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打造“四融合”車聯網方案

3月15-17日,以“鞏固和擴大新能源汽車發展優勢”爲主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4),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召開。在15日車路城分論壇上,中國移動上研院副總經理黃剛有關車聯網產業“四融合”的發言引發行業關注。

在2024年初,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便提出了主動把握“AI+”時代潮流,推動“5G+”向“AI+”延伸拓展的觀點。上研院基於此,深入鑽研5G-A技術,構建“泛在融合”的新基礎設施,爲AI+應用提供信息感知、傳送、存儲、處理一體化服務。

技術賦能 泛在融合

基於車聯網領域產業需求,中國移動持續進行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探索和落地實踐。5G+V2X通信融合、車-路算力融合、車+城+雲融合、人+車+家融合的四融合概念,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

從5G到5G-A,上研院以中國移動強大的基礎網絡能力緊跟行業需求、不斷演進,爲用戶提供低時延、廣覆蓋、穩定可靠的通信服務。中國移動5G-A+V2X局部增強的融合組網,能夠確保數據的跟隨式下發、進口道下發與自適應可變範圍下發,達成車雲信息服務時延低至20ms@99%、廣域覆蓋綜合成本較低的優異成果。

車-路算力融合,具備低時延算力可滿足路側感知計算、分級大算力支撐車端數據處理,路側基於AI深度學習檢測算法,通過感知模型提高交通元素的識別和預測的準確性,實現融合感知識別率不低於95%,有效彌補車端感知視野及精度,同時不乏智算、超算支撐大模型訓練。雲邊協同、按需下沉的特點,保障不同應用的算力需求,算力投資減少10%-35%,形成安全可信、穩定可靠的統一運維管理、保障體系。

車+城+雲融合是通過將城市提供的動態交通信息與車輛提供的車端感知共享信息打通並雙向賦能,上研院使用AI交通感知大模型,實現跨域交通系統中多任務精準感知,有效提升協同感知在城市交通場景的泛化能力,消除模型在落地過程中的定製化規則,廣泛應用於場景理解、態勢感知、智能決策等下游任務,實現跨域交通系統中多任務協同、效率優化,改善城市整體交通效率。對車輛運行安全狀態進行實時監測,並做到跨車型、跨城市互聯互認互通,達到出行便利、監管到位的雙贏效果。

人+車+家融合則是聚合生態,打造連接+應用+權益一體化整合應用。上研院融合中國移動全國、本地及車企渠道,開展活動引流、聯合營銷,進行渠道價值共享,形成“全域智慧運營”+“內容權益深度整合”的高效全鏈條運營服務閉環,具有精細化運營、人車家多觸點合一運營及多元內容生態等優勢。

創新應用 示範標杆

2024年2月,上海浦東金橋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區開通全球首條5G-A車聯網示範路線,該路線藉助上研院多項5G-A技術及AI能力,實現車、路、網、雲、圖全要素驗證,在國內甚至全球均走在前列,一經發布便引發廣泛關注。

示範路線全廠長約1公里,上研院基於視覺AI、通感一體技術,採用目標檢測與跟蹤、數據融合等優化手段,對目標區域的物體進行感知和定位,提升道路異常交通事件檢測識別精準度,並通過自研5G播發系統實現精準車路協同信息服務,爲路上行駛的車輛實時提供交通事故、行人闖入等信息,有如爲自動駕駛“開天眼”,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提高了交通出行的安全和效率。此外,中國移動與華爲、新石器攜手,打造了“雲-邊-端”自動駕駛數據閉環系統,助力5G-A賦能L4級無人車規模商用,爲車端節省了將近30%的算力開銷。

下一階段,中國移動上研院將持續深化5G-A車聯網布局,全面推進“四融合”能力提升,賦能車路雲一體化建設,持續激發5G、算力網絡等技術潛能,爲加速新質生產力發展貢獻力量。



Scroll to Top