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也達
“老李,我把你的快遞取回來了,應該是孩子給你們寄的東西。”10月17日上午,秦皇島市海港區天洋新城社區紅星小區李增家門前,70歲的韓有名拎着一件快遞,輕輕叩門。
“來了,來了。”屋內,80多歲的李增慢慢挪動着腳步。聽見這熟悉的聲音,李增的臉上掛滿了笑容。
今年4月,秦皇島市委社會工作部啓動“老幫老”志願服務活動,組建了205支“老幫老”志願服務隊伍。205支志願服務隊2956名志願者中,黨政機關退休幹部、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及各類專業人才成爲主力軍,他們活躍在各個社區,用真心溫暖鄰里。韓有名就是其中一員。
“如今,中青年羣體面臨上有老、下有小的雙重壓力,往往難以兼顧對高齡父母的日常照料,專業養老機構又因爲數量少、收費高等因素,難以滿足所有高齡老人的養老需求,‘老幫老’模式恰好填補了這些需求空白。”秦皇島市委社會工作部部長郝鳳斌說,憑藉低齡老人與高齡老人的同羣體屬性,“老幫老”模式更易建立深度情感連接,更有利於促進養老互助。
韓有名是小區居民公認的熱心人,對待小區裏的高齡老人,像對待家人一般無微不至。李增與妻子張蘭霞都已80多歲,三個女兒都在外地上班,只有逢年過節纔有時間回來。成爲“老幫老”志願者後,韓有名經常上門幫助老兩口代買物品、送快遞、接純淨水等,閒時還陪他們說說話解解悶。
“有名啊,你嫂子今天燉紅燒肉,燉多了,你一會兒帶些走。”李增開門後,拉住了準備離開的韓有名,讓他先進屋坐會兒。
“好,嫂子知道我又饞她燉的紅燒肉了。”韓有名一邊說着,一邊換鞋走進屋裏。來到廚房後,韓有名看見張蘭霞正繫着圍裙站在竈臺旁,同時注意到純淨水桶是空的。
“我去小區門口接桶水。”韓有名拿起水桶,很快便出了門。
在下樓的時候,韓有名告訴記者,張蘭霞經常給他準備各種喫的,尤其是他愛喫的紅燒肉。韓有名知道,李增口中的“燉多了”,其實是專門爲他做的。“前段時間有人給老李寄了獼猴桃,他還特意給我留了幾個嚐嚐鮮。”韓有名說。
據瞭解,天洋新城社區下轄3個小區,共有居民3530戶,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近2000名。目前,該社區共有13名“老幫老”志願者,並且人數還在增加。
“像我們這種六七十歲的人,身體還行,也有照顧他人的能力。”韓有名說,當上“老幫老”志願者後,他感覺心態變年輕了,即使退休在家也能找到自己的社會價值。
“這種以老助老的互助機制,激活了老年羣體的人力資源,構建了有溫度的養老支持體系。”天洋新城社區黨委第一書記周慧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