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即將迎來尾聲
這一年
中央企業打造的哪些大國重器
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們綜合媒體報道和網友推薦
從2024年中央企業建設的重點項目中
精心選出20項既有傳播“熱度”
又有創新“力度”的大國重器
01 我國新型運載火箭長征十二號點火起飛
11月30日,我國新型運載火箭長征十二號在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本次發射實現了我國火箭發動機單模塊內推力最大構型首飛、130噸級泵後襬液氧煤油發動機首飛、二級雙機並聯液氧煤油發動機兩次啓動狀態首飛、煤基航天煤油在“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上的首次使用,標誌着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首發成功。
02 中國自主研製新一代隱身戰鬥機殲-35A公開亮相
11月12日,殲-35A正式亮相第十五屆中國航展並進行飛行展示。殲-35A是航空工業集團自主研製的新一代隱身戰鬥機,採用總體/氣動/隱身一體化設計的單座、雙發、翼身融合、雙後掠外傾垂尾、全動平尾的正常式佈局,是隱身與反隱身作戰體系的規模組成力量,以制空作戰爲主,兼顧對面作戰。
03 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大洋鑽探船“夢想”號正式入列
11月17日,由中國船舶等多家單位完成設計建造的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大洋鑽探船“夢想”號在廣州正式入列,標誌着我國深海探測關鍵技術裝備取得重大突破。“夢想”號鑽採系統國際領先,最大鑽深可達11000米,具備4種鑽探模式和3種取心方式,有望助力全球科學家實現“打穿地殼、進入地球深部”的科學夢想,爲我國深海資源勘探、關鍵技術裝備研發以及全球科學家開展大洋科學鑽探研究提供重大平臺支撐。
04 中方實物貢獻的首批國際大科學工程SKA中頻天線結構出廠發運
7月31日上午,我國向平方公里陣列天文臺(SKAO)實物貢獻的首批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中頻天線結構在中國電科網絡通信研究院完成出廠驗收。SKA是由全球多國出資共同建造和運行的世界最大規模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中頻天線結構是SKA中頻陣列的核心設施。SKA中頻天線結構任務由中方團隊牽頭,這是我國在SKA項目中承擔的首個、也是SKAO目前最大的單筆實物貢獻任務。後續,SKA中頻天線結構將進入批量生產建設階段,中國製造的64臺中頻天線預計在2026年底完成全部安裝架設,爲人類認識和探測宇宙作出中國貢獻。
05 700億參數崑崙大模型發佈
11月28日,中國石油與中國移動、華爲、科大訊飛聯手打造的700億參數崑崙大模型發佈。崑崙大模型是中國能源化工行業首個通過備案的大模型,於2024年5月正式啓動建設,3個月後參數量級達到330億。此次發佈的崑崙大模型,在行業大模型方面參數從330億升級到700億,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視覺識別、多模態交互、科學計算等專業能力大幅提升,視覺大模型訓練數據進一步豐富;在專業大模型方面構建了我國首個勘探全領域專業大模型;場景大模型方面按需構建了21個場景大模型。
06 “海葵一號”和“海基二號”兩大國之重器同時投產
9月19日,中國海油位於深圳海域的亞洲首艘圓筒型海上油氣加工廠“海葵一號”和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平臺“海基二號”同時投產,可以讓所在的流花油田開採壽命延長30年。這種深海油氣開發模式的創新應用在國際深水油氣開發領域尚屬首次,標誌着我國深水油氣裝備的設計、建造和安裝能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07 “馭電”智能仿真大模型正式發佈
4月30日,南方電網“馭電”智能仿真大模型研發成功。“馭電”大模型既能精準刻畫新型電力系統的安全邊界,又能精細安排各類電源的發電計劃,確保大電網安全的前提下,動態優化電網運行方式,解決新能源變化無常、難以計劃帶來的難題,最大限度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
08 我國自主研製的300兆瓦級F級重型燃氣輪機點火成功
10月7日,我國自主研製的300兆瓦級F級重型燃氣輪機首次點火成功。該重型燃氣輪機由國家電投作爲項目實施責任主體,聯合哈電集團、東方電氣集團、上海電氣集團組建聯合重燃公司具體實施,首臺樣機由上海電氣集團總裝製造。這是我國首次自主研製的最大功率、最高技術等級重型燃氣輪機,技術指標與國際主流F級重型燃氣輪機基本相當。採用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對我國燃氣輪機基礎學科進步、產業技術發展有顯著的帶動輻射作用,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和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09 國內首臺新型智能重載電力機車下線
