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廣汽集團宣佈,在職業經理人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在集團管理幹部中推行競聘上崗,並全面實施任期制與契約化管理,以經營業績指標進行考覈。這是廣汽集團此前提出的三年“番禺行動”的最新舉措。
廣汽集團當前面臨前所未有的業績挑戰。廣汽集團近日發佈的2024年業績預告顯示,2024年淨利潤預計爲8億到12億元,同比減少72.91%到81.94%;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爲虧損33億到47億元。這將是廣汽集團20年來的首次虧損。
廣汽集團曾在2017和2018年分別創下108億元和109億元的淨利潤高點,如今陷入了大幅虧損的境地,凸顯出廣汽集團在市場競爭中的被動局面。
爲扭轉現狀,廣汽集團從2024年底開始啓動內部改革,具體措施包括:對自主品牌實施經營管控,總部搬遷至番禺汽車城;提出爲期三年的“番禺行動”,開啓自主品牌一體化運營,推進整合營銷領域改革。除營銷領域,廣汽集團還成立了產品本部、採購本部、財務本部,整合自主品牌板塊的產品、採購、財務。
在內部改革的同時,廣汽集團也開始尋求外部合作,近日其宣佈與華爲合資打造新品牌,被視爲“自救”的又一個途徑。
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梅松林指出,包括廣汽在內的多家大型汽車集團,當前正面臨合資品牌市場份額被壓縮和自主品牌尚未穩固的雙重挑戰,這導致集團利潤大幅下滑。在這種情況下,大型汽車集團要扭轉局勢,需採取多線協同作戰策略。
業績“滑鐵盧”
對於2024年的利潤大幅下滑,廣汽集團在公告中表示,這主要是受兩個方面的因素影響:第一,受汽車行業價格內卷、競爭格局劇變等因素影響,汽車銷量減少;第二,爲應對市場競爭,公司及投資企業追加銷售補貼等商務政策的投入約180億元,綜合導致利潤下降。
實際上,廣汽集團早在2023年就已出現利潤大幅下滑的情況,當年廣汽集團銷量微增2.9%,但淨利潤同比下降45.08%,幾近腰斬。
“近兩年廣汽集團在銷量、營收和利潤方面都面臨嚴峻挑戰。其中,合資公司銷量下滑,自主品牌廣汽埃安雖前期市場表現搶眼,但已顯露疲態,加之前期大量投入,使其勢頭受阻。另外廣汽自主燃油車業務也比較乏力,導致廣汽集團整體陷入困境。”羅蘭貝格全球高級合夥人、亞洲區汽車業務負責人鄭贇對經濟觀察網表示。
數據顯示,廣汽集團2024年銷售200.31萬輛,同比下降20.04%。其中,曾經的“利潤奶牛”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2024年銷量分別同比下滑26.52%和22.32%,目前兩者均實施了產能和人員“瘦身”。
自主品牌廣汽埃安在2024年結束了連年的高增長態勢,累計銷售37.49萬輛,同比下滑21.9%。埃安品牌在2021年和2022年增幅均超100%,並在2022年成爲新勢力企業銷量冠軍。廣汽傳祺成爲廣汽集團內唯一正增長的品牌,2024年累計銷售41.46萬輛,同比增長1.99%,但其銷量規模不足以支撐廣汽集團整體增長。
此外,廣汽集團的新造車項目合創汽車宣告失敗。據廣汽集團在1月11日發佈的公告,廣汽集團作爲股東正在按照出資比例解決合創汽車員工安置問題,並由廣汽埃安接管合創汽車產品的售後服務工作。這標誌着合創汽車項目的徹底失敗,巨大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廣汽集團近幾年的財務表現。資料顯示,2023年和2024年前11月,合創汽車分別虧損18.4億元、11.3億元,兩年累計虧損約30億元。
在銷量下滑的同時,“價格戰”進一步削弱了廣汽集團的利潤。廣汽集團各品牌在追加了180億元的銷售補貼後,一定程度緩解了銷量大幅下挫的局勢,但同時使得公司盈利情況惡化。
廣汽集團的困境並非個例。上汽集團和長安汽車等國有企業集團,也面臨合資品牌表現不力、自主品牌難以挑大樑的問題。上汽集團2024年在上汽通用和上汽大衆均銷量下滑的情況下,整體銷量同比下降20.07%,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下降39.45%。長安汽車則在長安福特和長安馬自達表現不佳的情況下,2024年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下降63.78%。
困境中“自救”
隨着合資品牌市場份額的縮減,做大做強自主品牌已成爲各大車企集團最緊迫的任務,廣汽集團也不例外。面對市場困境,廣汽集團將未來的增長希望主要寄託在自主品牌上,並啓動了一系列內部改革。
2024年11月,廣汽集團將總部遷至廣州番禺汽車城,與廣汽傳祺、廣汽埃安和廣汽研究院比鄰而居,對自主品牌的管理模式也從戰略管控轉變爲經營管控。在隨後的廣州車展上,廣汽集團發佈了爲期三年的“番禺行動”,旨在通過改革,到2027年實現自主品牌銷量佔集團總銷量的60%以上,並挑戰200萬輛的銷量目標。
數據顯示,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2024年合計銷量佔廣汽集團全年銷量的62%。若要達成2027年自主品牌銷量佔比60%的目標,廣汽集團就要徹底告別依賴合資品牌,將重點轉移到自主品牌身上。另外,要實現2027年200萬輛的銷量目標,意味着廣汽的自主品牌要在2024年不到80萬輛的基礎上每年增長至少36%。
廣汽集團內部人士向經濟觀察網透露,爲降低自主品牌運營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和經營水平,自2025年1月1日起,廣汽集團設立了由傳祺營銷本部、埃安營銷本部、昊鉑營銷本部組成的品牌營銷本部,負責統籌三個品牌的大客戶業務以及市場營銷、整車銷售、渠道建設和售後服務、新媒體營銷等工作。
產品方面,廣汽自主品牌未來三年計劃推出22款全新車型,其中2025年將上市7款,涵蓋EV、PHEV和REV等主流新能源動力結構。
同時,廣汽集團自主品牌其他業務和職能領域也進行了一體化改革。廣汽集團最新實施的幹部競聘上崗制度,即是推進一體化運營改革和幹部隊伍建設的需要。
在外部合作上,廣汽集團也一改以往的謹慎態度,開始積極尋求與華爲的深度合作。1月10日,廣汽集團公告稱,將與華爲共同建立GH公司,打造全新的汽車品牌。1月14日,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通過社交媒體對外透露,目前雙方團隊已經開始聯合辦公,首款產品定位於30萬元級豪華智能新能源車。
得注意的是,早在2021年,廣汽集團就曾與華爲嘗試過華爲HI模式的合作。但到2023年,雙方的合作模式發生了轉變,由原先的“聯合開發”變爲廣汽“自主開發”,華爲則轉變爲純粹的供應商角色。這一變化引發了外界的猜測,認爲廣汽集團希望在智能化領域擁有更多自主權。如今與華爲的深度合作,似乎表明廣汽集團的態度再次轉向。
根據廣汽集團的規劃,其將在2025年挑戰15%的年度銷量增長目標。這一目標能否順利達成?
梅松林指出,廣汽集團要實現增長,需在合資和自主兩條戰線上同時發力。合資車企應爭奪燃油車市場,並大舉進攻插混、增程市場;自主品牌則需擴大國內和海外市場,同時在價值鏈上實現突破和創新變革,大幅提升效率,追趕行業標杆的單車毛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