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賀銓:未來十年將是AI重塑互聯網的時代

1月6日,2025(第十五屆)中國互聯網產業年會在京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會上作了題爲《以AI重新定義互聯網》的主旨報告。他表示,互聯網在過去幾十年經歷了巨大變革。展望未來,互聯網將繼續在數字化、智能化方向上深入發展,推動更廣泛的社會變革。未來十年,我們將進入“數智(新質)互聯網”階段,其核心特徵是基礎協議採用IPv6+,人機接口將以自然語言爲主,不再依賴於點擊APP的形式。互聯網將回歸以用戶爲中心,平臺將轉變爲智能平臺,用戶能夠利用AI創作並擁有自己的作品。

新質互聯網階段將實現四大重構

鄔賀銓表示,進入新質互聯網階段,互聯網世界將不完全由人類參與,許多對話將由機器人進行。人類與機器人將共存,主要的業務將集中在基於大模型和智能體的應用上,AR、VR、數據要素服務和算力服務將得到廣泛應用。

互聯網如何適應新的發展?鄔賀銓表示,一是終端形態向新重構。大模型的下沉和智能體的落地將改變終端設備,尤其是將AI技術嵌入終端和邊緣計算設備中,重新定義手機、PC、眼鏡、AR等可穿戴設備以及工業模組,這些設備將支持雲端或離線運行,形成新的AI終端時代。

二是網絡設施向智重構。基礎設施的AI賦能將首先體現在5G-A和6G的推動上,以提升用戶體驗並支持泛在連接和綠色網絡發展。網絡協議將繼續向IPv6+發展,進一步推動純IPv6協議的應用,IPv6地址空間的擴展將爲更多IP協議功能和能力的實現提供支持。

三是產業應用向智重構。產業應用將在多個領域實現智能化轉型。車聯網將從智能座艙開始,結合5G和C-V2X技術,成爲新能源汽車的標配,提升中國新能源車的全球競爭力,尤其是在智能座艙技術方面。衛星領域將通過AI優化衛星星座的頻軌、波束調度,支持星上計算並實現星地協同。在工業互聯網方面,通過場景大模型的應用,優化供應鏈並進行預防性維護,推動更多智能化和高效化的產業應用場景落地。

四是數字治理向善重構。互聯網平臺想要繼續有序發展,治理機制不可或缺,但同樣需要保持包容性,容許一定的試錯空間,以促進新業態的發展。互聯網治理既要防範風險,也要促進創新,鼓勵探索的同時要整治不良行爲,要營造創新、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此外,完善數據安全、數據跨境流動等基礎制度建設也將成爲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AI的監管既要鼓勵創新,又要注重安全性和倫理規範,確保技術的發展與社會的價值觀保持一致。

AI將重新定義終端應用模式

“目前,基礎大模型的應用仍存在一些侷限性。大模型在回答問題時,速度快、覆蓋面廣,但缺乏深度和創意。大模型更像是一個助手,能夠給出標準答案,但無法真正發揮出人類的獨特智慧。”鄔賀銓表示,大模型可能“讀”過很多書,但如果沒有實踐經驗,它就難以形成深刻的理解。實際上,大模型的價值並不在於它的“大而全”,而在於它如何作爲“大腦”輔助我們的工作。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是將大模型落地應用,將其嵌入雲端,利用數據算力支持,讓智能體在終端上發揮作用。

鄔賀銓表示,重要的是,隨着智能體在具身智能上的落地,互聯網將進入“Internet of Agents”時代,羣體智能將最終發展爲通用人工智能。這一過程將需要大模型的深入應用與實踐,整合各類能力,最終讓大模型成爲能夠落地併發揮實際作用的強大工具。

那麼,大模型如何與雲計算結合,以及大模型如何被應用到終端設備中呢?鄔賀銓表示,我們已進入“AI的雲原生時代”,在雲計算的框架下,通過“模型即服務”的模式,能夠直接使用AI大模型。通過多種技術手段,我們已經能夠將大模型壓縮到足夠適應終端設備的規模,這使得大模型可以嵌入終端設備中,從而實現更加靈活的應用。

