、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熱則熱。推進清潔供暖,要不斷探索熱源格局的優化革新,也要提升輸熱供暖效率,同時還要鼓勵供暖節能新材料、新技術的研發創新,因地制宜加快清潔供暖新產品推廣應用。冬季供暖關係百姓冷暖,也關係藍天白雲。在“雙碳”目標引領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