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曼汽車事業部:開啓科技躍遷,駛向智能化新航道

放眼當下的汽車產業,“新”往往是最容易博得關注的名詞。新汽車、新勢力、新品牌……毋庸置疑的是,中國汽車產業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技術革新和市場變革。新玩家層出不窮的同時,那些歷經市場考驗、紮根行業深處的參與者,也不斷利用自身優勢,積極轉型升級,定義汽車行業的未來,哈曼汽車事業部便是其中之一。

如何在“向新”的進程中,成爲定義規則的一員,是哈曼汽車事業部在技術創新與市場變革中不斷探索的課題。

創始於1956年的哈曼集團,旗下擁有AKG®, Harman Kardon®, Infinity®, JBL®, Lexicon®, Mark Levinson®和Revel®等全球知名品牌。爲全球汽車市場、大衆消費市場以及專業領域提供各類智聯汽車系統、音視產品、企業自動化解決方案及物聯網技術服務。

目前,哈曼汽車業務在集團整體銷售份額中的佔比已超過一半。全球超過五千萬輛汽車配備哈曼的車載音響和智聯汽車系統,其軟件解決方案已覆蓋超過十億個移動終端和系統上。有近30家國內外知名汽車品牌與哈曼合作,其中既包含BBA、Stellantis、通用等跨國車企,也有吉利、廣汽、長城等國產自主品牌。

12月初,36氪獨家對話哈曼汽車事業部亞太區高級副總裁劉玉湛。自2004年起,他便深耕汽車行業,親歷了汽車工業從傳統動力向電動化邁進、從功能車向智能化升級、從單一產品競爭到生態系統構建的深刻變革,並在技術與商業發展領域積累了深厚經驗。2015年加入哈曼後,他紮根中國這一全球汽車工業變革的核心區域,爲哈曼向科技創新型企業的轉型貢獻力量。”

在長達萬字的視頻訪談中,他爲我們解答了哈曼汽車事業部“向新”的轉型路徑與未來展望。

轉向時刻:用消費的邏輯造產品

隨着消費者對數字化和智能化的要求不斷攀升,汽車的定義正在被重塑。人們期待它不僅僅是代步工具,而是成爲智能化生活的延伸。

“越來越像消費電子產品”,是劉玉湛眼中汽車行業的巨大轉變之一。

表面上,消費電子與汽車產業的融合似乎天然契合:消費者希望汽車像智能手機一樣,具備極高的科技感和便捷體驗。然而,二者在研發邏輯上的差異卻帶來了不小挑戰。消費電子追求更新換代的速度,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從產品研發到市場流通。

但傳統汽車供應商的研發模式高度依賴客戶需求。拿到動輒上百頁的詳細規格書後,從零開始設計產品,對速度和成本都是不小的考驗。這種開發模式,是爲了保證汽車產品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爲了既能讓用戶享受到創新的消費產品體驗,又能確保汽車產品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哈曼汽車事業部率先提出了“消費級體驗,汽車級品質”的核心戰略。

在這樣的戰略指導下,哈曼汽車事業部從3年前開始轉型,全面支持汽車產業數字化進程。也正是基於該戰略,哈曼重新梳理了產品策略並推出了全新的Ready系列產品。

這一系列產品包括Ready Connect(實現產品可升級性的5G車載通信單元)、Ready Vision(AR-HUD和AR軟件一體化產品)、Ready Care(艙內感知檢測系統)、Ready Upgrade(可實現軟硬件全面升級的智能座艙系統)、Ready Display(採用三星Neo QLED技術的高清車載顯示屏)等等,覆蓋座艙體驗的各個方面。

在這些產品的研發過程當中,哈曼汽車事業部不僅積極進行技術自研,還與母公司三星開展合作,將三星公司許多成熟的消費電子技術引入汽車當中。二者強強聯合,加速了產品研發過程,還在技術上突破了座艙的傳統界限,帶來了全新的用戶體驗思維,讓最新技術能夠安全、快速、及時上車。

