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於武:再不糾正“卷”就會扭曲整個產業的價值觀!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作爲新時代科技前沿陣地,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不僅重塑了傳統汽車行業的面貌,還催生了對新型專業人才的巨大需求。

6月18至20日,第十一屆國際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年會(CICV 2024)在北京舉行,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一級巡視員苗長興指出,當前,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快速迭代,已實現輔助駕駛大規模應用,高等級自動駕駛、車路雲一體化等技術正處於測試驗證轉入規模化應用的關鍵時期。從我國發展來看,智能網聯汽車總體處於全球並跑水平,在技術創新、法律法規完善、跨行業協同、生態構建、商業模式探索等方面仍然面臨一定的挑戰。

6月19日,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在此次會上做了“汽車技術生態創新與人才發展”的主題分享,殷切提出了關於新時代汽車產業生態的八個思考,以及對當下行業發展焦點問題的反思,字字珠璣。

以下爲付於武先生演講全文,有節選。

各位同事大家上午好!

去年是中國汽車產業70週年,我很有心得,我必須要講。爲什麼要講,因爲我感到第一代汽車人經過奮鬥,他們很多都離世了,我應該向他們致敬。70週年我們的創新取得了實質性突破,波瀾壯闊。這次演講前,我幾易起稿,覺得這個時代應該有人發聲。

我今天可能是情緒化的,我要爲汽車行業輸入更多的正能量。

第一,不要辜負這個偉大的時代。昨天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年會開幕式時,很多專家在智能網聯、自動化、大模型等方面都做了精彩的報告,確實我國在智電領域中整體優勢明顯,政產學研用態度堅定,整體優勢已經不可置疑地走在世界前列。

爲什麼說現在是個偉大的時代,因爲它是幾代中國汽車人創新創業得來的。去年7月5日應陝西汽車工業的邀請,我到陝西去,到93號信箱、94號信箱,就是現在陝汽辦公樓、科技樓,我就想到我大學畢業的時候一百個人去了一汽,一百個人去了東風,五十人去了陝汽,我那些最好的同學們就在陝西岐山山溝裏工作。所以今天所得來的一切都是一代一代汽車人所努力的結果。這個時代既有物理層面的技術革命、能源革命、數字革命疊加帶來的時代變化,也有一代又一代汽車人的創新創業,我們不要辜負這幾代汽車人,不要辜負這個偉大的時代,這是我講的第一層意思。

第二層意思,創新鑄魂,建設汽車產業強國。很多記者朋友和外國同行都跟我交流,說爲什麼中國的電動化、智能化走在全世界領先的位置,爲什麼有了更好的產業表現,有了更有韌性的供應鏈,這背後的邏輯是什麼?我說邏輯很清楚,我們有了最爲活躍的、最具活力的創新鏈。中國汽車人有一句老話“散亂差”,另一句“醒得早,起得晚”。現在這兩個詞在很多會議上很少見到,因此我們不是散亂差,就拿智能電動來講,我們是全產業鏈的創新,出了這麼多創新型的企業,這麼多創新型的企業家、創新型的科技人員,每每看到這個讓我感到中國人真的不得了。

我也跟專家們分享了,關於德國工程師勤奮還是中國工程師勤奮的故事。我最後一次去大衆,是以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的名義跟着東風汽車代表團去的德國大衆,結果去了以後德國大衆和研發中心不讓東風代表團進,大衆中國說,“付先生是大衆的好朋友,不讓他進說不過去。”所以他們派了一名大衆中國的德國人陪我去。我們到大衆是週五下午兩點,他們是四天半的工作,兩點鐘鈴一響,你都想象不到,所有生產線的工人,不管拿着什麼工具,譁!往地上一擱,走人。中國的工程師會嗎?中國的工業會嗎?中國的生產線會嗎?絕對不會。

我們的創新不是抽象的,而是具象的,我們看到了創新的力量,這些創新激勵着表現着中國汽車產業會發展,中國汽車產業會成爲強大的,所以纔有了歐盟的制裁,所以纔有美國100%的關稅,我覺得背後要看到中國汽車創新的力量。

第三層意思,我要重點提示的是,我們不要辜負偉大的時代,唯有創新纔能有未來,但首先我們要有風清氣正的產業發展環境,要推動我國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地發展。

反過來,我要問,現在汽車產業到了發展的關鍵歷史時刻,我們的風清氣正嗎?我們需不需要檢討我們自己?原國家機械工業部主任沈烈初,是非常令人尊敬的學者型專家,他爲最近汽車產業某種某些不和諧的事情,給我打了三次電話。他說老付,必須要糾正行業不正之風。

什麼是不正之風?我們要正視的,比如“卷”。去年我認爲競爭跟卷是一樣的,市場經濟需要競爭,競爭產生王者。但今天看,“卷”也成了一個可怕的現象,如果再不正視它,再不糾正它,會扭曲整個產業的價值觀,破壞整個產業法治化的環境。靠流量,攻擊對手,不擇手段,僱傭水軍,今年北京車展沒想到成了這麼一個展覽,我們不再宣傳產品,我們不再宣傳技術,我們不再描述我們未來汽車趨勢。而且大量的媒體裹挾了輿論場,我希望媒體人必須爲汽車產業保持非常好的輿論環境,給中國汽車產業輸入正能量,價值觀不可扭曲。

