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互通 氣證合一”挖掘生物天然氣綠色價值

【環球網報道 記者 齊琛冏】2024年8月20日,綠色生物天然氣交易發佈會在上海舉辦。此次交易是國內天然氣市場首次通過“氣證合一”模式,將綠色燃氣標識與貿易有機結合,對推動沼氣生物天然氣與常規天然氣互聯互通、探索綠色價值實現途徑具有重大引領作用。政府相關部門、行業專家學者、科研機構及重點企業代表共同見證綠色生物天然氣線上交易的啓動。

綠色生物天然氣交易發佈會由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中石化新星(北京)新能源有限公司、中國石油油氣和新能源分公司指導,綠氣新能源(北京)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主辦,並得到了上海證券報社、中國金融信息中心、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中國沼氣學會的支持。會議還深入探討綠色生物天然氣行業的發展、中國綠證國際互認、綠色燃氣監測與核證等重要議題,共同推動綠色天然氣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爲實現“雙碳”目標貢獻行業力量。

生物天然氣交易市場的一次重大創新

當天的綠色生物天然氣交易發佈會上,綠氣新能源(北京)有限公司掛單的1500萬立方米生物天然氣被百事食品(中國)有限公司摘單,我國首單綠色天然氣線上交易達成。綠氣新能源(北京)有限公司與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的合作簽約,標誌着雙方將在綠色天然氣交易互聯互通及相互服務上展開全面合作。

農業農村部生態總站總農藝師李惠斌在致辭中介紹,利用畜禽糞污、秸稈等農業廢棄物發展生物天然氣,能較好地解決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天然氣消費供需矛盾這兩個方面的問題。同時,發展生物天然氣是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的重要手段。生物天然氣不僅能夠替代化石能源,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還能推進畜禽糞污、秸稈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減少畜禽糞便露天堆放和秸稈露天焚燒產生的甲烷和氧化亞氮;沼渣沼液作爲有機肥還田,可有效替代化肥,降低氧化亞氮排放,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土壤碳匯,是推動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工作落地見效的重要工程手段,可發揮減排、增匯、替代、節能多重作用。

中石化新星(北京)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韓志國在致辭中表示,當前我國生物天然氣交易主要通過線下交易進行,此次建立線上生物天然氣交易平臺,能夠更好地整合資源,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形成生物天然氣“產供銷一體化”模式和交易體系。交易平臺將遵循統一規模、統一建設、統一供銷、統一監測、統一核證、統一標準的“六統一”規劃原則,堅持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運作,實現生物天然氣與常規能源的互聯互通,上下游接入“全國一張網”,以市場化方式推動發展,爲生物天然氣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中國石油油氣和新能源分公司新能源事業部專家沙秋在致辭中分析,目前來看,生物天然氣的發展仍存在較多制約因素,一是社會認可度不高,參與度不夠;二是氣質不穩定,提純技術需進一步攻關;三是《城鎮燃氣管理條例》等制度制約其發展;四是具有“點多、量小、分散”等特點,不利於規模發展;五是需打破燃氣公司利益壁壘等。

沙秋指出,“互聯互通 氣證合一”理念的提出,是對生物天然氣交易市場的一次重大創新。它打破了傳統能源交易的壁壘,促進了信息的流通與資源的優化配置。相信通過構建開放、透明、高效的生物天然氣交易平臺,可以實現生產方、需求方、金融機構及監管機構之間的良好對接,推動生物天然氣產業的快速發展。

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副總經理汪志新在致辭中表示,通過線上交易方式可以充分發現綠色天然氣的價值,有效確保合同履約,真正實現互聯互通、氣證合一。舉辦綠色生物天然氣線上交易發佈會,是爲了更好地推動綠色天然氣的發展,爭取早日實現清潔能源產得出、運得暢、銷得旺,真正發現綠色低碳能源的價值,實現上中下游產業鏈的協調發展,爲我國實現3060碳達峯、碳中和目標貢獻力量。

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可再生能源處副處長徐文勇介紹了生物天然氣綠色核證機制探索與實踐,包括建立聯合推進機制、完善綠色標準體系、開展長期定位監測、探索綠色燃氣溢價途徑等。

生物天然氣產業規模巨大,前景可觀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生產每年產生畜禽糞污約30.5億噸、農作物秸稈約8億噸。近年來,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仍有約22%的畜禽糞污和12%的秸稈尚未得到有效利用,不僅浪費了資源,也對農村生態環境造成了影響。另一方面,我國也是天然氣消費大國,2023年天然氣消費量3945億立方米,其中進口量1656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超過42%,產銷缺口大,供需矛盾突出。

生物天然氣,通常指的是通過生物質資源(如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餐廚垃圾等)經過厭氧發酵和淨化提純產生的天然氣。生物天然氣具有清潔、低碳、可再生等特點,在能源轉型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近年來,多項政策支持推動綠色天然氣產業發展。今年8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提出“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因地制宜開發生物質能、地熱能”等相關要求。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在《關於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創新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機制,鼓勵支持生物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發展,並完善規模化沼氣、生物天然氣等生物質能開發利用的扶持政策和保障機制。這些政策措施爲綠色天然氣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政策基礎。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部委發佈的《關於促進生物天然氣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到2025年,中國生物天然氣年產量將超過100億立方米,到2030年將超過200億立方米,形成綠色低碳清潔可再生燃氣新興產業。中國沼氣學會祕書長李景明分析,目前我國沼氣年產能約200億立方米,考慮到資源的可獲得性與社會綠色發展的需求及技術進步,未來我國沼氣發展潛能預判能達到年產3700億立方米。隨着我國對綠色燃氣的需求,其中約有40%—50%的沼氣轉換成生物天然氣,用於生產生活各領域,這將能創造上萬億的投資機會,生物天然氣產業規模巨大,前景非常可觀。

“綠色生物天然氣產業的良好發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政府、企業、交易平臺、研究機構、消費者,我們都應該積極參與到這一進程中來。”汪志新表示。

發佈會當天還舉辦了“沼氣生物天然氣綠色轉型與高質量發展”圓桌沙龍,圓桌沙龍由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研究員董保成主持,來自中國沼氣學會、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綠色燃氣委員會、農業農村部成都沼氣科學研究所、港華燃氣、油氣行業代表、生物天然氣生產企業等單位的代表圍繞綠色生物天然氣行業的發展、中國綠證國際互認、綠色燃氣監測與核證等重要議題展開了深入探討,共話生物天然氣在碳減排、生態效益方面的價值潛力和互聯互通的未來前景。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