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部分德國工廠或易主 中國汽車製造商成神祕買主?

出海熱情高漲的中國汽車製造商們似乎開始將目光鎖定到汽車發明地——德國。

近日,據路透社報道,多家中國上市汽車公司(及其子公司)有意向收購部分計劃被關閉的大衆德國汽車工廠。

長期以來,大衆汽車集團都是德國工業實力的象徵,但在汽車電動化轉型的壓力下,其處境並不如前。

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大衆汽車集團全球銷量約爲902.7萬輛,同比下降2.3%。在中國市場,大衆汽車集團去年銷量約爲292.8萬輛汽車,同比下降10%。財報數據顯示,去年前三季度,大衆汽車集團營業利潤爲129.0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974.5億元),同比下降20.5%。

自去年9月起,大衆汽車集團首次宣佈考慮關閉位於德國本土的汽車工廠,並正在探索其德累斯頓和奧斯納布呂克工廠的替代用途,以削減其德國業務的成本。

不過,這一決策遭道了德國工會的抵制。約有10萬名工人進行了兩次罷工,德國工會也與大衆汽車進行了多輪談判。在去年聖誕節前雙方曾達成一項協議,大衆旗下的10家德國工廠繼續運營,並將就業保障協議延長至2030年。作爲交換,工人們同意放棄部分獎金,減少獲得長期僱傭的實習生數量,並削減五個廠區的產能。

其中,大衆汽車集團旗下的德累斯頓工廠將從2025年起停止生產,該工廠有340名員工,生產電動ID.3車型;奧斯納布呂克工廠將從2027年起停止生產,該工廠有2300名員工,生產T-Roc敞篷車型。

但是這兩個工廠將不會關閉。大衆汽車集團的一位發言人表示:“我們致力於爲工廠尋找持續的用途,但這必須是一個考慮到公司和員工利益的可行解決方案。”

一位熟悉大衆汽車的銀行家表示,對於大衆汽車來說,出售工廠可能比關閉所有工廠更划算,每家工廠可賣出1億至3億歐元(7.55億至22.64億元人民幣)的價格。

與此同時,爲規避歐盟委員會去年徵收的關稅,許多中國汽車製造商正在歐洲尋找本土化生產的機會。

有消息稱,大衆計劃關閉工廠的潛在買家有中國民營車企、國有車企與合資公司。

目前來看,比亞迪已經在匈牙利和土耳其建立工廠;海外市場表現頗佳的奇瑞控股集團已經於去年在西班牙收購了日產工廠;零跑汽車與Stellantis集團有深度合作,可使用其波蘭工廠;吉利控股或可以利用沃爾沃(比利時)、LEVC&路特斯(英國)的工廠。

有觀點認爲,對於大衆汽車德國工廠,上汽集團、江淮汽車、一汽集團、小鵬汽車等幾家與大衆汽車集團在中國有深度合作的中國汽車製造商有望成爲其潛在買家。

在這幾家之中,上汽集團在海外市場的表現一直可圈可點。數據顯示,MG品牌2024年在歐洲銷量突破了24萬輛。加之上汽集團是被加徵關稅最高的中國汽車上市公司,行業內多猜測上汽集團或是大衆德國工廠的神祕買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上汽集團方面求證是否有可能會考慮收購德國工廠,對方表示並不知情。

實際上,上汽集團方面此前曾表示歐洲市場銷量一旦超過10萬輛就會考慮在當地設立工廠。2022年,上汽集團在歐洲市場銷量超過10萬輛,但上汽集團海外板塊的高管曾向記者透露因爲疫情等因素並未落實建廠一事。

從2023年開始,上汽集團就已經對外表示已確定要在歐洲建廠,相關工作已經提上議事日程,目前仍在推進之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黃辛旭)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