我們不打價格戰,我們打不起,也打不贏;我們不能內卷,我們捲不起,也卷不贏;我們不能走捷徑,我們也沒有捷徑可走;我們要尊重市場,要敬畏市場,要尊重科學技術,敬畏科學技術,要尊重人才,敬畏人才。在這個時候,我們比任何一個時期都要保持我們理性的科學的態度,敬畏人才,敬畏科學技術。特別是人才培養在這個時期非常重要,是百年大計。

關於人才的第二點,要培養更多的複合型的創新人才。什麼是複合型人才?我們要好好地把問題想深想透,我們的會議、論壇、學術交流都是講人工智能、電化學等等,能不能讓原來傳統的車企、動力總成從另一個維度來講時代變革,來講複合型人才成長,來講新的教學模式的改變?這些我覺得非常重要。我們站在計算機的角度,AI的角度,大模型的角度,我們是一個看法,傳統汽車人轉型後又會是另一個看法。總而言之,換換維度,對於學科的建設,人才的培養,技術的進步,可能更爲有利。

第三,爲創新型人才創造寬鬆的創新環境。我在學會工作前前後後二十年,人才研究會我擔任會長十年,說來說去規律都是一樣的,人才創新環境要寬鬆。我注意到最近大量企業裁員,一裁員,幾千人,一裁員,一個團隊,一個企業的電子中心一下子一個不留,全走。我就想時代變化需要這麼多的人才,怎麼能一裁了之,中間有沒有非常非常寶貴的稀缺人才留下?這兩天網上盛傳一個姜萍,一箇中專生考了阿里數學比賽的第12名,就是一箇中專生,數學天才。我跟那個企業的董事長說你裁掉了電子團隊,中間有沒有這樣非常好的人才,你全裁了。他說“對,我一個不留”。但我覺得寬鬆的人才環境,對人才的尊重永不過時。

第四,大膽實踐,給創新者以機會。今天我還要再講我到本田的故事。在本田試乘試駕五輛車,晚上喫飯,伊東社長說付先生給你介紹這五位,這是今天下午你們試乘試駕五個車的總設計師,我跟他們說出了成績是你們的,出了問題,是我伊東的。我覺得這個胸懷需要我們學習,作爲企業的領導,我覺得應該有這樣的共情。

第五,爲企業出海做好人才儲備。前天上午我接待了一位上海來的投資家,他糾正我,他說付總,我覺得談出海不好,還應該談國際化,日本80%的產量在國外銷售,都是在當地建有生產基地,包括在中國我們現在說貿易型出口500萬,但是跟大衆、豐田比差得很遠。所以他說“講國際化更好”,我很認同。反過來說,我們企業出海做好準備了嗎,這些企業懂金融嗎,懂國際資本嗎,懂文化嗎,產業鏈跟着出海了嗎?這些問題細想起來,我們整個產業仍然沒有做好準備。所以我們的出海也好,國際化也好,任重而道遠。

第六,踐行企業家使命擔當,爲培養創新人才不懈努力。人才工程是一把手工程,企業家是第一推薦官,這個我深有體會,一個單位的一把手、企業家、總經理負有人才第一發現、培養、推薦的責任。我當過總經理,當過祕書長,當過會長,也當過局長,在我的職業生涯中,充分認識到一個“一把手”可以左右一個企業的文化,可以發現培養更多的人才。我們一定要在這個偉大的時代,在創新的歷史背景下,發現、培養、推薦更好的人才。

第七,教育體制改革和企業人才培養緊密結合,共塑未來人才新格局。我很認同我們共同研究在新時期下怎麼樣更合理更好地學科設置、學科改革。我跟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主任聊,他說根本沒有必要設立人工智能、汽車也沒有什麼必要設立相關科目。他覺得計算機就能主導汽車工業,我對此表示懷疑。因爲很多學科是交融交叉的,邊界越來越模糊,新時代學科方向、課程設置需要共同研究。

第八,秉承長期主義,踐行人才培養百年大計。這個長期主義,汽車工業到今年接近140年,是個了不起的產業,是個有百年積澱的一個偉大產業,常創常新。中國這代汽車人趕上了百年之一遇大變革,所以我們要特別秉持長期主義,從理論上看,從價值觀上看,從職業生涯看,我們要長期主義。從我們的產品自然屬性、科學規律看,它是長期主義,絕不能靠一款車、一個團隊、一個週期就能打贏。

我記得原來一汽黨委書記趙方寬,他負責紅旗的研發,他退下來以後,他跟我說,實驗週期絕對不能縮短,50萬公里就是50萬公里,一定要跑夠,他說“我們在冰冷地區跑的里程稍微少了,後來發現我們的橡膠件有一些基礎件是不夠的。”

這種黨委書記的高層次人才的反省,仍然可以給我們很多啓示,汽車產業需要我們敬畏,需要我們長期主義。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汽車產業行穩致遠,我們還要耐住寂寞,幹十年八年、二十年,以創造一個更有活力,更有競爭力的,爲世界矚目的汽車產業強國。

今天有感而發,談的不一定全都正確,供大家批評參考,謝謝。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