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數謀新 深圳“智改數轉網聯”再提速

在數字化蓬勃發展的熱潮下,數字經濟在社會發展中發揮的作用日益顯著。在深圳,數字經濟和數字治理相互帶動、共生共榮的場景並不罕見。

近日,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召開全市制造業“智改數轉網聯”行動暨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推進大會,旨在全面部署和推動深圳製造業“智改數轉網聯”行動提速進階,同時搶抓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機遇,加速推進深圳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進程,爲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新動能。

會議強調,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是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因素。近年來,深圳市堅持“工業立市、製造強市”的發展戰略,確立了建設全球領先的重要的先進製造業中心的目標。

●許懿

診斷把脈

每年推動2000家規上企業數字化轉型

自2022年開始大力推動製造業數字化諮詢診斷,深圳計劃4年內每年爲2000家左右規上工業企業“診斷把脈”,推動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全部實現數字化轉型。第一批數字化轉型諮詢診斷共有效服務1909家企業,中小企業佔九成,且主要集中在高科技製造業。通過“免費診斷+補貼讓利”政策組合拳,被診斷企業與服務商合作深化診斷評估成果的運用,診斷後3個月內即實施轉型改造項目超1000個,診轉聯動率達55%,諮詢診斷有效激發了企業數轉的信心和熱情。

通過政策引領和資金扶持,深圳已形成“智改數轉網聯”梯度示範效應。“燈塔”領頭,擁有2家全球“燈塔工廠”、1家“數字領航”企業;“標杆”示範,擁有7家國家智能製造示範工廠、25個智能製造優秀場景、42個工業互聯網平臺領航應用案例和試點示範項目;“試點”推廣,打造約400個市級智能化改造、工業互聯網標杆示範項目;“中小”普及,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推動超40萬中小企業深度上雲上平臺。

燦態信息、中科晟達2家服務商入選首批次全國數字化轉型公共示範試點平臺,2023年深圳入選全國首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首批城市試點。同時,深圳積極推進網絡、算力等基礎設施建設,爲“網聯”搭網絡、供數據。累計建成5G基站7.5萬個,5G基站密度全國領先,算力方面已初步形成了通用數據中心、智算中心和超算中心協同發展的算力支撐體系。

會議要求,深圳工信系統既要開闢新領域新賽道,更要推動傳統制造業產業高端化、智能化轉型。接下來將持續爲2000家左右企業提供免費的轉型諮詢診斷,組織服務商與企業精準對接,確保診斷工作落到實處,爲企業解決痛點、提供精準有效的解決方案。同時,把握新一輪全國大規模設備更新的機遇,分行業、分層級推進大中小企業協同“智改數轉網聯”,優化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全週期政策工具包,從診斷起步,推動技改、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揭榜掛帥等資金政策向數字化轉型和重點企業“雙聚焦”,真金白銀爲企業降本增效。充分發揮金磚院作爲國際電聯授予的數字化轉型區域促進中心的優勢,打造“1+1+N”數字化轉型賦能中心體系,提供政策宣講、供需對接、品牌推介等“智改數轉網聯”公共服務。

以點帶面

打造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深圳樣本

中小企業是數字化轉型的主力軍,深圳將以入選全國第一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試點爲契機,進一步探索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實施路徑,持續完善賦能體系:通過建設一個賦能中心、運營一個線上公共服務平臺、組織一批政策宣貫與供需對接活動、培育一批數字化人才、樹立一批標杆示範、打造一批代表性鏈式轉型案例,着力打造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可複製、可推廣的深圳模式,以點帶面驅動全面數字化,推動深圳創建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標杆城市。

此次會上深圳市工信局還宣講了第二批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諮詢診斷、“新技改18條”政策,市中小企業服務局介紹了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開展情況,寶安區分享了第一批數字化轉型諮詢診斷的工作經驗,深圳市兆威機電股份有限公司圍繞數字化轉型作了經驗介紹,諮詢診斷服務商代表深圳聯通、城市試點服務商代表華爲作表態發言。市中小企業服務局與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在會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數字化賦能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深圳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同步上線,平臺將依託“深i企”,以服務中小企業爲核心,打通供需兩側資源,推動全市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數字與經濟不斷加速融合,將加速深圳製造變“智造”、產業煥“新生”。