當然,硬件的升級也是關鍵因素。如今的手機硬件已經接近PC水平,能夠支持雲邊端協同工作,進行推理運算。即使沒有網絡,手機也具備了離線推理的能力。這種端側大模型的優勢在於低成本、低時延、高隱私和個性化。終端設備帶有攝像頭和傳感器,因此將大模型應用到終端,不僅可以實現更加精準的環境感知和目標檢測,還能夠通過自然語言來進行控制,實現更自然的交互方式。這意味着大模型不僅僅是一個助手,它更像是我們的代理,能夠代替我們完成很多任務。

對於智能體的發展,鄔賀銓表示,傳統的大模型只是解答問題或執行任務,而沒有形成完整的閉環。然而,智能體利用大模型時,可以將任務執行過程閉環化,形成短期記憶,並經過評估轉化爲長期記憶。這種長期記憶就像人類的經驗積累,它能夠在不斷的訓練和使用中優化智能體的表現。

智能體通過記憶和規劃能力,可以拆解任務,並調動推理工具一步步完成。這意味着智能體具備了初步思維和決策能力,可以根據任務進行自我調整。智能體不僅能夠與大模型協同工作,還可以獨立完成任務。如果將大模型比作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那麼智能體就像是這些操作系統上的APP。

在鄔賀銓看來,未來,智能終端將進一步發展空間計算能力,使其能夠識別和操控實物,實現虛實融合。例如,通過智能眼鏡觀察實物時,可以透視內部結構,調出參數信息。在視頻會議場景中,AR眼鏡還能實現身臨其境的效果,這將顯著拓展終端設備的應用範圍,提升用戶體驗。

隨着智能體技術的發展,具身智能已逐漸成爲機器人領域的重要方向。具身智能不僅能夠感知環境,還能夠基於感知做出決策。人形機器人作爲具身智能的一種呈現方式,備受關注。未來可能會像馬斯克所預測的那樣,隨着技術的進步,人形機器人的成本可能會降到一萬美元,人形機器人的數量可能會超過全球人口的數量。另外,可以將具身智能應用到汽車中,打造“車形機器人”。這種車形機器人不僅能夠感知車外的環境,還能與車主進行對話,指導駕駛。通過視頻方式,它能實時提供路況信息和行車指引,成爲未來汽車的重要組成部分。

AI重構將引發應用模式的變革

鄔賀銓表示,AI重構將引發應用模式的變革,第一,終端形態多樣化,智能終端向AI終端和具身智能進化,支持離線功能;第二,終端功能智能化,從傳統通信終端向具備AI的終端擴展;第三,人機交互多模化,支持自然語言、觸摸屏、手勢、脣形甚至眼神控制,逐步發展到AI代理,不再依賴APP;第四,內容過程化,從信息瀏覽到對話式獲取,內容生產從檢索轉向用戶自生成,並支持終端和雲端協同;第五,網絡功能原生化,涵蓋雲原生、AI原生和安全原生架構;第六,通信連接多元化,支持點對點、點對多點、多點對點連接,提升可靠性和靈活性;第七,應用服務泛在化,2C和2B互補,實現人機物兼容、雲端協同和通感算融合;第八,計費模式差異化,從流量包向體驗和服務質量計費轉變,並引入Token和算力計費。

鄔賀銓表示,AI成爲創新的關鍵動能,AI For Internet將是互聯網發展的重大機遇,未來十年將是AI重塑互聯網的時代。從終端形態、網絡設施到產業應用、數字治理、用戶服務、網絡生態,AI將推動全面重構。AI終端與智能體將改變人機交互方式,解放雙手,提升智能體驗。終端將成爲互聯網技術應用重構的切入點,從終端推動互聯網重構。此外,我們需要用AI思維推動網絡技術和應用創新,帶動軟硬件產業及新型信息服務業發展,賦能新質生產力。 (蘇德悅)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