5月9日,由國家能源集團朔黃鐵路公司與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聯合研製的國內首臺新型智能重載電力機車正式下線。該機車採用多項領先技術,並搭載了諸多智能化輔助設備,在運力、節能、智能、安全等方面均得到提升,將運用於我國西煤東運第二大通道朔黃鐵路的重載運輸。
10 全國產化萬億參數星辰大模型發佈
星辰大模型,是由中國電信自主研發打造的全國產化萬億參數大模型。依託星辰大模型,中國電信面向行業需求痛點推出一攬子智能化行業解決方案,公安、政務、應急、工業等十幾個重點行業和領域實現了落地應用。在央企“AI+”中,超過20家央企使用星辰大模型,涉及物流、汽車等超10個行業領域。
11 國內最大規模的量子計算集羣“天衍”量子計算雲平臺發佈
2024年12月,中國電信正式發佈全國單臺比特數最多的超導量子計算機“天衍-504”,將接入全球首個具備量子優越性能力的“天衍”量子計算雲平臺並對外開放服務。此舉實現了“天衍”量子計算雲平臺在算力規模和算力類型的雙重升級,構建起由一臺24比特、兩臺176比特和一臺504比特量子計算機組成國內最大規模的量子計算集羣。同時,提供5類運算性能世界一流的高性能仿真機和Cqlib系列編程框架,是中國量子計算能力的又一次飛躍。這一系列新成果標誌着量子計算由驗證“量子計算優越性”進入“專用量子計算模擬機”時代。
12 “九天”大模型正式發佈
中國移動深耕11年,攻關複雜系統智能化,形成深厚技術積累,自主研發國際技術領先、全棧自主可控的“九天”通專大模型體系。是央企首個全棧自主可控的基礎大模型,模型綜合技術競爭力達國際領先。
13 中國移動算網大腦規模商用
中國移動算網大腦是百大工程“算力網絡2.0”的重點成果,是推動算力成爲像水電一樣的社會級服務的關鍵系統,目前已實現自有通算、智算和三方併網算力及覆蓋300+城市的25萬+網絡鏈路。
14 中國首臺12000米深智鑽機交付
10月16日,由東方電氣集團所屬東方宏華自主研製的中國首臺12000米深智鑽機成功交付。該鑽機可實現12000米及以深“自動駕駛”作業,是中央企業爲國家超深層油氣開發提供的又一大國重器。
15 全球最大海上風力發電機組下線
10月12日,由東方電氣集團研製的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最大的26兆瓦級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在福建省福清市海上風電產業園下線。該機組是目前全球單機容量最大、葉輪直徑最長的海上全國產化風電機組。供應鏈完全自主可控,整臺機組由3萬餘個零部件組成,發電機、葉片、軸承、電控系統等關鍵部套技術均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是中國風電裝備全產業鏈技術快速進步的最新成果,爲助力我國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堅強的技術支撐。
16 國內首臺套超大型熱等靜壓裝備HIPEX1850正式發佈
7月19日,中國鋼研在山東青島舉辦鋼研昊普系列熱等靜壓裝備發佈會,正式發佈了國內首臺套超大型熱等靜壓裝備HIPEX1850、HIPEX750、全面升級的HIPEX500二代和HIPEX300 URC產品,推動了我國高端材料製造領域取得新突破。HIPEX1850是我國自主研製生產的全國首臺套超大型熱等靜壓裝備,是目前國內尺寸最大、國際尺寸第二大的熱等靜壓裝備。裝備採用預應力鋼絲纏繞結構,鋼絲總重350噸,鋼絲總長度約6000公里,具備30噸每爐次的材料承載量,能夠對超大尺寸航空發動機機匣、發動機葉片、燃油噴嘴、渦輪盤等大型核心零部件進行熱等靜壓工藝處理。
17 我國首列氫能源智能城際動車組問世
9月24日,由中車青島四方股份公司自主研製的我國首列氫能源智能城際動車組CINOVA H2在柏林國際軌道交通技術展正式發佈。該車採用氫動力,行駛全程實現“零碳”排放,而且運行速度、載客能力、續航里程等關鍵性能優於國際同類產品,將爲非電氣化鐵路客運裝備綠色升級注入全新動力。這也標誌着我國在氫能軌道交通技術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18 全球首臺千噸級新能源架橋機“應龍號”研製成功
11月28日,全球首臺千噸級多模式新能源架橋機“應龍號”在珠肇高鐵江機段JJZQ-8標完成首架任務,標誌着由中國中鐵工業旗下中鐵科工研製的全球首臺千噸級新能源架橋機研製成功。該臺新設備在千噸級架橋機基礎上,配置“增程器+動力電池”動力源系統及其控制策略,首次將新能源技術應用在架橋機上,應用後設備燃油消耗可節省40%。
19 我國自主研製的最大直徑盾構機“江海號”下線
20 國內首艘雙燃料動力系統大型耙吸挖泥船“新海鱘”輪交付
9月19日,由中交集團上航局投資、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研發設計、上海振華重工承建的全球最大艙容、國內首艘LNG(液化天然氣)雙燃料動力耙吸式挖泥船“新海鱘”輪交船儀式在上海啓東順利舉行。“新海鱘”輪總長155.7米、型寬32米、型深13.5米,設計泥艙最大艙容1.68萬立方米,配置1550立方米LNG雙耳罐,其船舶性能、環保指標、技術水平等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