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道 記者 文雯】在兒童文學的璀璨星河中,龐婕蕾宛如一位溫柔的編織者,用細膩的筆觸和貼近生活的故事,爲孩子們編織出成長的經緯,點亮童年的星辰。她的作品不僅深受小讀者的喜愛,更以其真實的情感和深刻的內涵,成爲家長和教育者的推薦之選。世界讀書日即將到來之際,環球網專訪了這位以幽默與溫暖著稱的作家,聽她講述如何在文字中捕捉成長的瞬間,傳遞生活的智慧。
龐婕蕾的創作之路始於童年對閱讀的熱愛。她回憶道:“上小學時,我最怕被問到理想的問題,因爲那時的我懵懵懂懂,不知道自己將來適合做什麼。於是,我選擇去做我喜歡的事——讀課外書。書裏的故事真精彩,讀着讀着,到了中學,突然有個聲音從心裏冒出來,‘我長大以後是不是也可以當一個寫故事的人呢?’”
通過大量的自主閱讀和創作,龐婕蕾逐漸實現了中學時代的理想。她坦言:“閱讀是我創作的起點,也是我不斷汲取靈感的源泉。書頁間的故事讓我看到了世界的多樣性,也讓我明白了文字的力量。”
龐婕蕾的職業生涯與編輯工作密不可分。她認爲,編輯工作爲她的創作提供了寶貴的視角。“做編輯可以讀到大量未經發表的作品,有的讓人眼前一亮,有的可能很不成熟。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通過分析這些作品的優缺點,我逐漸明白什麼樣的故事能夠打動人心,什麼樣的情節能夠引人入勝。”
她進一步解釋道:“編輯工作讓我學會了如何打磨文字,如何構建情節,如何塑造人物。這些經驗不僅讓我在編輯崗位上更加得心應手,也爲我的創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龐婕蕾的作品多次獲得冰心兒童圖書獎和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等重要獎項。她表示:“獲獎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鞭策。長期從事寫作,會有很多孤獨、迷茫、焦灼的時刻,往往需要外界的鼓勵來建立信心。小讀者的真情告白和專業評委的肯定,都是我繼續創作的動力。”
她分享了一封來自讀者洛秋的郵件,信中寫道:“十年前,我還是一個天真小學生,被《橘子味的夏天》吸引。如今,我成了高中生,再次翻開這本書,發現它依然能觸動我的心靈。這本書像一縷清風,吹進我沉寂已久的心房,點亮我的思想。”
龐婕蕾感慨道:“當讀者告訴我,我的書陪伴他們走過一段成長路,甚至在成年後依然惦念,那種喜悅和成就感就像爆米花一樣,嘭一下炸開了。”
龐婕蕾的寫作風格細膩、貼近生活,常常帶有幽默感。她認爲,這種風格的形成與她的性格、閱讀偏好以及與孩子們的交流密不可分。“大學畢業後,我進入《上海中學生報》工作,接觸了大量的中學生羣體,後來又在《好兒童畫報》雜誌做編輯,接觸了小學生羣體。這些年認識了太多可愛的孩子,感謝他們信任我,分享好玩有趣的事、麻煩的事、傷心的事。看着鮮活的他們,我很有創作衝動。”
她補充道:“有時,一個故事有點憂傷或是沉重,在寫作的過程中,我本人的心理和情緒也會受影響,陷入低氣壓。那麼,想要及時抽身而出的話,下一個故事可能就寫得歡快些、好玩些,作爲一種情緒的調劑,也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
龐婕蕾的作品常常圍繞成長、友情和家庭關係展開。她認爲,這些主題對兒童文學尤爲重要。“我自己在青少年時期,就很喜歡閱讀成長故事。那些帶有時代氣息、青春氣息的故事特別吸引我,它們的優秀、精彩開闊了我的眼界,讓我知道成長是可以如此多元。”
她希望通過作品爲孩子們傳遞積極的價值觀:“好的成長小說可以教會一個懵懂的孩子熱愛生活,懷揣對未來的憧憬,跌跌撞撞,勇往直前。我希望我的故事能給孩子們帶來心靈的撫慰,讓他們看到各種生命不一樣的狀態及可能的樣子,瞭解世界的豐富性。”
龐婕蕾認爲,兒童文學創作者最大的挑戰是不斷創新。“時代一直在變化,人的生活方式、人對世界的認識也在更新。如果作家能捕捉到那些新的變化,並通過作品呈現出來,那也是某種程度上的創新。”
她分享了自己的創作經驗:“這些年儘管寫了很多故事,但每次寫新的故事,過往的經驗似乎都不起作用了,一切從零開始。寫作就是一個不斷克服自我懷疑的過程。寫,寫完了放一段時間再拿出來看,不滿意,就大刀闊斧改,改完了放段時間再拿出來再改。”
龐婕蕾的新作《龐婕蕾·風信子悅讀坊——歡迎光臨故事商店》聚焦於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和成長故事。她創作這部作品的靈感來源於對鄉村生活的觀察與熱愛。“我喜歡這些變化,在這些變化裏,我看到了久違的土布,我小時候打開媽媽的櫃子,就能看到很多土布。那些土布是我外婆織了給媽媽當嫁妝的,這些土布貫穿了我的童年記憶。”
她希望通過這部作品傳達一種積極的成長理念:“我希望這個故事是有點好玩的,有點新鮮的,有點感動的,能讓小讀者感同身受,看到這個時代的日新月異和豐富精彩。”
龐婕蕾的創作是一場對童年光華的守護。她用文字編織成長的經緯,爲孩子們構建了一個既真實又充滿想象力的文學世界。在這個過程中,她不僅是故事的講述者,更是孩子們心靈的引路人。她的作品提醒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那些關於成長、友情和家庭的故事,永遠值得被銘記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