以哈曼汽車事業部的Ready Display產品爲例,三星集團的量子顯示技術Neo QLED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傳統OLED技術成本高、難以大規模普及的行業痛點。Ready Display涵蓋高清、超高清顯示屏,其中還包括曲面屏,既滿足了消費者對車內更大屏幕的需求,也滿足了汽車廠商對無縫集成儀表盤的設計要求。這一技術的提升,爲消費者帶來了更清晰、更沉浸的視覺體驗,讓用戶在駕駛或乘坐的過程中享受如家庭影院一般的視聽盛宴,提升整體出行的愉悅感。

除了硬件性能的提升,哈曼汽車事業部在功能設計上同樣展現了對未來車載體驗和安全性能的深刻洞察。Ready Display產品全新推出的Active Privacy(主動隱私)功能模塊,可以有效將乘客顯示屏內容限制在乘客視線範圍內,從而降低駕駛員的注意力分散風險。據透露,“Ready Display”已經在全球範圍內獲得了多個訂單,也與中國本土車企展開了合作,產品將在明年或後年上車。

目前,Ready系列產品覆蓋了從5G通信、艙內感知,到增強現實導航與顯示技術等多個關鍵領域。這不僅展現了哈曼對智能座艙未來發展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其從傳統供應商到創新引領者的戰略轉型。正如劉玉湛所強調,Ready系列產品不僅僅覆蓋視聽觸覺,更是“圍繞座艙全體驗,以個人爲中心的消費級產品”。

除了智聯汽車領域的諸多成果,在“向新”過程中,哈曼汽車事業部也在汽車音響領域不斷探索新技術,憑藉卓越的音質表現,哈曼旗下汽車音響品牌一直是全球衆多知名汽車品牌車載音響的首選之一。哈曼汽車事業部不斷優化車載音響技術,將車載音響從“聽音效果”擴展到更廣泛的聽覺體驗,通過不同聽覺模式和場景,爲消費者帶來個性化的聲音享受。劉玉湛提到,哈曼汽車事業部引入了多種創新功能,如通過雙聲道模擬環繞聲、虛擬場館模式等,讓用戶可以在車內體驗歌劇院或演唱會的沉浸式氛圍。

隨着行業的快速變革,哈曼正引領着消費者駕乘體驗的革新。通過前瞻性的技術開發,哈曼直接與消費者的需求對話,共同創造更個性化、更智能的出行體驗,讓消費者享受到更舒適和愉悅的駕乘樂趣。

模式改革:“快節奏”下的創新的哲學

現如今,汽車產品迭代速度已然今非昔比,技術研發、產品更新的節奏更加快速,消費者的興趣喜好也是千變萬化。劉玉湛表示,要實現真正的價值創造,必須深入理解消費者的需求與思維模式:他們需要什麼樣的產品?什麼樣的技術能真正打動他們?

爲了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哈曼汽車事業部將消費電子行業成熟的開發體系靈活應用於汽車領域。在產品研發前,哈曼汽車事業部研發團隊通過大量的用戶交互,探索市場潛在場景,生成需求文檔並轉化爲開發計劃。核心在於“先看市場,先看用戶”,以前瞻性思維定義產品方向。同時,哈曼引入正向反饋機制,將早期原型和設計理念提供給客戶和消費者,收集反饋後優化開發方向。

哈曼希望通過創新理念,幫助車企開發真正適合消費者的產品,而不僅僅是完成交付。這是哈曼向“科技驅動型公司”轉型的關鍵一步,也是應對“體驗爲王”時代,企業提升價值的必然選擇。

劉玉湛指出,哈曼汽車事業部已引入“預研發”模式,主動探知消費者未來需求,提前進行產品研發,並定義一系列通用標準產品。研發成熟後,這些產品就能快速融入整車方案。這一模式能將新產品開發週期縮短近50%,同時降低車企的開發成本。

“預研發”模式的優勢,在Ready系列產品的開發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傳統上,開發一個成熟的產品需要兩到三年時間,而在引入Ready系列後,哈曼汽車事業部的目標是在6到12個月內完成產品的研發與交付。通過標準化接口和模塊化設計,將“硬件可升級”變爲可能。

