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騰訊青科實訓營十大線上主題營盛大開啓,涵蓋 AI 小程序開發、AIGC 創作、遊戲客戶端等熱門方向,滿足不同學生的科技興趣點。在這裏,前沿技術不再遙不可及,而成爲每個普通人觸手可及的成長工具;教育公益不再是單向輸出的知識灌輸,而演化爲一場雙向奔赴的能力喚醒體驗。
科技普惠:“零門檻”背後的教育溫度
“沒想到不用報班,在線就能學做跳出屏幕的3D賀卡!”初中生小林舉着手機向同學展示他的AR作品——一隻抱着胡蘿蔔的3D月兔從屏幕裏蹦出來,背景是動態的中秋圓月。這個名爲“月滿中秋·AR明信片”的項目,正是本次騰訊青科實訓營Mini鵝線上營地中最受歡迎的項目之一。無需編程基礎,30分鐘即可通過拖拽交互完成創作;所有完成作品的青少年都能獲得官方認證的電子證書,優秀作品還有機會在騰訊青科實訓官網展出。
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多元設計,構成了十月十營的核心支撐:中學生可通過“神獸朋友圈《西遊篇》”用AI生成九宮格取經故事,或通過“虛擬足球基礎營”用31個遊戲化關卡培養編程思維;高校計算機及相關專業學生則可報名騰訊技術菁英班,享受專屬課程、企業級實踐機會及優質學習資源,提前儲備實戰經驗,爲投身互聯網產業做好充分準備。更重要的是,所有課程資料與案例均來自騰訊真實業務場景,學完即可擁有寫入簡歷的“實戰經驗”。
值得一提的是,騰訊青科實訓營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還注重對教育生態的完善。“青科開放日”讓教育工作者走進騰訊濱海大廈,在“教育創想工作坊”與騰訊技術專家探討多元科技教育議題,學生則通過科創課程、實踐課題和專業指導,與企業工程師面對面、動手實踐,激發青少年的科技創新熱情,培養求知慾與創造力,拓寬科技視野。
熱點共振:當"科技向善"照進現實
“雙減”政策背景下,如何爲青少年提供“有營養”的非學科類成長選擇?騰訊青科實訓十月十營聚焦的AIGC創作、AI小程序開發等方向,既是教育部“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的核心能力,又能通過“做中學”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與創造力。在今年暑假的Mini鵝營地,隨着騰訊推出的AI編程助手CodeBuddy的加入,一羣幾乎零編程基礎的少年,僅用四天時間就完成了一系列圍繞 “低碳生活” 與 “應急安全科普” 兩大主題的創意微信小程序。CodeBuddy的產品經理表示,最觸動他的是學生們並不是爲了做程序而做程序,而是真的在想怎麼幫助身邊人,“CodeBuddy的價值,就是讓這種善意不被技術攔住,想嘗試編程的青少年也不會被代碼嚇住。”
“數字鴻溝”背景下,如何讓教育公平真正落地?騰訊青科實訓特別設置了“多元覆蓋”機制:既有面向發達地區學生的前沿技術營地,也有專爲欠發達地區設計的科普營地。2025年8月,Mini鵝科創營北京站特別設立了“AI文創設計春蕾班”,匯聚了從甘肅隴南、定西和四川涼山州、攀枝花市的春蕾女孩,其中許多學員第一次接觸AI工具。在營地老師的帶領下,她們迅速成長,使用AI工具設計出以北京中軸線爲靈感的系列文創產品。“通過在AI輔助下生成科創產品的全過程,一顆科技學習的種子已悄然播撒在她們心中,將激勵她們未來更加關注科技領域,勇敢探索未知世界。”甘肅隴南的帶隊老師說。
成長共生:一場關於未來的集體體驗
當00後用AR技術重新詮釋傳統節日,當大學生在企業級項目中理解技術溫度,當教育工作者從“知識傳授者”轉變爲“成長引導者”,營地項目早已超越單純的技能培訓,演變爲一個關於“人與技術如何共生”的社會體驗。
在“虛擬足球進階挑戰營”裏,有學生通過反覆調試算法,讓機器人球員的傳球成功率大大提升後感慨:“原來解決問題比贏更重要”;在Mini鵝營地中,以北京中軸線、三星堆面具、景德鎮瓷器等爲靈感,學生藉助騰訊元寶文生圖及混元3D生成能力,將抽象的文化元素轉化爲具象的設計作品,體驗了完整的數字產品開發生命週期。更有許多教育工作者在參與後表示:技術的終極意義,從來不是門檻,而是橋樑。
騰訊青科實訓營依託騰訊學堂超二十年人才培養積澱,整合騰訊多元產品矩陣、豐富業務場景與前沿技術成果,精心構建分層PBL科技實訓體系。該體系旨在讓學生在攻克真實業務課題的過程中,切實提升實踐能力,實現科技人才的長線培養與社會價值的共創,成爲學校和家庭教育之外科技教育的有力補充。目前,騰訊青科實訓營TCAMP累計吸引超過60萬青少年參與,與2000+學校開展合作,開設438個營地班級,孵化數千份科技作品,助力百餘名國家級學科競賽金牌選手成長。
2025年,騰訊青科實訓營全面升級,首創“4 + 2”分層營地模式,精準對接不同成長階段學生的需求。營地班級數量顯著增加,課題維度多元拓展,覆蓋人羣更爲廣泛。全年滾動開營的模式,讓學生隨時都能開啓科技探索之旅,爲青少年提供了豐富且靈活的學習機會。
據項目組透露,本次金秋計劃僅是起點——未來將持續迭代“4+2”分層培養體系,聯合更多高校與教育機構擴大覆蓋範圍,共同豐富教育生態。“營地教育必須有廣泛的業務夥伴支持、紮實的教研沉澱、系統化的產品支撐,以及多元角色的匯聚。我們相信,當科技教育變得像呼吸一樣自然,每個孩子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未來之光。”騰訊青科實訓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