觀點

數字時代,經濟效益與社會福祉要共融發展

近年來,中國的數字經濟發展迅猛,成爲推動國家經濟現代化的重要力量。據官方數據顯示,中國數字經濟規模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逐年上升,顯示出數字技術在經濟社會各領域中的深入融合。從電子商務、智能製造到雲計算和大數據服務,數字經濟的各個分支不斷拓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產業生態。此外,政府對於數字經濟的支持態度明確,相繼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促進數字技術的創新和應用,保障網絡安全,以及推動數字經濟健康有序發展。這些舉措爲數字經濟的持續增長提供了堅實的政策保障和廣闊的市場空間。在這一背景下,需要我們全面審視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給經濟和社會生活帶來的綜合性影響,促進經濟效益和社會福祉的共榮發展。

從經濟角度看,數字經濟的發展給中國經濟帶來了一系列積極影響。

促進產業升級與結構優化。數字經濟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中國傳統產業的數字化升級和結構優化。伴隨着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廣泛應用,傳統制造業通過智能化改造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進而提升了國際競爭力。例如,中國的智能製造2025計劃就旨在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整合,將製造業轉型升級爲智能化水平更高的行業。此外,新興行業如雲計算服務和電子商務正在經歷爆炸性的增長,這些行業不僅促進了技術創新,也爲經濟增長提供了新動力。

推動區域均衡發展。數字經濟爲中國的區域經濟均衡發展提供了新機遇。通過互聯網平臺,遠程地區能夠參與到全國甚至全球的價值鏈中,實現產品和服務的更廣泛分銷。這一點在農業領域尤爲明顯,數字技術使得農產品能夠通過電商平臺直接銷往城市,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收益並減少了中間環節。同時,這種模式也促進了旅遊和地方特色產業的發展,帶動了一些經濟較爲落後地區的經濟活力和社會就業。

加強全球經濟競爭力。數字經濟還加強了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競爭力。通過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和數字貿易,中國企業能夠更容易進入國際市場,與外國消費者直接交互。這不僅擴大了中國產品的國際市場份額,也推動了國內企業的品牌國際化。數字化工具和平臺如阿里巴巴和京東的國際擴張,爲中國產品在海外市場的推廣提供了新渠道,同時也帶動了國內外的技術和文化交流,加強了全球供應鏈的整合。

這三個方面凸顯了數字經濟在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廣泛影響,展示了其在提升經濟活力和增強全球競爭力方面的關鍵貢獻。但是在關注數字經濟帶來的一系列積極經濟性影響的同時,也要關注其潛在的負面影響,例如數字經濟平臺可能對公共健康和社會創新造成的潛在風險。

公共健康與消費者權益:在線平臺的社會責任。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和日常生活的碎片化讓點外賣成爲解決餐飲問題的主要途徑,但這種便利背後可能隱藏着對消費者健康的潛在風險。最新研究顯示,長期依賴外賣和快餐的消費者傾向於選擇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通過外賣平臺提供的餐品往往趨向於更加不健康的方向。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爲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商家往往將主要焦點放在經濟收益上,而忽視了對社會責任的承擔,進而對消費者的飲食健康構成潛在威脅。鑑於此,政府應積極引導外賣平臺推行健康飲食標準,同時,平臺企業也應主動擔負起促進健康生活方式的社會責任,通過技術創新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旨在保障消費者的健康和權益,併爲社會福祉的提升作出貢獻。

綜合監管框架:平衡經濟與社會效益。面臨數字經濟的迅速發展,建立綜合監管框架顯得尤爲重要。這一框架應涵蓋法律法規、行業標準、政策指導及社會監督等方面,旨在對數字經濟進行有效管理。在積極評估數字平臺經濟的經濟效益的同時,監管機構也應對其潛在的社會影響保持警惕,針對勞動保護、公共健康等方面出臺相應政策,促進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同時保護消費者權益,維護社會福祉和市場的公平競爭。

數字經濟作爲新質生產力的代表,在推動經濟增長和提升生活質量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展望未來,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需共同探索更加公平、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數字經濟的新徵程中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共同邁向更加繁榮、健康的社會。

(作者系南方科技大學商學院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李少波;深圳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琨)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