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長、化石燃料的消耗與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快速上升,掀起一場“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變革已是大勢所趨。作爲一種潔淨的二次能源載體,氫能夠方便地轉換成電和熱,轉化效率較高,有多種來源途徑。諮詢機構威爾森發佈的報告指出,氫是連接可再生能源與傳統化石能源的橋樑,可以爲實現...
我國碳市場將於今年6月底前正式上線交易,碳中和路徑進一步明確。在6月9日晚舉行的人文清華講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發表名爲《碳中和,未來之變》的演講,表示未來碳減排路徑選擇將是“五碳並舉”,即資源增效減碳、能源結構降碳、地質空間存碳、生態系統固碳、市場機制融碳。碳...
科技支撐碳達峯碳中和“截至2020年,我國現有35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CCUS)示範項目中,商業設施僅有6個,還面臨成本高、週期長、風險大的發展困境。”6月10日,在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示範項目交流研討會上,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魏一鳴教授直言我國CCUS產業現狀。作爲我國實現碳...
編者按在新能源電池汽車快速發展之時,氫燃料電池汽車則率先從公交車和重型卡車等商用車發力,開始體驗“氫能時代”。氫燃料電池汽車具有環保性能佳、轉化效率高、加註時間短、續航里程長等優勢,已成爲新能源汽車重要的技術路線,各發達國家和地區都在積極佈局搶佔行業發展先機。我國在新能源電池汽車領域取得...
電動汽車能量補給採用充電模式還是換電模式已爭論多年。雖然充電模式已成爲當前市場主流,但換電模式並未退出市場。最近,工信部和國家能源局決定,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將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將業界爭論推向了高潮。支持換電模式者認爲,隨着換電站的加快建設,未來換電模式有望躍升主流...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4月下旬,寧夏在銀川召開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第四次推進會,研究部署用水權、土地權、排污權、山林權改革,以改革開路、以創新開題。“創新”“先行”,亦是科技人的使命和擔當。這一年來,寧夏着力加強生態環保科技創新,科技界的“保衛戰”全面打響。雖是塞北,儼...
盛夏時節,巍峨的賀蘭山腳下一處廢棄礦坑改造的公園裏,楊柳依依、流水潺潺,遊人散步乘涼,好不愜意。公園緊挨着一片綠意盎然的葡萄園,一擡頭就能看到賀蘭山的山峯。“以前可不是這樣!”家住附近的寧夏銀川市民李林正帶着孫子在公園遊玩,在他記憶中,過去這裏滿地砂石、塵土飛揚,長期高強度的開採留下一個...
科技日報長沙6月9日電(記者俞慧友)記者9日從長沙理工大學獲悉,該校丁美、賈傳坤教授團隊聯合多家科研團隊,自主研發設計出了世界首款液流電池電極材料大尺度生長設備,並開發出了一種大規模儲能釩電池專用的石墨烯複合電極材料,可顯著提高釩電池功率密度、能量效率和循環壽命,有效降低釩電池成本。這一技...
據新華社海口6月9日電(記者張建鬆陳子薇)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中國海油“深海一號”能源站,將於6月底投產。投產後,每年將爲粵港瓊等地穩定供氣30億立方米。“深海一號”能源站位於南海瓊東南盆地的“深海一號”(陵水17-2)大氣田,距離海南島150公里。“深海...
5月11日,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內蒙古公司、國家電投氫能科技公司、中車大同公司在北京舉行“三方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同時,國家電投內蒙古公司鐵路運輸分公司與中車大同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簽訂了錦白鐵路氫燃料電池混合動力機車試運行合同,標誌着全國首臺氫能機車實現了由研發到應用的重大跨越。面對國內...
俄羅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學通過創建噴淋過程的完整數學描述來改進工業用噴淋技術,這有助於改進滅火技術以及石化工業中的許多流程。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粉體技術》期刊上。託木斯克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爲,噴淋含水多組分混合物及隨後蒸發是石化工業領域許多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目前這些系統效率低下,影響...
日前在天津舉辦的光伏智能大會上,行業龍頭企業天津中環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環股份”)透露,全球第一家G12硅片智慧工廠將於6月達到設計產能25GW,光伏產業智能化生產時代全面來臨。此次大會上,工信部電子信息司電子基礎處處長金磊判斷,我國光伏產業基本完成從人工生產到自動化、智能化,從人工運維...
2021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6月5日在青海西寧市舉辦。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活動現場指出,“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以降碳爲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據統計,2019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達590...
7日,水利部、河北省人民政府聯合啓動2021年夏季滹沱河、大清河(白洋澱)生態補水工作。生態補水從6月7日開始,預計7月上旬結束,預計補水約2.2億立方米。力爭7月前實現滹沱河補水線路和大清河(白洋澱)補水線路全線貫通,形成水流貫通河長467公里,補水河道周邊地下水得到回補,水生態系統將得...
從15公里長的引水隧洞到224米高的壓力豎井,再到水電站廠房……近日,中國三峽集團舉行祕魯聖加旺水電站三期“雲開放日”。活動線上發佈中、英、西三種語言版本的視頻,展示了祕魯南部叢林中的聖加旺水電站風貌,特別介紹了水電站在建設過程中如何保護生態環境、融入周邊社區、促進當地發展。聖加旺水電站三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