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公示,擬增加19個新職業和29個新工種,其中網絡主播、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員、智能製造系統運維員等9個職業被標註爲“S”,即爲數字職業,佔到了擬新增職業數量的近一半。
這19個新職業極具時代特徵,尤其是9個數字職業,反映出當前就業市場在數字經濟、智能製造、信息技術和現代服務等領域的需求較旺盛。與此同時,職業認定無疑會給相關從業者打一針強心劑,能進一步增強從業者的職業歸屬感,從而激發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此外也爲新業態的行業發展提供更多規範和指導。
面對當前較爲嚴峻的就業環境,不少求職者無所適從,許多務工者也在職場上“躺不平又卷不過”“痛且不快樂”。新職業的湧現擴大了就業選擇面,也幫衆人打開了新思路,能不能選個不那麼擠的賽道拼一拼?本期《聚焦》帶你瞭解!
數字人才已成職場“香餑餑”
首先,所謂“新職業”到底是什麼?新職業是指在經濟社會中已經存在,有一定規模從業人員,具有獨立從業技能,但是暫未收錄到《職業分類大典》的職業。
1999年國家首部職業分類大典頒佈,收錄1838個職業。之後隨着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社會上湧現出許多新業態,亟待在國家層面上予以認可規範,新職業信息發佈制度應運而生。
從2019年到2022年,人社部陸續發佈了五批共74個新職業:2019年發佈了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等13個新職業;2020年發佈了智能製造工程技術人員、工業互聯網工程技術人員、虛擬現實工程技術人員、互聯網營銷師等25個新職業;2021年發佈了電子數據取證分析師、智能硬件裝調員等18個新職業;2022年發佈了機器人工程技術人員、數據安全工程技術人員等18個新職業。
不難發現,其中很多與數字經濟發展相關,而這些都被收錄進2022年9月頒佈的《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中,該版《大典》還首次標註了97個數字職業,佔職業總數的6%。在《大典》的定義中,數字職業是從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個視角,圍繞數字語言表達、數字信息傳輸、數字內容生產三個維度及相關指標綜合論證得出的。從產業分佈看,大部分數字職業集中在數字技術應用業領域,如數據安全工程技術人員、工業互聯網工程技術人員;數字化效率提升業和數字要素驅動業領域,如智能樓宇管理員、互聯網營銷師;還有數字產品製造業和數字產品服務業領域,如農業數字化技術員等。
衆多數字職業在不斷湧現新技術、新場景、新需求的背景下逐漸興起,正是數字經濟變革在職業領域的突出表現。
日前,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峯會現場發佈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3年)》顯示,2023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達到10%;人工智能核心企業數量超過4500家;2023年網上零售額達15.42萬億元。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到,我國數字經濟正高質量發展,而德勤中國公司發佈的《產業數字人才研究與發展報告(2023)》顯示,作爲重要支撐的數字化人才總體缺口爲2500萬至3000萬,並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顯然,數字人才已成爲職場“香餑餑”。
爲了填補數字人才缺口,今年4月,人社部等九部門發佈《加快數字人才培育支撐數字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明確緊貼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需要,用3年左右時間,紮實開展數字人才育、引、留、用等專項行動,增加數字人才有效供給,形成數字人才集聚效應,更好支撐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對於擇業者而言,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應當利用數字化發展來培養個人的數字技能,把握未來工作機遇,從而真正搭好這趟數字時代“順風車”。
新職業的發佈只是開始
從2022年“數字職業”概念第一次亮相後,《職業分類大典》中的數字職業數量便“異軍突起”,甚至將破100大關。近日又擬新增9個數字職業,這充分映射了當前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和數字技術加速迭代的時代大趨勢。
《2022中國數字經濟人才發展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人才從業數量已接近3000萬人。越來越多的人擁抱數字機遇,進入相關行業領域,標註並新增數字職業,對於擴大數字經濟就業、完善數字人才體系、引導個人職業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然而,新職業轉換爲新就業,進而形成產業發展新動能,這一過程並不會一蹴而就。圍繞形成和完善數字職業的人才培養、認證標準、技能要求、管理規範、保障政策、薪資待遇等方面,需要政府、行業、企業、高校多方凝聚合力。
