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更或註銷手機號碼前,務必解綁相關APP。”近幾天,類似風險提示迅速流傳開來,成爲一次收效顯著的全民安全科普。對於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手機用戶市場而言,避免個人信息泄露而造成損失,此舉至關重要。而在整個移動通信產業鏈中,運營商作爲服務提供者,防範因手機銷號帶來的風險義不容辭。運營商需要採取事前提醒、事中推進、事後警示等一系列措施幫助用戶築起“防火牆”。
首先,在用戶註銷手機號碼前,運營商應主動承擔起風險提示的義務,提醒用戶解綁APP。
手機號碼讓用戶與運營商建立了主合同關係;用戶基於號碼使用權進一步綁定APP,例如微信、支付寶、打車軟件等,則基於主合同形成了“從合同”。南京郵電大學信息產業發展戰略研究院首席教授王春暉在接受《人民郵電》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用戶與運營商之間的合同關係具有法律效力,按照《反電信網絡詐騙法》規定,運營商對用戶號碼負有一定的安全責任。”
雖然後續綁定APP是用戶主動發起的,與運營商無關,但用戶銷號就意味着與運營商解除合同。“此時,運營商的第一個義務就是進行風險告知,應提示用戶先解綁那些具有安全隱患,特別是具有支付功能的APP。”王春暉強調。記者發現,目前運營商紛紛強化銷號前的解綁提醒服務。例如,中國電信的業務辦理人員會在用戶銷號前進行提醒,並在業務登記單中提示用戶及時對相關APP進行解綁,避免帶來後續隱患。中國聯通營業廳服務人員和業務受理單(免填單)會提醒用戶及時解綁相關APP,避免個人信息泄露。
其次,運營商可“靠前一步”升級服務,告知乃至提供給用戶“一證通查”以及解綁的方法。客觀來看,運營商是防範電信網絡詐騙、守護老百姓“錢袋子”的主力軍,“靠前一步”可謂一舉兩得,一能增加服務的溫度,二能提高防範的效率。王春暉認爲,對於廣大的手機用戶而言,如何查詢綁定的APP以及如何解綁,無疑是很大的挑戰。運營商主動提醒和引導,既履行了義務,又提升了服務。目前,中國電信在工信部指導下,協同開發上線了“一證通查”服務,用戶可查詢名下手機號碼綁定的部分主流互聯網應用,並可按提示點擊操作進行解綁。用戶可通過中國電信APP搜索“一證通查”服務鏈接,或通過工信微報公衆號功能菜單等方式註冊和登錄使用。中國聯通也在工信部碼號服務推進組指導下,與部分主流互聯網企業建立了信息共享通道,爲用戶提供APP的免費查詢和清理服務;用戶可登錄中國聯通APP,通過“一號通查”服務,申請註冊清理。
最後,運營商在將被註銷號碼重新投入市場時,可對新用戶進行風險警示,從源頭降低個人信息被盜用的風險。王春暉指出,對於新用戶而言,利用未解綁的手機號碼竊取上一個用戶的信息,不僅有可能構成侵權,情節嚴重的甚至會觸犯刑法。充分告知新用戶這些法律風險,能夠起到警示作用。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讓被註銷的號碼成爲“清潔的號碼”,可謂頂級目標,離不開整個產業界的共同努力。目前,工信部覆蓋了16款APP的“一證通查”服務,讓人們做到了“心中有數”。在此基礎上,越來越多的老百姓發出了“一鍵解綁”的呼聲。“要實現該目標,就需要在互聯網企業的廣泛支持下,統籌協調各方力量,打造一個國家級的查詢、解綁一站式服務平臺。”王春暉特別指出。
目前,運營商正在積極打造“清潔的號碼”。中國電信表示,將持續積極協同推動更多的互聯網應用納入“一證通查”服務,爲廣大用戶提供覆蓋更廣、更方便快捷的互聯網應用查詢解綁服務。中國移動在工信部指導下開發了二次號碼解綁服務:一是在號碼再次投入市場前,會通知已接入的互聯網應用提供商進行批量解綁,目前已覆蓋支付寶、唯品會等11款應用,下一步還將在中國移動APP上線自助解綁功能;二是在用戶開卡後,提供自助解綁途徑。
科技以人爲本,每個人都是自己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在守好老百姓“錢袋子”這道考題面前,誰也不是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