“全面可升級”是Ready系列產品的核心特質。通過模塊化設計和軟件定義硬件的思路,哈曼能在研發初期快速完成關鍵功能的驗證和優化。自主開發的工具鏈使得Ready系列產品能夠更快、更精準地與車輛適配。這不僅優化了整車廠的生產開發流程,也爲消費者提供了類似消費電子產品般的流暢體驗。

爲此,哈曼汽車事業部推出諸多靈活的交付模式。以數字座艙解決方案Ready Upgrade爲例。既可以採用“交鑰匙工程模式”,直接向客戶交付所有硬件軟件。也可以爲具備自主研發能力的合作伙伴交付硬件平臺,同時讓車企能專注於用戶交互軟件的優化;對於自建平臺級產品的客戶,則僅提供硬件及基礎驅動程序軟件。

Ready Upgrade的推出,也標誌着汽車行業在座艙智能化和產品更新方式上邁出了重要一步。哈曼汽車事業部在硬件與軟件結合的可擴展性方案上走得更遠,爲車企提供了跨車型、跨改款的解決方案,展現出其在快節奏產業中的創新哲學。

現代汽車音響技術也已經突破了傳統界限,哈曼除了通過一系列創新如環繞聲模擬、虛擬場館設置等,提供更加個性化的聽音體驗之外,哈曼更突破性地將音頻技術與智能座艙的功能相結合,開發出更多新的功能:比如將聲音與輔助駕駛結合,能夠讓駕駛者感知外面的車輛從哪個方向行駛過來等等,從而進一步增強駕駛安全性和樂趣,開拓了音頻技術與座艙體驗相結合的創新空間,全面提升了用戶體驗,使聲音成爲智能座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研發導向:在中國,先見未來

在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的浪潮中,中國市場的角色愈加舉足輕重。一方面,中國市場具有龐大的消費基數和多樣化的需求,催生了前所未有的技術迭代速度;另一方面,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價格戰也讓企業必須直面效率與創新間的平衡挑戰。

在談及汽車產業“價格戰”時,劉玉湛直言,高度價格戰其實是無序競爭,並強調“好的產品一定不是靠價格戰取勝”。在行業變革期,哈曼汽車選擇專注產品價值,也更加註重研發。

自2005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哈曼已在全國建立了兩家先進工廠和四大研發中心,哈曼汽車事業部目前已經擁有超過3700名員工,其中研發工程師數量達到1200餘人。這支團隊是哈曼汽車事業部未來發展的關鍵:通過培養產業人才、研發新產品新技術、引入更先進的開發理念,通過在中國完成全套生產體系的建設,將中國作爲全球創新的橋頭堡。

“在中國要發展業務,一定要有很強的研發能力和生產製造能力。”劉玉湛強調,本地化是立足的基石,但遠不止於此。從‘In China, for China’,到‘In China, for Global’,哈曼希望將中國市場的創新經驗推向全球,真正實現技術價值的最大化。

劉玉湛表示,哈曼汽車事業部已經開始佈局未來3到5年內,如何讓智能座艙產品能夠結合AI與自動駕駛技術,爲消費者提供更加智能化、個性化的體驗。這不僅是對硬件算力的提升,更是對軟件定義汽車的全新探索。

同時,哈曼汽車事業部的品牌生態系統亦是驅動增長的關鍵因素。在中國,目前已有三個哈曼旗下品牌成功落地。展望未來,哈曼汽車事業部也將持續優化並擴展品牌矩陣,爲客戶及消費者創造更多附加價值。哈曼汽車事業部亞太區高級副總裁劉玉湛直言:“兩倍增長應該是起點,我們還要做更多。”

在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機遇與挑戰交織成網,哈曼汽車事業部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從開啓汽車製造商的“預研發”時代,到推動交付方式升級的全新Ready系列,再到以消費品模式造車的商業邏輯改寫。哈曼汽車事業部不僅是行業的先鋒,更在不斷重塑規則、重新定義未來出行體驗。

通過與車企的深度合作,哈曼不僅爲全球汽車行業帶來了革新的動力,也爲未來出行生態的構建提供了技術支持。哈曼正在重新定義汽車產業的格局,打造一個智能、個性化、互聯的未來——這不僅是技術上的進步,更是整個產業鏈的深刻變革。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