權益保護事關勞動者的切實利益,是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數字職業在就業過程中展現出的區別於傳統職業的新特點,讓勞動者權益保障制度的創新具備了必要性。根據中國信通院發佈的《中國數字經濟就業發展研究報告》,數字經濟新職業呈現出人員流動性較大等特點,就業服務有待加強。因此,政府與相關部門需要在現有制度基礎上,進一步健全與數字職業相關的法律法規,保障數字職業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針對數字職業的靈活就業勞動關係認定、勞動爭議處理難等新情況,有專家建議,在健全政策制度體系的同時,可以通過建立行業調解組織的方式來解決相關勞動爭議,企業和平臺也需要主動履行社會責任,加強從業人員勞動權益保護。
發展數字經濟,人才是最活躍的因素。當前,大量數字化、智能化崗位紛紛湧現,數字人才需求與日俱增,有數據顯示,我國數字人才總體缺口爲2500萬至3000萬,且缺口在持續放大,尤其是具備數字化戰略性思維、創新性應用的複合型人才佔比相對較小。隨着數字職業種類的進一步擴充,完善數字人才培養頂層設計,探索並建立標準的數字人才培養體系刻不容緩。高校與研究院所需要根據數字經濟和數字技術發展趨勢,結合就業市場的實際需求,探索開發數字人才教育的課程體系、培養體系,夯實數字人才培育基礎。產學研各方還需要加強合作,在數字人才培養模式方面進行創新,用精準培養、實踐培養等方式賦能數字人才成長。
提高數字職業的社會認可度也是推動其健康發展的關鍵一環。本次新增的數字職業,網絡主播位列其中,這個曾經被認爲“不務正業”的職業獲得了官方正名。通過社會媒體宣傳、院校職業指導等方式,能夠讓求學者、求職者以及廣大羣衆進一步加深對數字職業定義和內涵的瞭解,充分認識數字職業在未來的發展前景和就業機會,引導全社會積極擁抱數字職業,對於壯大數字人才隊伍、加速數字經濟發展頗有裨益。
發展壯大數字職業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今年4月,人社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了《加快數字人才培育支撐數字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指出要緊貼企業發展需求開設訂單、訂製、定向培訓班,培養一批既懂產業技術又懂數字技術的複合型人才,不斷提升從業人員數字素養和專業水平,助力產業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數字職業會成爲越來越多人職業規劃的重要選擇。
擬新增數字職業
網絡安全等級保護測評師
使用相關技術、方法和工具,依據國家網絡安全等級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對網絡系統和數據開展安全技術檢測評估和安全管理體系審覈的人員。
雲網智能運維員
從事雲網相關服務系統運維,運用雲計算和智能網絡技術及工具,實現雲網日常管理、運行維護、性能調優、故障排除、應急處置等工作的人員。
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應用員
運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及工具,從事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設計、調用、訓練、優化、維護管理等工作的人員。
工業互聯網運維員
使用軟件、專用設備、檢測儀器及工具,對工業互聯網系統進行網絡互聯互通、數據採集處理、標識解析應用、平臺應用優化、系統安全維護的人員。
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員
使用工具、量具、檢測儀器及設備,對智能網聯汽車及其相關零部件進行功能驗證和測試的人員。
用戶增長運營師
運用數字化工具,從事企業或機構用戶增長、管理及運營等工作的人員。
網絡主播
在互聯網上,從事音視頻、圖文信息等實時播出或交互服務的人員。
智能製造系統運維員
從事智能製造系統數據採集、狀態監測、故障分析與診斷、預防性維護、保養作業和優化生產的人員。
智能網聯汽車裝調運維員
使用專用設備、工具、儀器儀表,對智能網聯汽車和路側設備進行裝配、調試、測試、聯調、狀態監測、運維等工作的人員。包括但不限於下列工種:智能網聯汽車裝調員、智能網聯汽車運維員、智能網聯汽車路側設備裝調運維員。
擬新增工種
在“互聯網營銷師(4-01-06-02)”職業下增設“生活服務體驗員”工種。
在“計算機程序設計員(4-04-05-01)”職業下增設“低代碼開發員”“移動操作系統應用設計員”“工業軟件設計員”3個工種。
在“人工智能訓練師(4-04-05-05)”職業下增設“人工智能數字人訓練師”工種。
在“信息系統適配驗證師(4-04-05-09)”職業下增設“信息系統適配運維師”工種。
在“招聘師(4-07-03-08)”職業下增設“直播招聘師”工種。
擬調整變更職業(工種)
將“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2-02-38-02)”職業定義變更爲“從事包括智能網聯汽車等物聯網架構、平臺、芯片、傳感器、智能標籤等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以及物聯網工程的設計、測試、維護、管理和服務的工程技術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