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劇行業的繁榮發展堪稱2024年數字娛樂領域的“爆點”,並逐漸成爲我國文化產業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支撐力量。短劇行業自2022年初露崢嶸以來,在歷經“野蠻生長”後,到2024年進入高質量發展的良性軌道,其發展歷程既直觀反映了我國信息通信能力和移動互聯網行業蒸蒸日上的發展態勢,也體現了社會經濟轉型過程中人們娛樂觀念、消費理念升級的新趨勢。
“短劇熱”掀起碎片化娛樂新趨勢
網絡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和智能終端的加速普及迭代,爲短劇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2024年我國信息通信網絡建設不斷完善,運營商網絡套餐更爲差異化與切片化,越發親民實惠的上網體驗爲“短劇熱”的出現提供了土壤;短視頻內容的進一步下沉,降低了短劇創作門檻,平臺提供的便捷創作工具,也讓創作者能夠更容易地將構思轉化爲視聽作品。平臺的海量流量和精準算法推薦,使優質短劇能更高效地觸達目標觀衆,進一步拉高了短劇市場的熱度。
從文娛需求看,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使觀衆的娛樂需求越發碎片化,短劇以緊湊的劇情、鮮明的人物形象以及在短週期內對於信息的集中呈現,滿足了大衆在閒暇時間對數字娛樂的需求,成爲大衆休閒娛樂的重要選擇。短劇製作團隊聽花島的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豎屏其實更有利於人像審美,信息傳遞更高效、互動性更強。”在市場需求的驅動下,大量創作者與資本進入短劇領域,逐步形成多元且充滿活力的短劇創作生態。
從市場規模看,據《中國微短劇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數據,截至2024年6月,我國微短劇用戶規模達5.76億,佔整體網民的52.4%,龐大的用戶基數爲市場繁榮奠定了基礎。預計2024年我國微短劇市場規模達504.4億元,同比增長34.9%。而根據第三方研究機構數據,2024年我國內地全年總票房425億元。短劇市場規模超越內地全年票房,凸顯出其強大的市場潛力與商業價值。在用戶習慣方面,統計顯示超七成用戶養成了觀看短劇的習慣,其中36.19%的用戶每日觀看,38.15%的用戶每週多次觀看,短劇融入大衆日常生活。
從內容創作看,2024年短劇題材可謂豐富多樣,涵蓋職場勵志、懸疑愛情、古裝輕喜劇、主旋律等多個領域,滿足不同觀衆的多樣化需求。例如《實習生菜菜》聚焦職場新人成長,通過細膩的情節與鮮活的人物,傳遞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引發職場人士共鳴;《風月無邊》融合懸疑與愛情元素,緊張刺激的劇情吸引大量觀衆;《孔雀聖使請動心》以古裝喜劇風格,憑藉幽默的情節和鮮活的角色收穫高人氣。
短劇的受衆羣體不斷擴大,不再侷限於年輕觀衆。艾瑞諮詢報告顯示,40~59歲的用戶佔比達37.3%,60歲以上的用戶佔比爲12.1%。這表明短劇成功吸引中老年人關注,打破影視內容受衆年齡限制,實現不同年齡段觀衆的覆蓋。
在國際市場,短劇同樣表現出色。據Sensor Tower發佈的《2024年短劇出海市場洞察》,已有40多款短劇APP在海外市場推出,預計2024年市場規模達40億美元。海外短劇應用月均用戶2000萬到4000萬人,未來有望達2億至3億人,短劇成爲傳播中國文化與生活的新途徑,爲中國文娛產品出海開闢了新通道。
高質量發展成行業共識
短劇行業經歷“野蠻生長”後,逐漸步入高質量發展的良性軌道。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通過規範引導、精品扶持和生態建設等多項舉措,爲短劇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制度機制保障。
內容精品化是短劇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路徑。“何爲精品化?”聽花島有關負責人表示,短劇不能僅給觀衆帶來“爽感”,更要能提供情感和美感體驗。爲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短劇製作方越發注重劇集質量,以優質作品吸引用戶並贏得市場。例如《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憑藉對20世紀80年代羣衆生活面貌的真實再現和輕鬆爽快的劇情,迅速從2024年衆多短劇中脫穎而出,成爲“爆款”。
商業模式加速創新。聽花島有關負責人表示,預計2025年中國短劇市場規模爲600億元左右。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的《2024微短劇行業生態洞察報告》認爲,微短劇行業起步於IAP模式,隨後發展出IAA和IAAP兩種新的商業模式。目前,創作者可以根據項目特點和市場需求,在三種模式中靈活選擇,並結合其他手段實現最佳變現效果。多元化的商業模式拓寬了變現渠道,整體收入規模顯著擴大,利潤結構更加豐富多樣,爲行業創造了更大發展空間並挖掘出更多商業潛力。
版權保護不斷加強。一段時間以來,抄襲、盜用創意現象偶發,原創者合法權益亟待保障。2024年7月,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微短劇版權保護倡議書》,針對微短劇行業出現的模仿抄襲、盜版翻拍等版權問題提出倡議,旨在爲創作者提供一個健康有益的創作環境,爲從業者營造一個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
展望未來,短劇行業機遇與挑戰並存。隨着技術的進步,人工智能、VR、AR等技術將爲短劇創作與觀看帶來變革。人工智能技術可助力創作個性化、智能化,如智能編劇工具能根據創作者設定生成劇情框架、人物,降低創作難度,激發創意。VR、AR技術應用將提升短劇沉浸感,拓展短劇藝術表現形式。
跨行業融合將持續深化,短劇與遊戲、文旅等產業合作將創造更多可能。在與遊戲融合方面,短劇可推出互動劇遊戲,讓觀衆根據劇情抉擇,影響劇情發展,增強觀衆參與感與趣味性。與文旅產業協同發展,能以短劇展示地方文化、旅遊資源,開發影視旅遊線路,實現文化傳播與產業增值。比如,部分取景地因短劇熱播成爲網紅打卡地,帶動當地旅遊經濟發展。
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短劇行業需將提升內容質量放在首位,“內容爲王”是文娛產品實現廣泛傳播的“制勝法寶”。創作者應深入挖掘現實題材,精心打磨劇本,提高作品思想深度與藝術價值。同時,要完善版權保護機制,加大對侵權行爲的打擊力度,維護原創者合法權益。在商業運營方面,需不斷優化盈利模式,探索更合理的廣告植入方式和付費機制,實現創作者、平臺與用戶的共贏。只有這樣,短劇行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步發展,持續爲觀衆提供優質內容,讓全球觀衆瞭解更豐富的中國優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